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党建质量提升的多维路径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针对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属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直属高等学校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依法依规管理企业国有资产。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要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尊重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对高等学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分类实施改革,促进高等学校集中精力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在校企改革背景下,高校校办企业的党建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必须与时代脉搏相呼应,既要加强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又要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一、高校校办企业的主要特征及
  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高校校办企业具有鲜明的国有属性,即政治性。高校校办企业本质上属于国有企业,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国有”属性决定了其超越一般企业的范畴,在实质上作为政府职能的某种延伸,必须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高校校办企业的政治性决定了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委班子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把握国有企业党建规律。一是党委班子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公司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认识党建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二是落实中央关于高校校办企业改革的举措要有力,对中央精神的领会要到位,对校办企业改革的路径、人员处置、风险防控等研究论证要科学充分。
  高校校办企业的“企业”属性决定了其经济性。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企业是面向市场和社会的,通常拥有一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对于企业来说,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等人员的专业化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障,尤其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校办企业也具有“经济性”,其党建工作要和企业的经济性相结合,要发挥“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优势,打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引领企业家精神构建,吸引各方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因此,需要理顺党委与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相结合的办法,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探索内部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机制,探索引入职业经理人,建立各级人员选拔任用的工作体系。
  高校校办企业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国有企业不仅具有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校办企业依托于母体高校成立,其经营项目与高校学科特色之间、经营方式与学校人才特质之间、企业建筑与校园规划之间、企业文化与大学精神之间存在相当程度的关联性,校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企业的党建工作因此也与高校的其他工作一样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性特征。
  在新时期,校办企业的党建工作,要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校的使命及社会责任,与高校的校园文化、精神底蕴和社会气质相得益彰,既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包容性,又要贴合高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定位,助力高校校办企业更好地发挥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高校校办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校办企业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所以党建工作既要符合高校党建工作的总要求,又要按照国有企业党建要求开展工作,其难度和复杂度可见一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校办企业往往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片面强调经济属性而忽视政治属性,从而产生党的领导和党的声音弱化、虚化的现象,也导致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受重视程度低,难以和企业发展同向规划和部署,党建工作质量难以提高。
  “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作用发挥不充分。高校校办企业的政治性和经济性决定了企业在选人用人上要做到双重考虑,既考察其政治素质,又考察其专业技术、管理能力,科学合理选人用人,选聘“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人才。然而,当前国有企业党建面临不够重视以及无视党管干部原则的问题。由于一些改制企业取消了党委工作部,将党委工作职能分散到其他部门,致使党委统一、协调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对选拔任用的干部难以从源头上、过程中全面控制和管理,致使“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难以明确体现,带来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不规范、履职尽责的规范性与专业性不足、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的分类培养不够等问题。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不够。国企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方向”就是把好企业文化的“航向”,以黨的先进性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正确方向。当前,高校校办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文化的引领不够,党建、文化、管理三者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力不够有效,党建工作引领性优势还未充分转化为广大职工的精神动力、竞争优势、团队精神,在引领校办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思想自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充分,不能很好地推动群团组织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建功立业。
  三、新时代提升高校校办企业党建质量的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校办企业要紧密结合其政治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结合新时代校办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总要求,以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高质量开展党建工作。
