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文化的大众奴役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d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社会批判的角度来讲,马尔库塞吸收了许多的前车之鉴,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其中心内容大致分为三个要点:对文明理论的批判,对社会理论的批判以及对革命的批判。马尔库塞通过对本能革命以及单面社会等方面的考虑,对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上的多种弊端进行批判,以便让人们对思想解放的问题提起更多的关注。马尔库塞对当代的批判绝对堪称创举,但其所产生的不良的影响以及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关键词】:马尔库塞文化;大众;奴役
  前言:马尔库塞代表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以批判社会理论可知。他以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社会批判理论,随着时代的强烈意识和现实感,启迪人们反思自己的时代的情况,体现人性化的当今时代的意义。当然,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社会判断马尔库塞的理论必然有一定的偏爱。在这方面,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1中国大众文化现状
  当前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所体现的文化也是十分收人关注的,中国的大众文化目前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本身大众文化的产生是源于工业社会中的,其最主要的就是面向消费大众开放,通过各种便利的途径进行有条理的生产各种文化产品。大众文化的发展总体来说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在其发展的同时,与之带来的也会有许多令人懈怠的不良影响,利弊共存。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大众文化时接受是肯定的,但同时要保证自我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的建设出属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产生,不但改变了原来的单调的封闭状态,并且实现了与大众进行共享,而且大众文化被人们所接受的程度也日益加深,文化市场也与大众更加的契合,真正的被人们所接受。
  2 马尔库塞文化的大众性以及主要特征与内涵
  大众文化在马尔库塞眼中由于时期的不同,所产生的看法也就不同。不过,虽然由于时期的不同,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但却十分有必要指出那所谓的大众文化方面与西方论著文化间的各种微妙的关系。
  由于西方学者的不断探索,西方的大众文化早在“近代欧洲”就已经产生了。但马尔库塞所面临的大众文化却是美国在20世纪才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两种虽然存在不可斩断的联系,但他们的区别却是较为明显的。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要点:第一,工业大规模的发展,使美国正在慢慢地变为一个所谓的大众社会,然而大众文化的产生前提就是大众社会;第二,大众媒介,这种媒介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三,大众文化的消费大军的产生,原因就是,消费使大众文化的生产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刺激并且改变了生产的方式;第四,由于大众文化生产的目的较为纯粹,所以大众文化存在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不难看出,大众文化的形成,其最为根本的因素就是商业因素。这也是西方学者无论在何时何地在谈论大众文化时都会提及商业元素,就连马尔库塞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马尔库塞有一个聪明之处,那就是马尔库塞及一些研究人员一方面对大众文化的根本所在,另一方面,从开发大众文化的政治因素方面独辟蹊径。这不仅仅是两者的结合更是赋予了其新的生命。所以大众文化的政治因素是马尔库塞与西方学者的最大的区别。
  3马尔库塞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的联系
  马尔库塞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是有一定联系的。从社会单向度的角度出发,一种新的文化体系也处于逐渐的完善之中,这就大大促进文化一体系的形成。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传统文化想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就必须与流行文化互相结合,在产生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的创新也更容易得到人们群众的认可。
  在马尔库塞文化中,其研究学者都是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上来分析这种类型的问题,这就是西方学者阐述的高级文化表现方式。部分学者对诸多领域都有所研究包括艺术、科学、哲学、政治以及经济等等,他们的目的就是促进人民群众的斗志和积极性。马尔库塞文化体系中对大众文化的定义是存在差异的,所以马尔库塞在以大众文化为核心对其进行了批斗:最初,马尔库塞的观点就是,大众文化就是为维持社会秩序所存在的,此从根本上来讲,大众文化所体现的就是一种能够给予人们肯定回答的一种文化,它通过大众进行传播,故此其传播速度也是十分可怕的。
  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不但具有西方文化的各种优点,而且还根据中国的现有国情相结合,诞生出新的一种文化,中国的大众文化由于是新兴的一种产业,所以只有我们站在一种全新的高度,制定好计划,有条理的进行一系列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建设出被中国人民所接受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虽然中国大众文化尚且年幼,但所展现出惊人的迸发力也是前所未有的,相信几十年后的中国大众文化将会是最风靡全球的一种大众文化之一。
  4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的主要形式
  4.1科学技术批判
  马尔库塞的文化意识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批判,不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待,科学技术将来会成为 一种主流的形式来引导社会。
  若想看出一个人是否自由那么首先要根据这个人的思想来判断,作为一个自由的人类,那么他的意识应该也由自己主导,并不是为他人所掌控。通过马尔库塞对当代社会性质的各种分析,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控制方面都是有所区别的。故此,它被人们所拒绝的形式是必然的。其实人的心中在社会上的各种技术的侵染中早已沦陷,只是主观上不愿意被其所控制。所以,要呈现出一种十分合理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最终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人们的心中就无法改变了。
  4.2 大众文化批判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在这富裕的社会当中,工人阶级不再是物质生活的贫困,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匮乏。因此,工人阶级的领导不再是革命的阶级。因此,革命应该由知识分子所领导。马尔库塞认为,这只能是少数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了解了革命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因为自由,热爱自然的解放自己的爱,它被认为是革命力量的先锋。革命是那些负责社会阶层在生产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任务所属,即技术和科学的干部和知识分子,谁使工人阶级意识变得传统,在中学和大学的学生谁不是在知识的同化青年,它才是真正意义上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发展。
  结束语
  马克库塞对其的批判是严厉的,这也是为后人敲响了警钟,当今社会的各种文化产品是丰富多彩的人们会因为一时快感而沦陷,最终会使人们失去判断力,这也往往会导致一些很恶劣的结果出现。最后马尔库塞的思想无疑是给现在的我们亮起红灯 ,要时时刻刻的保持自己主观意识的存在,不能因为一时的愉悦而忘记了内心的向往和憧憬,要同时把大众文化的建设与现代精神的文明相结合,去寻找新的突破点,让人们既能享受生活,又能不失其本心,这才是人们心里真正想得到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晓晴.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J].理论探讨2002.01.008.
