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正义之间的挣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缪对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两国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随着阿尔及利亚的反法殖民主义斗争的风起云涌,加缪不得不面对需要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取舍的两难处境。彼时彼刻,他的心中情绪万千,小说集《流亡与独立王国》反映了他在此时期时的心境。笔者以小说集中的第一部小说《不忠的女人》为例,剖析了加缪对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感情态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加缪在爱与正义之间挣扎的纠结情绪以及暗示性地揭示了其最终的取舍立场。
  关键词:感情态度;纠结痛苦;爱先于正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2
  加缪是将哲学与文学创作完美结合的一位天才大师。喜欢他的文学作品的读者们都知道,加缪通过他的文学作品,想跟读者们分享的永恒四大主题是:“一是存在主义的思想内涵;二是著名的荒诞哲学,揭示世界的荒谬性和现实生活的荒谬性;三是反抗思想的探析,面对荒谬性应该采取的态度;四是加缪的新人道主义精神,它从生命和人性的基点出发,强调限度、节制和平衡,崇尚爱、美和创造,追求自由、正义和和谐。”[1]事实上,加缪的文学作品除了分享他的哲学思想外,因他和法國和阿尔及利亚的关系,对两个国家倾注的感情,也常常出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更有读者们锲而不舍,想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分析出他在两个国家上的感情分配,究竟孰轻孰重。特别是在阿尔及利亚发起你对法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运动后,加缪对两国的感情态度和矛盾情绪达到极点。是正义地支持阿尔及利亚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还是出于对母国的无限热爱拥护法国镇压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加缪的《流亡与独立王国》这本小说集为相关的主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文本。
  加缪出生和成长在阿尔及利亚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因此,在加缪心目中,法国和阿尔及利亚都是自己的祖国故土,他对这两个国家的感情都很深厚。但是两者截然不同的、殖民者的地位却不可避免地使他置身于两难的境地。加缪眼见了养育了自己的阿尔及利亚遍地的贫穷和苦难,他感同身受,对这片土地无限同情、对殖民主义深恶痛绝。他毕生追求的是人道主义,这种正义感使他不能接受法国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做法。另一方面,加缪的祖先从法国移民到阿尔及利亚,母亲是法国人,从而加缪是地道的法国人。他母语是法语,他喜欢用法语写作,长大后回到法国,法国人认可他的作品也能读懂并欣赏他的才华,所以加缪对法国很是热爱。尽管加缪对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两国的感情深厚,但是加缪生前在各种力量、各种利益的矛盾与冲击的漩涡里,就没少遭困扰,身后也有各种相左的议论、评价缠绕着他的名字,在反法西斯方面,他获得了众口一词的赞扬与完美的英雄称号,但在反殖民主义斗争与共产主义运动这两个重要的方面,他经常而且至今仍是不同评价的争论对象。19世纪50年代起,阿尔及利亚发起了对法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想要获得国家独立。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和这个事件上,使加缪陷入了需要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取舍的两难境地。
