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戈莫德对破骨细胞1-磷酸鞘氨醇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芬戈莫德(FTY720)对破骨细胞的1-磷酸鞘氨醇(S1P)信号通路功能的作用。

方法

利用地塞米松和1α, 25-二羟维生素[1α, 25-(OH)2VitD3]将RAW264.7细胞诱导成破骨细胞,诱导成功后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破骨细胞上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R1)、S1PR2、S1PR3、S1PR4、S1PR5表达水平的差异,再设置实验组(将400 ng/mL的FTY720-P作用于破骨细胞)和对照组(对照组培养基中仅加入溶解剂),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S1P通路下游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caspase9、蛋白激酶C(PKC)的mRNA的表达,并检测与骨重建密切相关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

结果

成功利用地塞米松和1α,25-(OH)2VitD3将RAW264.7细胞诱导成为破骨细胞,并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鉴定;诱导成功后的破骨细胞上S1PR1相较于其他S1PR亚型呈高表达。培养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蛋白激酶C mRNA的相对表达量减少,BMP-2 mRNA和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间ERK1和caspase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TY720-P能通过影响破骨细胞上S1P信号通路,主要是通过结合S1PR1影响其下游PKC信号的表达,并促进破骨细胞上BMP-2和TGF-β1的表达,最终影响破骨细胞的功能。

其他文献
评分系统是用来评估骨科患者功能情况和治疗效果最常用的工具。然而,已经发布的肘关节相关评分系统并不能理想地评估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活动能力、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本文就现阶段常用的肘关节评分系统作一综述,分析它们用于评估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如何制定理想的专门用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评分系统作一讨论。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感染性大段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应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的44例胫骨感染性大段缺损患者资料,男31例,女13例;年龄18~71岁,平均43.7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7例,原发性高血压13例,同时伴有以上两种基础疾病12例;骨缺损范围6~17 cm(平均11 cm)。观察患者术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肩关节盂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35所医院和西部地区28所医院诊治的肩关节盂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Ideberg分型等数据。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共收集347例肩关节盂骨折患者,男女比为2.69∶1;骨折高发年
迄今为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仍为骨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该病治疗棘手、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早期诊断与恰当治疗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就近期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相关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期刊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和3D打印技术为改良Reverdin截骨术治疗外翻畸形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种精确截骨的方法。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们收治的11例(16足)外翻患者在负重位行X线检查和足部连续螺旋CT扫描,测量平均外翻角为33.50°±6.80°,第一跖骨间角为12.20°±2.90°,跖骨远端关节角为15.20°±2.60°。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aterialise
目的评估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接受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48例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资料,男31例,女17例;年龄22~49岁,平均35.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进行治疗。术后随访通过临床检查、X线片、Mayo肘关节评分(MEPS)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
目的观察克氏针操纵联合缝线牵引复位法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余姚市中医院骨科诊治的尺桡骨双骨折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76岁,平均43.8岁;右侧18例,左侧7例;骨折AO分型:A3型14例,B3型11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0~78岁,平均44.7岁;右侧19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5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资料,男36例,女9例;年龄14~65岁,平均45.3岁;部位:胫骨31例,股骨12例,肱骨1例,尺桡骨1例。患者自受伤至到我院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时间平均16.8个月,入院前手术次数平均2.3次,24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存在3.5~10.
目的探讨通过判断骨不连形态及髓内钉稳定性进行分型,采用个性化固定方案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8例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89例,女19例;年龄23~65岁,平均45.5岁。具体分型方法及相应治疗方案如下:Ⅰ型(15例),断端有骨痂生成(局部无骨缺损)+髓内钉稳定,保留髓内钉并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