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突破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84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作为初中学生的必须课程之一,不论从提升自身外语素养还是单纯为了升学,都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则多以填鸭式的进行灌输性教学,极易使学生英语本身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因此初中阶段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爱上英语迷上英语本身,成为了我们日常教学的重点课题。本文将听、说、读、写、译重新划分成输入与输出板块进行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突破
  英语教学纵贯了整个中学阶段,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升学进度,而且还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再不是那个闭关锁国的农业大国,现代的中国已经建立了高度开放完备的市场经济制度,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外贸需求,英语作为沟通性的国际语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英语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而如何转变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成为目前课改的当务之急。
  一、打好词汇攻坚战
  一门外语的学习离不开词汇的堆叠和积累,那么如何高校的记忆词汇,首先以初中的课堂学习展开论述。对于词汇的学习如果脱离了语境,单靠死记硬背的记忆很难奏效,常常是背了忘,忘了背,陷入无限的死循环中;中学时的词汇记忆通常以不断重复进行,这样的方法在词汇量还不是太大的中学阶段常常可以奏效,但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反复揣测推敲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尝试开拓一些词汇教学的新方案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培养了对英语的热情,又提高了英语词汇的记忆效果。
  笔者依据多年的执教经验,尝试了创设语境,强化学生情景式教学的词汇教学新思路,在备课过程中,通常需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准备的相应的情景题材与交单道具,在课堂现场可以适当引入课堂情景剧等等,当然这一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也需要学生的课前预习。英语词汇的词性和词义可以借助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创设充分、恰当的语境环境学习词汇,利于培养学生准确把控词义的能力,在后期的不断学习过程中,递进式培养了学生在陌生语境中对熟词生意和生僻词含义的推测与揣摩。英语词汇的教学中,时刻把握好“词不离句,句不离境 ” 递进式原则,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从上下文去猜测单词意思。
  二、做好阅读总动员
  有了词汇基础的铺垫,从初中课本上随便选中一句,能否直接来做句子准确分析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掌握好英语不仅靠是一个个词汇的简单堆叠,更是对语法的准确把握才有可能精准分析出语境中句子的含义。
  在教学中发现,存在着部分学生缺乏基本推理判断能力,对英文背景的了解知之甚少。在英语阅读技巧方面,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的缘故,依据英语篇章中上下文进行猜测词义和句义的能力明显不足,在阅读技巧方案也有所缺乏,需要在大量练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查读或扫读、略读等阅读能力,发散与聚合思维、分析与综合思维、判断与逻辑推理思维欠缺,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部分的困难一般可以从阅读模式上进行考察,初中英语教师大多采用词汇讲解、课文翻译、重点讲解重难点,流水式地一站完成了由词到句再到段向整个篇章辐射的单向模式。
  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在阅读上有所突破就必须进行强化词汇多轮立体化训练,语法方面则应该在掌握基础的基础上,逐渐增强学生自主进行遣词造句的练习。在大量的阅读中体会英语阅读实践技巧,适时扩充英语文学背景知识,大力改革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以不断促进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方面长足发展。
  三、用好前期的“十八般武艺”
  其实也对于英语的学习并非是一个递进式的过程,比如在词汇、短语、句子的记忆过程中,常常可以伴随着听力与口语的联系。“并行”处理这一学习任务,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能。下面分别以听力输入与口语输出为例。
  对于许多教师而言,在听力练习上,通常的做法在听前常常只是处理一下文章的关键词,布置任务,接着直接播放教材中的听力材料。未能充分重视听力练习前的准备工作,学生的听力也就只是随着材料的结束而技术,而未能达到我们预期的听力教学的目的。新课标中对听力练习有一些建议: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尝试解决任务。因此,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初期培养培养一般建议在听前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营造听力氛围,尝试进行背景介绍,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预警,随后开展听力练习。通过这些准备活动的引导,学生通常能够抓住听力的重点,弄懂材料的大意,顺利的按照要求完成好练习的任务。
  而作为语言的输出部分的口语练习而言,常常因为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而被忽视。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可自由英语练习的时间太少,教学大纲中又没有明确的要求,直接导致了学生口语能力的不足。没有条件,那么我们就在日常的教学中创造出条件;学生的英语学习不能离开语言的辅助;可以尝试要求学生的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中的事务上都用英文来替代,至少在英语课上以英语课堂上要以英文的形式出现。有条件的话,可以把教室的布景尽可能引导学生学生接受英语,为口语的练习尽可能的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
  四、结语
  就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状况而言,英语的整体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把枯燥乏味的英文学习任务变成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快乐学习,使其在中学的英文教学中逐渐培养起对英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谢秀珠.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若干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03:71-73.
其他文献
思维导图是上世纪60年代首先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它可以将词汇、图形、数字、节奏、色彩等逻辑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运用到带有顺序标号的树形结构图中,将人对于某一事物的具体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复杂问题以简单地形式表现,受到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随着思维导图在教学领域的开发与应用,许多学校逐渐将该方法引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高中英语教学应该不仅注重学生学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体验式教学渐渐应用到高中各科教学中来,其中,高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体验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在高中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当然,体验式教学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在对其应用的过程中并没有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基于此本人结合多年执教经验,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 高中英语 教学 应用  英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将普适文化导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得到素质教育,对其道德品质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广大教师应注重普适文化的合理导入,使其为小学素质教育服务。本文结合实际例子,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普适文化的思路做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普适文化 导入思路  一、前言  英语教学绝不只是单单的基础知识传授,还涉及文化渗透等其他方面。所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针对高中英语教学,开始从语言教学的本质进行探索,逐渐意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教学,就成为了一件英语教学领域中的共识。本文通过针对文化教学的深入研究,系统探讨了这一教学的必要性,并针对这一教学的具体实施,给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中教育 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在进行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文化教学渗透,已经在语言教育
【摘要】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互动教学理念为理论基础,探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具体任务”为抓手,以“师生”、“生生”、“生机”为主要互动方式,以“多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课下自主学习模式”、“多元动态评价体系”以及“ESP网络教学资源库”等为主要要素,阐释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元互动教学与提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ESP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语音作为语言存在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也是英语专业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基础。丢掉语音的语言,便失去了其意义。本研究从语音的习得和变化的角度出发,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着眼于英语专业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音段的感知和产出变化,从而探索英语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音段变化的趋势和方式。此外,本研究保存被调查者的语音资料,提供数据分析和成果报告,具有真实性和可考证性。研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正从重视语法向重视阅读能力转变,高中英语的词汇量也很丰富。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有了丰富的词汇量,就像有了一辆便利的交通工具,凭借它可以领略很多原汁原味的英语的文化;词汇量匮乏则举步唯艰,英语自然变得晦涩难懂。所有的英语老师都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夯实单词基础,但还是有的同学在词汇上掉下队来,所以在英语学科上产生了很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我过去
Though abundant work has been done in both metacognitive strategy and error analysis,less has been done in the exact execution model of applying meta-cogn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