  [2]杨冬梅.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以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理论为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007.
  [3]李方露.以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理论为视角分析“浅阅读”现象[J].华章.2014.18.001.
其他文献
【Abstract】: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glish has a wide influenc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vocabulary and meaning were experiencing different changes. English has borrowed many words from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以钱钟书提出的“化境”与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标准为例,对这两种中西方翻译标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重点分析了两者的不同,并从这两个翻译标准中汲取有益之处用于指导我们做好翻译批评。  【关键词】:翻译标准;“化境”;德国功能学派;翻译批评  引言  关于文学翻译批评要不要以某种先在的翻译标准作为开端或依据的讨论,王宏印在他的《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即便有些人认为
期刊
【摘要】:劳伦斯·科尔伯格被称为 “现代德育认知发展理论之父”,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构建了其关于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策略的庞大理论体系。本文主要是对国内外有关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科尔伯格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研究综述  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理
期刊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蕴含着优秀的道德品质精神,其合理因素在当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它对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的重大问题的基本观念或总体看法,主要包括人生理想、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方式等论题。高等学校是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说,不仅要解决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等问题,还要培养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儒
期刊
1.Introduction  Generally speaking, written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to write on paper, while spoken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with the mouth say it. Although both of them are used for communication, the
期刊
【摘要】:民间流传着:“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腊八节,被看作是标识年关到来的一个节点,是百姓进入年忙的一个标志性节日,但随着时代变迁,在笔者的生活记忆里,腊八节的主要习俗只剩下吃腊八粥,而腊八粥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被渐渐淡忘。那么在传统的民俗里腊八节是怎样过的?带着这一好奇,笔者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记录下家乡——山西怀仁地区传统的腊八节习俗,另外,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梳理腊八节的由来和演变,旨在
期刊
【摘要】:“俩”属于多义词,其最主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意思与“二”有关,表示“两个”的意思。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俩”并不是孤零零的使用,除了“俩”后的名词外,它常常出现在几类固定的搭配组合中,以至于“俩”后的名词可以省略。本文就从“二”说起,并着重分析关于“俩”常用的组合搭配。  【关键词】:“二”;“俩”;组合  一、  现代汉语中,数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就是数词“二”。据学者考证
期刊
【摘要】:在汉译英中,译入语的从属结构的恰当运用是许多译员在翻译实践当中遇到的很大的难题。在汉译英中有三种常用的从属结构,分别是定语从属结构,同位语从属结构和状语从属结构。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翻译的经验,着重分析了在汉译英中定语言从属结构的运用,,希望对其他初级译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汉译英 ;定语从属结构  我们都知道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
期刊
【摘要】:丹巴嘉绒藏族的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简述了服饰的基本情况,分析出服饰做为旅游文化资源的价值以及提出相关问题,并探讨了保护服饰中的文化内涵和传承、创新,优化丹巴嘉绒服饰旅游产品结构以及政府打造良好平台保护并引进人才等相关措施。  【关键词】:丹巴;嘉绒藏族;服饰文化;旅游;开发利用  一、丹巴嘉绒藏族服饰的基本情况  丹巴在置县时,因取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藏译汉文首字母为县
期刊
【摘要】:民俗经济是指与民俗活动相关的经济行为,伴随着民俗文化资源的不断积累而生产出经济效应和影响力。成都市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即是伴随端午节这一民俗节日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个商业集市,目前已经形成固定规模并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首先对“粽子一条街”这个集市的产生的缘起及现状进行梳理,试图考察这个集市在形成过程中寻求的认同性民众心理的发生。文章的写作以都市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调,来考察并解释民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