  1957年发表出版的小说集《流亡与独立王国》正是加缪处于这种矛盾的感情中,借写作与小说来抒发他的种种纠结、挣扎并向世人表明其最后的立场。小说集的第一篇短篇《不忠的女人》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让人可以直观感受加缪这种两难心绪的佳作。《不忠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雅尼娜便是他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雅尼娜离开了生活二十年之久的熟悉环境陪同他的法国丈夫马赛尔来到了南部的荒漠做布匹生意。呼啸的风沙、干冷的空气、不便的交通还有周遭的环境无不令她感到十分不适。这样不愉快的旅行使她在这过程中有机会也不得不正式地思考了一次她同丈夫的婚姻和情感关系。丈夫与她是少年夫妻,大学毕业后就结婚生活在一起了,两人没有孩子,相依为命。但是生活的琐碎使得夫妻间的亲密爱情早已消耗殆尽,丈夫“除了商务,马赛尔似乎没有任何爱好”[2],“暑假、海滩、散步,以至蓝天白云仿佛都变得遥不可及”[3],雅尼娜是个有伴侣的孤独女人。于是在这次旅途中她遇到了一个法国军官另她心动无比,她喜欢他的外形,欣赏他的穿着打扮。结果短暂的调情过后这个法国军官就不屑一顾地从她身边走过去了。旅途中也遇到过其他的男人,都是阿拉伯男人,结果他们都是“一张狡黠傲慢的面孔”[4],“他们转脸向这个外国女人,却对她视而不见。然后,他们轻松而悄然从她身旁走过”[5]。孤独的雅尼雅,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爱的回应的雅尼娜想不通自己明明还是有吸引力的一个女人,周遭的男人都是对她爱答不理的。她在这种的压抑的情绪中两次登上了一个要塞平台,通过与大自然心神交融平复了自己被遗弃被孤立的情绪。认识到丈夫才是她生活和生命的依靠,“她是为他而生,这令她领略到真有了生命”[6]。最后流着眼泪回到了丈夫身边。
  细细品味后,我们可以通过加缪对女主人公雅尼娜身上倾注的感情,切身地体会到他当时的尴尬和为难的处境。很明显,雅尼娜只为法国男人心动的,路遇的法国男人让她有想要出轨的心思,但是法国男人与她调情后就不搭理她了。路途中满眼都是各式阿拉伯男人,可是雅尼娜厌恶他们“愚蠢而又傲慢的神态”,她因此不喜欢他们的冷漠,当然阿拉伯男人们也完全无视这个外国女人。这种两边不讨好的待遇正如当时加缪在直面法国和阿尔及利亚问题时的境遇一样。法国人虽然喜欢加缪的作品,欣赏他的才华,但是加缪处于正义不支持法国继续殖民阿尔及利亚后,加缪衷爱的法国和法国人民立刻翻脸,不理解他的做法。甚至,以萨特为代表的他的挚友们对他口诛笔伐,宣布与他绝交,法国文学界也孤立了他。另一方面,他的第二故乡,他出于人道主义正义一心维护的阿尔及利亚及其人民一直视他为法国人,从未尝试去理解他,去接受他。加缪通过描写雅尼娜疑似出轨的整个历程淋漓地展现了同样焦虑痛苦,备受煎熬的他的心路历程。李军对流亡作家们早有研究,流亡作家们都有一个共性——挣扎在母国和移居国之间,难以割舍对两者的感情。他在《加缪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尴尬处境》中就明确地写道:“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在异国他乡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诉说对母国文化的诸种情感;身处地域、种族、语言、文化迥异的环境,他们或者一直无法融入移居国的社会与文化,抑或融入移居国社会,但依然摆脱不了母国文化之根,其关注的目光从未离开母国的重大社会问题.与上述因政治、宗教原因(主要是来自政治、意识形态的压力)主动或被迫离开母国、且已获得移居国接纳承认的流亡作家不同,加缪因其对阿尔及利亚与法国之关系问题的主张认识,既不被后者(认为他是敌人),亦遭到来自前者的误解、批判(视其为叛徒),自己无论在阿尔及利亚还是法国都是‘局外人’,因而饱尝精神流亡的苦涩与痛苦。”[7]然而,加缪用《不忠的女人》最后的结局中使雅尼娜回到了她的法国丈夫身边这个情节揭示了雅尼娜最后的选择,因为“她知道马赛尔需要她, 而她需要这种需要”[8]。这个结局的安排同样也揭示了加缪最终还是在两难中选择了法国。因为法国是他的根,是他的依靠,也是他的真爱,也就是说爱先于正义。通过这篇小说,加缪向读者们暗示了他对法国和阿尔伊利亚的感情的落脚点的问题。
  《不忠的女人》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孤独到想要出轨的境地,一番经历过后,她平复了自己的这种情绪,直面生活中的不如意,鼓起勇气与丈夫继续生活。同样,加缪因处理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的态度上模棱两可,被法国孤立后,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消沉和痛苦,最后他不再模棱两可,挣脱了现实生活,回归自己的初心,找到了他的“独立王国”,去寻求自身精神世界的救赎和释放。
  参考文献:
  [1]喻涛.地中海的阳光——论加缪均衡思想.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5):第1页.
  [2][3][4][5][6][8]加缪全集,小说卷,柳鸣九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
  [7]李军. 加缪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尴尬处境.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4).