  强化党委政治功能,完善顶层设计。在治理层面,要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首先,要明确党的领导法定地位。高校校办企业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的要求,将党建要求写入公司章程,为推动公司改革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坚强保障。其次,要明确党委会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党委会作用。明确党委会的前置研究清单,凡属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前须经党委集体讨论,在董事会、经理层决策中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决策形成后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推动决策高效实施。在操作层面,要结合校企改革要求,明确各类校办企业发展方向,切实发挥“把方向、保大局、管落实”作用。对于文化类企业,党委要明确定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把党建融入出版、文化类节目引进、审批等工作,建立健全“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尤其是新闻出版类企业,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同时加强针对性的学习和引导,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建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另外,在选题论证、书稿审读、学术交流活动、媒体信息发布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尤其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导向风险防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要围绕成果转化中心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协同、资源整合以及平台作用,助力高校科研团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而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形成“党建+”效应。服务类企业,要聚焦提高师生满意度,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突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首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党管干部和市场化选聘具有各自优势,将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更大优势。企业党组织要牵头制定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的实施办法,一方面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将市场化激励约束和契约化管理机制真正融入企业人才管理战略,以实际业绩评判人才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在选拔干部人才工作中,要直接参与选聘程序和任职资格的制定和把控,以及人选的考察、推荐、监督等工作,将党委领导机制贯穿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全过程。具体到操作中,在评价标准上要把重点从关注“资历”转移到关注“人岗匹配”,综合评价人选的职业经历、既往业绩、社会责任感、道德声誉、能力素质等,考察人选的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是否匹配,人选的领导力、个性、价值观、动机与组织文化是否匹配。在评价工具上,将干部的政治素质考察、民主测评等和人力资源相关评价手段相结合,开展定性和定量分析,可适当引入基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手段,例如基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及大数据分析的性格和能力测评工具等,在干部识别、评价和选拔以及培养中增加准确度和提升效率。
  其次,加强对干部和人才的培养锻炼。干部和人才要本着早培养的原则,从基础工作着手,建立健全干部分类储备信息库,构建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定期调整、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一方面,要结合企业战略和不同层级的岗位需求,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根本前提下,策划和组织有针对性的能力培训。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加强对其政治领导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市场把控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层管理人员,侧重培养其执行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本领域的业务能力;对于骨干员工,注重培养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及企业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干部和人才的实践锻炼。对于机关或管理岗位的干部,多为其创造到基层挂职、了解实际业务工作的机会;对于基层干部,为其创造到上级部门锻炼的机会,着力提升其工作和思维的视野及高度。总之,对有潜力的干部,要有计划安排他们到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艰苦岗位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鼓励他们在基层一线“补钙壮骨”,“充电提能”,着力打造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领导改革发展的专业队伍。
  再次,加强后备干部储备。一方面,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做好宏观规划;另一方面,积极了解市场、主动接触市场,储备忠诚事业、市场认可、群众拥护的后备干部。同时,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实施分类管理。例如,可将后备干部分为综合管理类和技术技能类,在综合管理类下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党建管理、安全管理等相关专业。在专业细分的基础上统一标准,真正实现后备人才选拔管理由公司层面统一实施。组织部门要重点做好条件比较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确保干部队伍建设的链条环环相扣,不出现断档。
  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创建引领,凝心聚力谋发展。高校校办企业的社会属性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研究表明,企业文化中的员工参与、价值认同及环境适应均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总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中的经济表现、技术表现、渠道表现及薪酬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企业社会责任的发挥和企业文化的构建联系密切,理想状态是将社会责任内化到企业文化中,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提高新时代高校校办企业的党建质量,可将企业文化创建作为抓手,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首先,高校校办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融合共进的原則。实际工作中,要将国有企业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与企业文化“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品牌功能”有机结合,实现共融互补与持续转化,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形成企业文化的重要推动力。因此,高校校办企业的文化建设,一方面要保障党组织在企业中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要与企业改革发展相联系,以推动经济发展为动力,坚持政治、经济二者共同发展,实现国有企业政治使命与经济使命的有机结合。
  高校校办企业依托母体设立,又具有其自身特色。校办企业与所依托大学的渊源关系决定了大学传统、精神、风气等校园文化的核心元素可以平移和延伸进企业内部,企业党组织可以通过企业与所依托大学的精神联系来提取大学精神的核心元素,将其作为构建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的基础。例如,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产业,该公司根据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精神层面上凝练出公司的价值观“天道酬善、天道酬智、天道酬勤;不求暴利求价值、不求完美求可行;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提升价值、实现价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承担责任”和使命“为清华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进步增添光彩,为人类幸福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上,又在实务层面上衍生出公司的定位和发展方针。
