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植物条件下土壤中矿物油和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修复研究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007ji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苜蓿草和水稻为供试植物,以污染物水平、有机肥、专性细菌和真菌为调控因子,进行土壤中矿物油和PAHs的生物修复研究.结果表明,投肥对苜蓿草土壤中矿物油降解有促进作用,但对水稻土壤中矿物油降解无明显作用.投肥均使苜蓿草和水稻土壤中多环芳烃总量(11种列于美国EPA黑名单上的多环芳烃)降解率提高,这一降解促进效果在水稻土壤中好于苜蓿草土壤.有机肥量与苜蓿草根际土著真菌、细菌数量明显呈正相关,但仅与水稻根际土著细菌数量呈明显正相关.两种土壤中实测真菌和细菌总数均与试验投加专性真菌和细菌量无关.水稻土和苜蓿草土
其他文献
通过对长江滩地连续7年的水文动态以及滩地杨树人工林年轮生长序列的研究,分析杨树人工林个体生长与水淹时间、水淹深度以及气候因子的相应关系,建立相关模型。结果表明,林分个体
研究表明,交配对甜菜夜蛾雌蛾性信息素各组分的滴度,比例及其在个体间的变异均无显著的影响,因此交配不影响雌蛾在下一暗期的再次求和交配,环境温度对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的产生则有
通过土壤原状土柱和填充土柱实验,研究了土壤优先水流的特征和非吸附性离子Br-和NO-3在土壤中的优先迁移.结果表明,土壤优先水流存在优先穿透、穿透曲线不对称性、侧向入渗和拖
随着转Bt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应用,其对生态环境及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之Bt毒素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国外学者们围绕纯化毒素蛋白与土壤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开
利用开顶式熏气室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CO2浓度对禾谷缢管蚜种群的影响,以期对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不同降雨地区的小麦-蚜虫关系发展趋势做出初步预测.结果表明,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底比斯釉姬小蜂、丽潜蝇姬小蜂、冈崎釉姬小蜂、异角姬
春小麦喷灌的田间观测表明,在灌浆初期,春小麦冠层的截留水量可达25%~30%,冠层截留水量可使冠层下方的均匀系数比冠层上方提高10.1%~12.7%.喷灌的水分飘移蒸发损失可达总水量的
探讨了5.6年生尾叶桉种群密度与冠幅、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木材性质及保存率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对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的影
通过调查研究,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春季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自然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
提出自适应种群增长新模型S=exp(aln^2(1+ce^-rt)+βln(1+ce^-et)+γ),该模型包融了Logistic模型、Smith模型、Gompertz模型、崔-Lawson模型、张-Logistic模型和刘-Logistic模型,运用遗传算法适应新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拟合青钩栲种群增长规律比其它种群增长模型更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