其他文献
摘 要:白柳秀湖的《驿夫日记》作为日本社会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工人运动指导者小林浩平这一形象,这在日本近代文学中可以说是第一次。小说中宣扬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总同盟罢工,反映当时工人运动实际,表现了社会主义文学特色。  关键词:白柳秀湖;《驿夫日记》;社会主义文学  作者简介:陈知清(1988-),男,汉族,河南南阳人,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主要研究日本近现代文学。  [
很长一段时间,大鹏被认为是缺乏个性的普通人,却偶然进入娱乐圈。他从网络编辑开始,一步一步,到主持人、网剧导演、电影导演。曾经在红毯拍摄别人的人,如今成为被拍摄的对象,这让大鹏觉得,他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和“屌丝”的银幕形象相反,私下的大鹏沉稳、内向,极度谦虚,甚至有点儿“自卑”。  在《吉祥如意》之前,作为电影导演,大鹏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认可。《煎饼侠》的票房是11.6亿,豆瓣评分是5.6分,很多人
《那年花开月正圆》(以下简称《那年花开》)同时在卫视和网络热播。还是女性从底层如何逆袭的故事:民间卖艺女子周莹,阴差阳错嫁入泾阳首富吴家,先是收获美好再迅速跌入谷底,然后凭借自身超高的经商天赋和几个男子的爱慕,一步一步成为陕西女首富。  剧名据说之前曾考虑过《大义秦商》,但导演丁黑觉得“太像一个论文或专题片的名字”,他认为这部剧更关注的还是人生,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所以需要一种“味道型”剧名。
摘 要:随着中国梦一词的出现和深入发展,当前中国梦已经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成为当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理想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含义。中国梦可以是个人愿望,也可以是国家大愿。而我的梦想则是建设自己伟大的祖国,为祖国母亲的强大贡献微薄之力,使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美好!我希望抬头可以望见闪闪发光的星星,睁眼可以饱览鲜艳美丽的花。祖国是一个美好和谐的绿色家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祖国的环境保护愈加受
基金项目:本文为李士金教授指导的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2014届毕业生徐丹丽同学学士学位论文,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02  一、中国学术生态状况与知识分子经济基础直接关联  中国学术生
摘 要:纵观花间词派代表人物温庭筠,在历经长期仕途坎坷之后,栖身于青楼柳巷,最终在花间词方面拥有非常高的造诣。纵然在一定程度上,温飞卿字斟句酌词面意义仅仅局限于朦胧的状态下,画面感十足独守闺阁的女子梳洗的场景,实则借此反衬排解内心的空虚和怀才不遇,从而对于研究该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温庭筠;菩萨蛮;意向意境;诗词特色  作者简介:吴师兰(1980-),女,蒙古族,辽宁阜新人,阜新高等专
摘 要:关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讨论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已久,本文试图转换已有的研究视角,对二者的关系不做过多的哲学分析,而是以萧红作品中表现的对“自我”与“他者”的不同立场来阐释萧红后期创作中主体意识的增强。文中将以《马伯乐》两篇小说作为例证,将理论与创作紧密结合,从四个部分进行论证。  关键词:自我;他者;女性;启蒙;觉醒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两宋是继唐代之后的制琴盛期,寻藏和制斫好琴成为朝野一时风气。宋徽宗曾在他的宣和殿专门设了一个“万琴堂”,用来收藏天下名琴。  中国传统水墨里,如有仕女或高士抚琴的场景,题写多半是“松溪”、“临流”、“柳下”、“竹禅”、“蕉荫”,无不清淡闲散。南宋画家夏圭有一幅《临流抚琴图》,枯松之下,高士白袍简服,抱琴临水席坐,写尽了辽阔平远的古琴意境。  作为乐器和文物,琴历来受文人雅士偏爱,“蓄琴”也是一种自
摘 要:阿瑟.韦利一位“从未去过中国的汉学家”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中国古典诗歌与文学翻译,他独具特色的汉诗英语在汉籍西译史上竖起一座丰碑。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来分析阿瑟.韦利诗歌翻译的特点。  关键词:阿瑟.韦利;目的论;古诗;翻译  作者简介:张艳(1979-),女 湖北省武汉市人,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师、副高。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
我的家乡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齐齐哈尔市的一个小村庄。过去人们叫这里北大荒,现在人们叫这里北大仓。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家乡由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呢?其实黑龙江以前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建国以后,国家开始派兵团来东北开荒,发展农业,振兴经济。把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家乡有许许多多美不胜收的风景名胜,比如说龙沙公园、明月岛、国家级扎龙自然保护区、望江楼等。而这些风景名胜中,国家级扎龙自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