  其次,加强高校校办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宣传贯彻的融合。企业党组织要打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宣扬企业精神,积极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使其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对企业强烈的向心力。一是把组织生活和企业文化的传播有机结合,利用党的组织优势,将企业文化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培训、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既增强党建工作的生动性,又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二是加强“党建+企业文化”的阵地建设。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结合企业自办刊物、活动场所等,结合“微视频”“微课堂”等新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党建和企业文化的新理念、新要求、新举措,宣传先进典型,打造线上线下的“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平台。
  再次,加强高校校办企业党建和业务发展、管理体系的融合。一方面,可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生产经营中心任务,通过先锋岗、示范区的创建和优秀员工评选等方式,引领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在提升技能的同时,提升员工干事创业的拼搏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将党建和企业制度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例如,要打造廉洁文化,需要廉洁从业类制度的保障和引领;要密切联系群众,需要工会等相关制度的支撑;要鼓励员工干事创业,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就需要完善考核、评价、激励、监督、后备干部培养等相关制度。企业党委要加强企业治理和管理体系的顶层规划,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和其他部门的协同,共同打造人岗相适、干事创业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结语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校办企业的改革最终目标还是为了实现校办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校办企业党建工作要以特殊发展时期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与所依托的母体高校发展定位相贴合,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工作落实,使党建工作既能促进生产经营,又能起到团结稳定、凝心聚力的作用,保障校办企业更好地保值增值,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责任编辑:刘景昌
其他文献
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朵朵,一轮骄阳挂在空中,天气如此美好,我的心情却异常紧张。每到运动会,我便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看着自己班的同学拿下一个个项目的冠军,紧张的是自己也是参赛选手,生怕自己不能取得好成绩。这次运动会我报的项目是跳高,对于我来说跳高并非易事,但我还是鼓起勇气报了名。
夜渐渐深了,月明星稀。月色一点点爬上树梢,银白色的月华洒在地面上,犹如白霜。我独自一人站在窗前,练习着歌曲,清嗓,开唱:“……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唱到此处又停顿下来。“嘿,又是在这里跑调了。”我撇撇嘴,自嘲一笑,抓耳挠腮起来……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成有句名言:在广告界中,测试最重要近年来,不少社交平台都出现了以测评形式呈现的新媒体广告,但在“测评热”兴起的同时,也滋生了以虚假测评为代表的一系列乱象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探析测评广告的营销策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开放、坚持互利共赢。苏州因开放而兴、因开放而盛,开放是苏州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最突出的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苏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巩固最强比较优势、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力建设国内循环重要支点城市、双循环
2021年1月1日,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正式启动,将对非洲经济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但要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还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中国对非洲投资增长迅速,双边贸易额连续增长,中国企业在非承包工程,加强援助和债务减免。随着AfCFTA的启动,中非将有效衔接双方发展战略,不断夯实合作基础,全面加强重点领域经贸合作,继续创新投融资合作模式,深入开展抗疫合作和援助,中非命运共同体将更加紧密。
据外媒报道,为了让电动飞机真正起飞,为了让电动汽车在充电后能行驶更长的距离,我们需要的电池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且不会变得过于沉重。德国的一个团队已经展示了一种新的锂金属电池,其密度远远超过了重要的500 Wh/kg的基准并且能在数百次循环中保持性能。从电动汽车到智能手机再到笔记本电脑,如今的锂离子电池在维持现代世界运转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科学家们认为,通过对其结构的微调还可以释放出很多潜力。更有希望的可能性之一是用纯锂金属替换电池电极中的石墨,这种材料可以容纳10倍的能量。
践行新发展理念,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关键和核心,是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无锡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勇创全省“强富美高”建设示范区、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必由之路,更是“更有底气地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无锡’、在国家‘强起来’历史进程中烙下太湖印记”的必经趋势。  说到无锡的转型升级,大家第一个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编辑工作越来越趋于网络化,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对个人创新能力加以提升,从而实现新闻信息传播的目标。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编辑创新的重要性,指出“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编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维创新的方法。
当前移动终端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渠道更加便捷,这给当前青少年了解多种多样的信息提供了便利。这样爆炸式的信息流会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造成影响。这样就使得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工作会同以往产生差别。本文主要就新媒体环境对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影响与对策进行分析。
在未来一个时期,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经济将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的引擎。继2020年首创《中国新经济发展报告2020》之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动善时新经济研究中心再度推出《中国新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蓝皮书,反映发展新经济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新经济整体发展态势及趋势、企业发展实践和成功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