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腔内技术在血透通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enboss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声在血透通路术前诊断、术中定位操作、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优势,是通路医师的必备技能。超声引导腔内技术无需特殊设备,可在床旁进行,适合内瘘并发症处理要求速度快的特点,同时避免造影剂应用,具备实时显示、多角度影像,费用低廉等优点,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可应用于穿刺入路、狭窄或闭塞病变及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其操作流程与常规放射引导腔内技术,各有优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更注重整体,超声在细节更胜一筹,临床需合理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CAM)蛋白与几种多药耐药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肾癌组织中不同区域的hepaCAM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在肿瘤的周边区,hepaCAM蛋白与MRP、P-gp、LRP蛋白都呈现阳性表达;而在肿瘤的中心区域,hepaCAM
BRAF基因是一个驱动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个有效靶点,研究显示BRAF抑制剂在BRAF突变的NSCLC中取得肯定疗效。尽管BRAF抑制剂会产生耐药性,但其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正在不断探索中,了解BRAF基因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对NSCLC的个体化治疗十分重要。
目的探讨切开取栓结合球囊扩张的杂交手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20例使用杂交手术处理AVF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统计技术成功率、术后通畅率等。结果20例患者发生血栓的内瘘使用时间为(4.3±2.6)年,血栓发生部位均为头静脉,血栓形成时间为(2.2±1.8)d,其中5例
目的探索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BA)、裸金属支架(BMS)、药物洗脱球囊(DE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4种方法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疗效的差异。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以寻找所有关于以上4种方法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偏移风险评估标准对入选RCT进行偏移风险评估。通过STATA 15统计软件以随机效应模型
目的探讨并比较裸支架植入和单纯球囊扩张(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V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CVS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信息、病变部位、穿刺入路、治疗方式和技术成功率,根据治疗方式分为PTA组和支架组,并比较两组术后6、12个月的一期、二期通畅率。结果40例患者中,38例治疗成功,技
血透通路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造瘘方式的选择、建立及维护关乎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同造瘘方式各有其优势及缺陷,针对不同患者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造瘘方式为最佳方案。人工血管通路为三种主要血透通路之一,其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人工血管应用于临床,本文将介绍目前人工血管在血透通路中的应用情况。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常见的穿刺点并发症,多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本文介绍1例采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成功封闭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口的病例,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大大降低开放手术的可能。
下腔静脉漂浮血栓及肾错构瘤-下腔静脉漂浮瘤栓患者不仅临床表现不同,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回声强弱、形态是否规整、边界是否清晰、与下腔静脉是否存在黏附等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为临床明确诊断、治疗及术后观察、随访等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发生后升主动脉直径及假腔直径变化等特征,确定夹层术前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急性A型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患者主动脉增强CT影像资料,包括患者窦部、升主动脉及弓近端总直径及假腔直径,运用竞争风险分析方法确立夹层破裂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根据排除标准,共794例患者纳入研究,以夹层破裂与否将患者分为术前破裂组[90
2019年3月17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19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该指南主要对血糖、血脂、血压的管理和抗血小板治疗等的一级预防提出了推荐建议。本文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重点对指南给出的使用药物进行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进行解读,以期相关领域的医务人员能更好地理解和遵循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