直肠滴入疗法 不可滥用 王树平

来源 :健康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s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药三分毒,有人说直肠给药直接经静脉吸收,不经过肠肝循环,没有肝脏的首过效应,对胃肠无刺激,是一种绿色、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听听医生怎么说。
  什么是直肠滴入疗法
  直肠滴入是将药液装入输液瓶,用输液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给药方法。实际上,直肠滴入疗法并不是什么新兴的医疗技术,就是原来的小剂量保留灌肠,是临床直肠给药的一种方法。常见直肠给药的制剂有栓剂(普通栓剂、双层栓剂、中空栓剂、微囊栓剂、渗透泵栓剂、不溶性栓剂、凝胶栓剂、骨架控释栓剂)、灌肠剂(多为中药汤剂,如传统灌肠剂、小剂量灌肠剂、泡沫灌肠剂)、凝胶剂及膜剂等。


  哪些情况适合直肠滴入疗法
  直肠壁有黏膜和动脉、静脉、淋巴丛,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直肠给药,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黏膜被吸收。有些药物经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吸收进入大循环,可减少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降低药物减效和药物的肝脏损害:另外一部分药物由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参与大循环:还有些药物被直肠淋巴系统吸收进入淋巴循环。因为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此,对于一些不易接受注射和口服给药的,且适宜直肠给药的疾病,直肠滴入确实是一种较好的给药方法。
  直肠给药作用于局部,如消痔、肛裂愈合、导泻、润滑、杀虫、抗炎、消肿等:全身作用有退热、镇痛、抗炎等。另外,按照中医理论: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其络脉络肺,与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脉”,所以药物经直肠吸收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将药物运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肾主水液,司二便:同时尿道、膀胱、盆腔、前列腺等紧邻直肠;近年来,一些中医利用中药煎煮液直肠给药治疗肾病、盆腔炎、前列腺炎等常见疾病,取得了一定成效。
  直肠滴入疗法有禁忌
  直肠滴入治疗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更不要相信“百病可治”的宣传。此治疗方法存在如下缺点:
  直肠给药从原理上说好像是可以通过肠系膜吸收进入体内循环起作用。但是,由于直肠黏膜皱褶少,无绒毛,液体容量小,吸收面积较小,药物吸收比较缓慢,吸收进入血药循环的药量十分有限。直肠感觉神经特别丰富,这些神经感受器对热、冷、触痛等刺激非常敏感,稍有刺激即有便意。直肠滴入给药深度儿童一般4~12厘米之间,成人一般10~15厘米之间,正好在感受敏感区,药液进入直肠,均会产生一定刺激性,引起排便感觉,药物很难存留。另外,一次直肠给药的液体量,儿童为4~8毫升,成人为10~15毫升。如何能保持药液能足量停留在直肠,以利于吸收?尤其是儿童更难控制。因此,直肠滴入除局部用药外,其药用效果远远不及一些直肠常用的栓剂、膜剂、凝胶剂。因这些药剂是固体或半固体,可以在直肠内停留,缓慢释放药物,利于药物的吸收而发挥药效。
  直肠滴入的药物吸收与给药液体量、给药深度、给药温度、给药体位、不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理化性质、保留时间、直肠环境等因素相关。譬如,直肠中粪便存在可以影响药物的扩散,妨碍药物与直肠黏膜接触:直肠缺乏有规律的蠕动,体液容量仅为3毫升,对于水溶性较差的药物溶解和释放不利。这些因素就决定了直肠滴入药物吸收的不规则性。
  直肠滴入也不是一种安全、无菌的给药方式,肠道内含有很多细菌,有可能随着滴入液进入肠道深处,造成污染。尤其是一些抗生素有可能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群,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继发性感染而腹泻等。
  直肠有其固有的生理环境,长期或多次直肠滴入给药,会导致直肠黏膜、直肠的酸碱度、直肠壁的分泌吸收等生理功能和生理环境的改变,损伤肠道。
  用药选择必须对疾病有针对性,药品的使用必须遵循药品使用说明书,未按药品说明书注册的方法用药,一旦出现药物损害,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损害患者健康的用药方法是绝对不能推广。
  直肠滴入用药有禁忌。从药物选用方面讲,由于直肠内水解酶活性比胃肠道低,pH接近中性,一些需要酶代谢、需要酸碱度而解离才能吸收的药物,不适合直肠滴入给药。从患者选择方面讲,行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急腹症、消化道出血、意识不清的患者和妊娠期妇女禁用:妇女月经期、产褥期及儿童等应慎用。
  编辑/王艳
其他文献
王师傅患足癣已有多年,直至退休了,顽癣仍在发挥“余热”。最近在一次“足疗”后不久,王师傅的足癣又一次急性发作,一夜之间,右小腿红肿得连他本人都不敢认了,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血化验报告提示炎症,诊断为足癣感染伴发丹毒,必须住院治疗。  丹毒是这样炼成的  丹毒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改变的急性炎症,发于下肢的丹毒,人们习惯以“流火”相称。丹毒发病常会有诱因
以主体需要为价值尺度,在我国已成为共识.主体需要并非总是合理,以此为价值尺度,会导致作出荒谬的结论.用此尺度,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则会导致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对待人与人
民间常说:鱼生火,肉生痰,大白菜豆腐保平安;百菜不如白菜。而在粤语中大白菜发音为“百财”,所以广东人送礼时常送白菜,寓意送“百财”,喜庆又实惠。年节的宴会更是每桌必备白菜,取“财源广进招百财”之意。  大白菜性平微寒,味甘。有清热除烦、通利肠胃、消食养胃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咽干、口渴、头痛、大便郁结,丹毒、痔疮出血等病症。冬季吃大白菜能养颜护肤,这是因为冬季空气干燥,寒风对人的皮肤伤害很大。大
英帝国理工学院发布的新研究报告显示,交通产生的持续噪音或许影响人们的寿命。他们对860万伦敦居民在2003年至2010年间的健康数据以及市内多个地点早晚道路交通噪音水平进行
很多家长深受宝宝便秘问题的困扰。对于婴幼儿来说,胃肠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以及吸收障碍等问题,加上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健康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动机机制和社会建构的结构 次。然而,社会作为一种结构--功能系统,其内部诸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复杂的。为了避免长期存在的机械决定论的间线性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大到住院手术、小到感冒发烧,去医院看病,必做的一项检查就是血常规化验,同时它也被包含在各类大小体检套餐当中。门诊会遇到部分病人因不了解血常规检查的意义而抱怨:“为什么我来医院看个感冒而已,还要抽血查这查那的。是不是医生故意开的,想多赚病人的钱?”其实不然。血常规是最基础的血液检验,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它让医生能根据其中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同于偏于一隅的西化派和新儒家,中国马克思主义派
小二肺炎是常见的一种小儿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发生,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引起多种重症并发症,影响孩子发育。    小儿肺炎有什么症状  宝宝得了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肺炎的发病可急可缓,一般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数天后发病。最先见到的症状是发热或咳嗽,体温一般380C~390C,腺病毒肺炎可持续高烧1~2周。身体弱的小婴儿可不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会有咳
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综合》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居住在生活条件差的社区不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也会波及细胞层面的健康,即生理衰老的进程会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来自荷兰的研究团队分析了2902名荷兰人的数据资料,测量了他们白细胞的端粒长度。通过询问他们所遭遇到的各种生活障碍和对犯罪、噪音等干扰因素的担忧,研究者确定了他们居住区域的生活质量。  分析结果显示:周围生活环境脏乱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