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展示个性,发展特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途径。它不受场地、空间、区域等各方面的限制,任学生彰显个性,塑造良好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应注意人际交往、语言等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 个性 特长 人格魅力 人际交往 语言 搜集 处理 动手操作 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76-02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展示个性,发展特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途径。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就是说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数学教学中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起来的,但这不过是一般性的普及能力,而有些特殊能力,仅仅靠这一狭窄的教学渠道是实现不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课表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综合实践课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可在教师,也可在操场;可在农村,也可在城镇,天地广阔、空间硕大,任学生自由驰骋,按着自己个性和爱好去寻求发展。不断培养了自己的生存能力,为改造自然,服务人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地位,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人际交往的能力
协调人际关系的这一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展中十分重要,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在校内,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协调;在校外有着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所有接触对象等诸多范围人员之间的协调。在诸多的关系协调中,学生的能力在交往中逐渐形成。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不断深入,学生要到校外获取资料从而与人交往。在《小小面点师》、《走进京剧脸谱》、《饮食与健康》等调查性强的活动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这种交往能力的培养就更突出地体现出来。因为学生需要的材料都在于人的交往中,需要他人的协调与帮助。这样,在交往中不断地接受别人的宝贵意见,吸收他人思想中的精华来修正自己的思想,就是一个不断提高交往能力的过程。活动课这一特有的形式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表达能力不尽人意,这是因为提供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非常少,主要反映在课堂提问的知识面窄。一般来说只限于优等生发言或情绪性格外向型的人才有机会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面对众多的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所需要的机会则很少能得到相应的满足。另外,在课堂提问上,部分教师把问题简单化,只限于是非式问答,很难从深度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而在活动课中,有些内容却能直接体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即兴演讲》、《生活中的应急现象》等,在个人从事单独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内在的语言”上升为完整清楚的思想,这种思维能力有助于语言的发展。总之,无论是“外在的”、“内在的”语言,每个学生在活动课上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锻炼。
三、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在活动课中,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和事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程中,教师提出活动课的要求,在课下的活动中,学生能通过自己搜集材料来完成教师布置的数据和事例等要求,并在调整搜集后的环节中,还要进行材料的整理,取舍、归纳等。如《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内容的活动课,教师布置要求,你搜集到周围哪些环境污染的情况?哪些环境污染影响困扰你的生活?这些材料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查找。如《感叹厨房中的小窍门》这一课,很多学生接触厨房的环境少,学生只有向父母、长辈来询问,了解,搜集课堂上要求的材料,以便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备用,从而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材料的能力,而学科教学中需要的材料、教具等东西基本由教师准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综合实践活动课却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欠。
四、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动手操作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在活动课中,不论涉及怎样具体活动的内容,都要进行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动手操作过程。在教学《生活中的应急现象》中,教师涉及这样的环节,学生观看录像,学习骨折的包扎方法,通过同桌练习,小组竞赛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包扎操作的能力得到锻炼。还有其他的一些活动内容,如小制作、编织、绘画、折纸等这一切,都能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五、生存能力的培养
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五不包含着各种生存能力的培养。在飞速前进的社会中,独生子女的最大弱点就是缺乏生存能力的锻炼,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相应地弥补这一缺欠。
我校铜管乐队中有为叫连赫的学生,对吹号有浓厚的兴趣,当他被选为铜管乐队的小号手时,兴奋异常并苦练基本功,最后成为优秀的小号手。铜管乐队中徐立升同学连晚上睡觉时也把小号搂在怀里,十分珍爱。家长们也积极支持。我们可以预言,有些学生,他们的兴趣爱好很有可能成为以后择业的基础。
把学生拉出校门,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各种条件艰苦些,力度大点,接触社会面广点,活动项目应尽可能地多一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从而不断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学科纳入课表,是我国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突出重点,把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科学技能的提高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发挥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创造能力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 个性 特长 人格魅力 人际交往 语言 搜集 处理 动手操作 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76-02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展示个性,发展特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途径。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就是说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数学教学中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起来的,但这不过是一般性的普及能力,而有些特殊能力,仅仅靠这一狭窄的教学渠道是实现不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课表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综合实践课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可在教师,也可在操场;可在农村,也可在城镇,天地广阔、空间硕大,任学生自由驰骋,按着自己个性和爱好去寻求发展。不断培养了自己的生存能力,为改造自然,服务人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地位,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人际交往的能力
协调人际关系的这一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展中十分重要,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在校内,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协调;在校外有着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所有接触对象等诸多范围人员之间的协调。在诸多的关系协调中,学生的能力在交往中逐渐形成。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不断深入,学生要到校外获取资料从而与人交往。在《小小面点师》、《走进京剧脸谱》、《饮食与健康》等调查性强的活动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这种交往能力的培养就更突出地体现出来。因为学生需要的材料都在于人的交往中,需要他人的协调与帮助。这样,在交往中不断地接受别人的宝贵意见,吸收他人思想中的精华来修正自己的思想,就是一个不断提高交往能力的过程。活动课这一特有的形式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表达能力不尽人意,这是因为提供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非常少,主要反映在课堂提问的知识面窄。一般来说只限于优等生发言或情绪性格外向型的人才有机会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面对众多的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所需要的机会则很少能得到相应的满足。另外,在课堂提问上,部分教师把问题简单化,只限于是非式问答,很难从深度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而在活动课中,有些内容却能直接体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即兴演讲》、《生活中的应急现象》等,在个人从事单独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内在的语言”上升为完整清楚的思想,这种思维能力有助于语言的发展。总之,无论是“外在的”、“内在的”语言,每个学生在活动课上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锻炼。
三、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在活动课中,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和事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程中,教师提出活动课的要求,在课下的活动中,学生能通过自己搜集材料来完成教师布置的数据和事例等要求,并在调整搜集后的环节中,还要进行材料的整理,取舍、归纳等。如《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内容的活动课,教师布置要求,你搜集到周围哪些环境污染的情况?哪些环境污染影响困扰你的生活?这些材料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查找。如《感叹厨房中的小窍门》这一课,很多学生接触厨房的环境少,学生只有向父母、长辈来询问,了解,搜集课堂上要求的材料,以便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备用,从而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材料的能力,而学科教学中需要的材料、教具等东西基本由教师准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综合实践活动课却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欠。
四、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动手操作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在活动课中,不论涉及怎样具体活动的内容,都要进行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动手操作过程。在教学《生活中的应急现象》中,教师涉及这样的环节,学生观看录像,学习骨折的包扎方法,通过同桌练习,小组竞赛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包扎操作的能力得到锻炼。还有其他的一些活动内容,如小制作、编织、绘画、折纸等这一切,都能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五、生存能力的培养
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五不包含着各种生存能力的培养。在飞速前进的社会中,独生子女的最大弱点就是缺乏生存能力的锻炼,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相应地弥补这一缺欠。
我校铜管乐队中有为叫连赫的学生,对吹号有浓厚的兴趣,当他被选为铜管乐队的小号手时,兴奋异常并苦练基本功,最后成为优秀的小号手。铜管乐队中徐立升同学连晚上睡觉时也把小号搂在怀里,十分珍爱。家长们也积极支持。我们可以预言,有些学生,他们的兴趣爱好很有可能成为以后择业的基础。
把学生拉出校门,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各种条件艰苦些,力度大点,接触社会面广点,活动项目应尽可能地多一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从而不断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学科纳入课表,是我国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突出重点,把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科学技能的提高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发挥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创造能力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