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山区学生学习积极性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un9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很多山区学生都很难教,贪玩贪吃、不思进取、上课走神、作业忽悠、躲避答问、厮守电视、作文杜撰、不懂感恩、孤僻怪异、任性霸道、缺乏包容、处事寒心等等。按理说,所有孩子的潜质应该差不多,始点也应该差不多,禀性也应该差不多,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珍宝,由家庭娇惯、迁就、溺爱所造成的。因为孩子自幼就处于养尊处优状态,要啥有啥!想啥有啥!说啥是啥!给人的感觉是,孩子就是家中的“呼风唤雨者”。这些现象,尤其是在“留守孩子”家中和“独生子女”家中更为彰显。“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是孤独、害羞。当然,还存在一些社会负面影响的原因。我认为,出现这些“山乡学校怪象”的最大根源是:学生学习潜力和学习积极性一直在沉睡,一直都没有调动。怎样才能调动山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现在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用挚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山乡学校的学生之所以凸显出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窘况”,关键在于缺乏“挚爱”的滋养。这就要求教师不吝“挚爱甘露”——针对学生的共性与个性,从生活、学习、活动和交往等方面给予有价值的引领,带领他们朝着健康、和谐、愉悦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借助不偏不倚的言行、褒贬适度的评价、威慈相济的态度,矫正学生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重塑学生的理想,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用信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山乡学生毕竟生在山乡,长在山乡,接受的“地气”还是比较充足的。加之,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都具有灵动的气息。他们既有共性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和好奇好研的思想,又有个性化的好胜、取胜、展现自我的表现形式。介于这种情况,应对学生充满信任——相信学生能行!学生即使在探索生成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也要先鼓励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分享学生探索的历程,帮其查摆过失原因,指点注意事项,绝不能遇事就“棒杀”。也不能因为“前怕狼后怕虎”而一味的包办代替。只有这样,才不会“扼杀”学生的进取意识和进取动力,才不会丧失学生的上进信心。诚然,信任学生,必定有一定的前提,也不能脱离教师的引领和管控视野。
  三、以满腔的工作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教师毕竟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定会无声无息地濡染着学生。教师对工作的激情,会悄然无声地诱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亲其师信其道”和“什么样的师傅带出什么样的徒弟”、“教师的工作激情是点燃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星星之火”是最好的佐证!
  四、用勤和懒的辩证统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勤”与“懒”看似矛盾,它们却相辅相成,和谐地辩证统一。教学上的“勤”与“懒”近似数学上的“和不变规律”——一个加数增大,则另一个加数减小。教师课堂上“懒”一点,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勤”一点——历练知识探究的过程,体验新旧知识点的无缝衔接,享受知识点、技能点自动生成的愉悦,感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分享集成的智慧绚丽火花,孕育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活学生学习潜力。
  五、以活动阵地为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以致用,是激活学生学习潜力的有效“氛围催化剂”。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阵地为平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技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丰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定能让学生生活得阳光。学生生活阳光了,阅历也就积淀起来了,陋习就会慢慢消失,内在的学习潜力就活跃起来了。可以开展些集体性的野外活动、书画展示活动、美食节活动、篝火盛会、主题班(队)会等。
  六、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安排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貌似与激活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潜力不沾边,其实不然。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能捕捉很多“一手素材”,拥有很多感悟,积淀很多经验,培育很多技能,学会不同层面的、不同程度的感恩,收获很多书本外的知识,经历成败的心理磨炼,分享合作的愉悦,感受成功的喜悦等。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会有血有肉有情感,解决问题有经验,思考问题有模型,说话做事有条理……学习不吃力必然就上劲!
  七、用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很多老师认为只能增进学生间的友谊,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往往忽视了能激活学生学习潜力的隐性功能。同龄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交流、沟通不存在“代沟障碍”。被帮者,感到幸福,不会因为落后而灰心;帮者,学以致用,巩固提高了,还要要求自己随时“先行一步”。学习的潜力就不会“沉睡”。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运筹学科互助工作,加强管控和引领。
  八、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成长,难免有得有失。教师对学生评价应該注重纵向发展态势,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既要善于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或成功,也不能放过学生的一些细微差池。既不能“一俊遮百丑”,也不能“一丑掩百俊”。既要认可学生的点滴进步,也要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至于“横向对比性评价”,教师最好不用,只能营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教师心中的存在,就不可能坠入“绝望悬崖”!
  九、用外宣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外宣,是很多老师都容易忽视的一件事情,世俗地认为“写新闻报道”才是外宣,是成年人的专利。试想:作为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推上”媒介或相应的“舞台”,学生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一次成功,也许会成就他辉煌的一生。还会吸引很多仰慕的“眼球”,他们也会奋起直追,又何愁学生的学习潜力不被激活呢?诚然,教师在“荐稿”时,要把好关,必要时还要代点劳,帮助学生润润稿——既要保持学生稿件的“纯真”,防止“虚假”给学生们带来负面影响,又要兼顾“上荐”的价值。
  总之,激活山乡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简单,需要山乡教师拥有耐心、爱心、恒心,需要教师坚定忠诚山乡教育事业的信念!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和学校。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起来,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是“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教材的内容只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后,习主席的一席话已经深入大街小巷。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近年来,我校立足校情,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推动常规工作抓实抓细,推进党建特色打造有亮点、有突破,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群团组织作用的战斗堡垒作用,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层楼。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阅读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散思维,积累丰富的知识等等。但是学生在阅读中往往都只是粗略一看,兴致并不高,尤其是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這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无法让学生在低年段期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有质量有效率地阅读。  “‘学习单’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载体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围绕‘学习单’的内容讨论、解决,展示学习成果,该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
众所周知,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励志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信念。信念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我们的课堂中培养、渗透,需要长期的教育影响和不断内化,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发掘励志资源和探索教育途径。所以,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励志教育必不可少。  一、巧用生物科学史  罗蒙诺索夫曾说过:“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科学家们在工作和学
清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教学中努力探索读的策略,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用“初读→熟读→品读→诵读”的教学程序,交织着各种朗读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来完成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  一、初读——悟的基础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有一个整 体上的感知,初读的首要任务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学生边读边感知语言,学生初读课文中,要给学生充足
当前,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纵观当今的中学历史课堂,仍有较大教师采用“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比较迅速地接受更多的历史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口头语言的功能。值得反思的是,这种课堂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一切讲解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从而导致学生思维上的依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通过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确定符合“教学评一致”的指向目标的追问问题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思维,发展思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构建高效课堂,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必须是活跃的,而课堂追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因素。  一、深度追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追问应始终贯彻启发性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
坚持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统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三年级德育活动课内容为根本任务、以德育活动课为主要形式、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指导和规范辅导员的工作,明确少年儿童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两周一次的学校德育活动课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实践方式和途径。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学校的绘本阅读特色与三年级德育活
建设寄宿制学校,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而寄宿制学校当前的现状是学生家长离开家庭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他们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上中学后都选择寄宿在学校,他们把寄宿制学校作为一种依托,一种希望。因此,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重要工作之一。现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如何强化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  开展寄宿制学校安全教育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寄宿学生的安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