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联合凝血因子预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的研究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PCT)联合凝血因子在评价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短期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感染科128例肝硬化并发SBP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个月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83)和死亡组(n=4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并发SBP的预后因素,计算回归系数作为权重,建立预测指数模型。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CT联合凝血因子预测肝硬化并发SBP预后的准确性。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C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Ⅻ水平是影响肝硬化并发SBP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凝血因子Ⅴ和Ⅸ均能独立预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短期预后,其模型为Logit(P)=1.200+0.099×PCT-0.026×凝血因子Ⅴ-0.038×凝血因子Ⅸ,模型的敏感度为0.822,特异度为0.675,AUC为0.829。与经典MEL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PCT与凝血因子Ⅴ、Ⅸ的预测指数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其总体预后的评估能力与MELD评分相仿,但模型简单,计算简便,临床较易掌握。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克氏针操纵联合缝线牵引复位法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余姚市中医院骨科诊治的尺桡骨双骨折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76岁,平均43.8岁;右侧18例,左侧7例;骨折AO分型:A3型14例,B3型11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0~78岁,平均44.7岁;右侧19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5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资料,男36例,女9例;年龄14~65岁,平均45.3岁;部位:胫骨31例,股骨12例,肱骨1例,尺桡骨1例。患者自受伤至到我院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时间平均16.8个月,入院前手术次数平均2.3次,24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存在3.5~10.
目的探讨通过判断骨不连形态及髓内钉稳定性进行分型,采用个性化固定方案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8例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89例,女19例;年龄23~65岁,平均45.5岁。具体分型方法及相应治疗方案如下:Ⅰ型(15例),断端有骨痂生成(局部无骨缺损)+髓内钉稳定,保留髓内钉并附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FTY720)对破骨细胞的1-磷酸鞘氨醇(S1P)信号通路功能的作用。方法利用地塞米松和1α, 25-二羟维生素[1α, 25-(OH)2VitD3]将RAW264.7细胞诱导成破骨细胞,诱导成功后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破骨细胞上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R1)、S1PR2、S1PR3、S1PR4、S1PR5表达水平的差异,再设置实验组(将400 ng/mL的FTY72
目的介绍并总结使用外固定支架延长、矫正成角畸形后从大腿内侧置入接骨板、拆除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成角和短缩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2月至2016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股骨短缩或合并成角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9例;年龄14~32岁,平均23岁;左侧4例,右侧8例;11例患者幼年时因外伤致股骨远端骨骺损伤继发肢体短缩畸形或合并膝关节内、外翻畸形,1例患者股骨髁上骨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氟比洛芬酯(FA)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8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所有比较手术前或后有无使用FA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或临床对照研究(CCT)。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淋巴毒素α(LTα)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国人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病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分型法检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89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NF-α基因6个位点(rs1799964、rs1800630、rs1799724、rs1800750、rs1800629、rs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其病原学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CABG术后患者1 414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n=42)和非VAP组(n=1 37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BG术后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并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