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白”助推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師恨不得能够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都填满整个课堂,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搭载着丰富的知识,以备学生全盘吸收,悉数消化。但现实是:学生很难做到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又无法百分百地跟着教师既定的教学节奏学习。因此,教学灵活性是一门教学智慧,需要教师细细地去把握,而适当的“留白”,则是这种教学智慧的一种表现,在适度可控的前提下,它将有利于助推学生思维的发展。
  欲言又止,巧设玄虚
  教师在课堂上假如巧妙地将话“说一半”,而不是“全部告知”,则有利于营造一种玄虚,留下悬念,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迅速去揭开谜底,其思维也会跟着这种悬念被快速推进。
  以《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为例,这是一篇说明介绍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时,可以巧妙地采用猜谜的方式:“橡皮管,挂耳上;小圆块,贴心房;白衣天使依靠它,来听病根说说话”,让学生在猜谜中去说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听诊器。接着,教师再让学生用“听诊器”猜一个成语。这下好多学生一下子就难住了,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有,这时,就是巧设玄虚、欲言又止的最好时机,教师不要马上对答案进行正误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带着这种好奇进入课文学习,直至到整篇课文学习之后,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就会说出“听诊器”对应的成语是“感人肺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地留白,让学生去揭开知识的面纱,其思维不断地进行翻滚,从错误到正确再到巩固,一连串的思维活动正是发展思维的过程。
  提问留白,激发思考
  问与答,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师生互动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于问题思考与回答中去掌握知识,这是一种思维运动的形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提问留白来激发学生思考。就是在问题抛给学生后,假如是相对简单的问题,就给予学生若干秒至一分钟的思考时间。若是相对复杂的问题,则给予学生整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
  以《剪枝的学问》为例,通过题目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是要普及剪枝中的一些学问,那么,究竟在剪枝中有哪些技巧呢?这是最为直接浅白的一个提问,但其实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文章中的王大伯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从培育花卉的角度来说修剪的技巧,但并不是条框性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完后自己总结出这一套剪枝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文章内涵度的延伸,比如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与思考,不要单纯根据肉眼所见来片面地做出判断、凡事要有耐心等。这种留白的提问,一方面是避免给学生过短的思考时间,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够有更多思维的多样性,从而训练思维的灵活度。
  触感点拨,提倡沉浸
  立德树人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学生除了要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以外,还应当培养自己的情操与美德,修炼自己的性情与品格,而语文无疑是熏陶学生情感素质很好的科目,但是这种感悟需要学生由内而外地发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留白,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沉浸在意境中,让学生去感悟。
  以《生命的壮歌》为例,这篇课文介绍了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每一个故事中的细节描写都扣人心弦,让人一气呵成。以蚂蚁的故事为例,“万万没有想到”“竟”“突入”“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字眼更是加快了故事的节奏感和情节推动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留白处理:不要直接地将这些关键词挑出来,也不要逐一地去解释,而是在朗读时,通过轻重缓急的方式来进行切换与提醒,以朗读来暗示关键字眼。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其实会跟随着教师朗读时所营造出来的情绪氛围来进入到情境中,纵然没有直白地将关键词点出,其实也是不会影响阅读,反而是这种沉浸式感官阅读法更容易让学生去感受文本的内涵,尤其是所蕴含的精神思想。
  答疑留白,发展思维
  问与答是课堂师生互动非常重要的形式。而在回答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学生向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也可以适当地留白,因为语文中除了字音字形之外,大部分在理解上并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
  以《理想的风筝》为例,这篇文章在结尾时用了“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想念你……”这种结尾方式就好像作者还有话没有说完但又“无声胜有声”,本身就容易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就作者回忆刘老师的点滴以及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进行讨论,以开放式的方式,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观点进行自由地陈述,教师不要就对错进行过多地评价,也减少在学生讨论中的干预度,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尽情地在讨论中去驰骋与交流,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联想力与开拓性。
  综上所述,语文与数学对比起来,它有更多想象的空间和创新的可能,同一种物象,在不同学生看来可能完全不同,这是语文思维多样性与丰富性的一种表现,小学生恰好又是思维比较分散活跃且暂时没有被定性的时候,这意味着其思维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假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通过巧妙的留白,不将话讲满,不将所有的知识都点破,而是给予学生一个平台去释放自己的想法,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能仁小学)
其他文献
首先利用无约束最优化法,在文献的基础上,计算出了偏硼酸钡(β-BBO)晶体弹性系数测量结果中所缺少的弹性劲度系数CE14和弹性顺服系数SE13、SE14等3个数值,分别为cE14=8.32 GN
压电陶瓷器件在精密定位和微位移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也存在着迟滞、蠕变和非线性等不足.preisach数学模型可用来描述压电陶瓷的迟滞特性,并根据电压变化的历史预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正在深度变革教育生态和课堂面貌。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其中有“美”的追求,也有“术”的修炼,与信息化应用之“术”有很多契合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借信息技术之“术”,育美术人文之“美”,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中,美术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库和交互功能,通过丰富的技术手段和信息载体,实现美术的视觉表达和情感传达,达到技艺互联、以“术”育“美”的目的,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
语感是学生对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在长期的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的能力。良好的语感是学生读懂文字并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郭沫若曾言:“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反复诵读  新课标提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
期刊
TiO2陶瓷在射频溅射过程中表面成分发生改变,变化后的陶瓷表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为靶材采用直流溅射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TiO2薄膜,发现当工作气体中不通O2时溅射得到的TiO
编前语  遵循教书育人与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发挥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功能,统筹推进思政课建设与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帮助大中小学学生打开内心之门、走向世界、通向未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
夜,静谧美好。电脑前,我们相约守候,聆听每周三晚上萤火虫阅读群的讲座。那一段日子,当我把全国萤火虫总站发来的最新家庭教育理念、课外阅读课程实时转播给苏州萤火虫阅读群里的几千名家长时,一种为他人服务、被他人需要的感觉在胸腔激荡,时时感受着激动和兴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转播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家校沟通的方法,也渐渐对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无奈多了一份理解。  在小舟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我成为了新教育萤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能够为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基于当前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在开展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