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双一流”大学平均学分绩点(GPA)制度调查与反思r——基于内容分析法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一流”建设目标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国际化,源于欧美国家的平均学分绩点(GPA)成为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新制度并出现了“分数膨胀”(Grade Inflation)现象,但强调微观层面个体利己主义的过往研究视角或许掩盖了背后的结构性制度困境.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绩评价制度的关键要素开展编码与分析,发现“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存在明显差异,GP A生产过程有着清晰的制度线索,“分数膨胀”不仅是个体行为的结果,更是制度逻辑的产物.基于此,研究提出GP A转换体系应有合理敏感度,突出其作为分级评价与原始分的不同作用;建立具有可比性的GP A制度框架,增强其在跨校评价中的作用;优化GP A评价结果的理性分布,兼顾教师享有的评价自主权;改进GP A评价制度的整体公平性,为学习困难学生留下“容错”空间.
其他文献
就目前教育的发展而言,随班就读相当于融合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融合教育过程中,听障儿童语言交往困难,往往会让周围的人忽略了他们.如何使随班就读儿童在融合教育中得到发展,这
期刊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时,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语文练习册上这样一篇短文《传递贝多芬的吻》,文章大致是讲一位旅外的钢琴演奏家,回国后办了一个钢琴培训班,招收的对象主要是少儿。虽然这些孩子大都不适合练钢琴,但他很喜欢这些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启发他们对音乐的领悟,试图从人格上影响他们。每当孩子演奏完曲子,他都会来到孩子的身后,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说:“不错,有进步。”然后他会站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夸奖哪
在中国莎士比亚翻译的历史中,傅光明的《新译莎士比亚全集》具有开创性意义.仅就《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译作为例,译者在语言方面真切地还原了莎剧的经典性和本真面貌,保留了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