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现状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ayicome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主辐射其他省内兄弟院校,就高职贫困大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的调研活动。在教育公平视野下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解读,为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工作新路径提供支持,引发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日渐壮大,与此同时高校贫困生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逐步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贫困生问题已经不仅是教育的问题了,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涉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的社会问题。有学者指出,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核心在于教育公平。教育事业能否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教育公平至关重要。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外延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分配合理性的一种主观经验。它是对社会制度和现实状态的一种理想追求,具有社会性、从属性和相对性的特征。众所周知,公平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类基本权利的平等与非基本权利的平等。那么教育公平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人类受教育基本权利的平等与受教育非基本权利的平等。
  第一,人们受教育基本权利的平等。这是指一种对作为现代社会每个人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的平等享有权及对更高教育利益的竞争机会权。也就是说,人们应该平等地拥有作为人而具备的基本受教育权利。如果教育不能保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保证人们的受教育机会均等,那么也就谈不上教育公平。
  第二,人们受教育非基本权利的平等。这体现了人们对更高教育利益的竞争结果权。如果不论人们的才智如何,学习成绩如何,培养前途如何,结果一律平等,这样的教育是不公平的。其中第一方面是第二方面的前提,只有让人们首先拥有对基本教育资源的平等享有权,才能使每个人的起点平等,才能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也才能保证竞争结果的公平。
  二、贫困生问题突现我国教育公平的部分缺失
  贫困生问题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关注贫困生,是高校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平,才能有助于社会和谐,才真正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题中之义,是目前我国教育所努力实现的目标,也是人类的美好理想。
  而造成我国目前阶段高等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很显然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过程中,各种机制初步建立、很不完善,造成了人们相互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
  参考文献:
  ①夏水龙,晏红洁,李洁珍.对贫困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思考.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 -17 .]①;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差距在逐步扩大,弱势群体生活得不到保证;再加上具有不定性的天灾人祸。这些原因虽然是间接的,但却是关键因素,因为教育平等首先表现在经济上的平等,只要经济上存在不平等,教育机会就无法实现均等。因此要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立足于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育不公平的长期存在。有研究表明,如果大学学费上升过高过快会使许多贫困家庭难以承担的起,这就使国家实行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②张宣斌,刘风英.加强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4.
  作者简介:尹珲(1977.6—),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2010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加强高职学院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研究”(10C42)
  ]②。再加上国家助学体系处于探索阶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职院校贫困生现状调查:
  本课题组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主,辐射省内其他兄弟院校,就高职贫困大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活动。据本次调查问卷所得数据显示,高校贫困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心理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他们作为贫困生的身份却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屡遇不幸。这种巨大的反差与矛盾在高职院校中尤为突出,如银行质疑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还贷能力与诚信状况使高职院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举步为艰;贫困生在就业行为取向及实际就业去向上与非贫困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毕业生越贫困,就业机率和起薪率越低等。这一系列问题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学业困难
  (1)主观上学习勤奋努力,客观上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贫困生比普通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调查情况表明,贫困生的旷课率比普通学生低25%,课余用于学习的时间平均比普通学生多1.1小时。但是同时,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基础差”以及“经济方面的困扰”等一系列原因,贫困生在学习上的压力也十分突出,仅有19.2%的贫困生学习状况在班上名列前茅, 50.7%的贫困生学习状况一般,而“学习比较困难”和“很困难”的贫困生共占30.1%。
  (2)理论、实践能力发展不均衡
  调查中还发现,贫困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大多数贫困生理论科目学习成绩尚好,而实践操作性科目,特别是实训课中,成绩不佳、能力较弱。尤其与在城市里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差距。究其根源,一方面是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所限,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同时,当初“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模式,极力追求高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贫困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定势以及“死啃书本”形成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受制于贫困生的经济条件,无力购买多余的辅导资料以及辅导器材,如课外书籍、磁带等常用学习用品;另一方面还与他们一定影响。
  2、心理困惑
  (1)能承受生活的艰苦,却无法坦然接受贫困生“標签”
  大多数贫困生在长年的磨练下,对艰苦的生活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在调查中,82.9%的贫困生认为贫困是一种客观现实,不必怨天忧人;78.1%的贫困生认为尽管生活贫穷但“通过学校资助和个人参加勤工助学能够完成学业”;仅有17.1%的贫困生把贫困看作是命运的不公,偶有“仇富”情绪。
  然而,贫困生内心对贫困生这一“标签”却有着明显的排斥。34.2%的贫困生表示不愿在别人面前公开或暴露自己的“标签”,27.3%的贫困生因为当初填报了贫困生登记表而后悔,有的贫困生担心别人看不起,不愿参加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
  (2)表面自尊心很强,内心却隐藏着强烈的自卑
  贫困生一般不愿意别人了解自己的生活状况,经济压力也羞于启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尽量回避相关问题,担心受到别人的轻视。35.7%的贫困生在参加群体活动中若需缴费时会为了面子宁愿“同样付款,以后节衣缩食”,有的贫困生为了维护自尊拒绝接受别人善意的帮助。但是在贫困生好强、自尊的背后,却隐藏着强烈的自卑,25.1%的贫困生承认贫困使他们“常常自卑”,52.5%的贫困生“偶尔会自卑”。诚然,他们的自卑心理并不仅仅源自经济压力,有的贫困生由于学业困境、社交障碍、见识短浅、能力缺乏等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常常受到冲击,久而久之自卑心理也会油然而生。
  (3)充满幻想,但希望往往被现实所破灭
  绝大部分贫困生由于家庭原因都懂事较早,在中小学时大都很勤奋,希望能考上大学报答父母和“光宗耀祖”。但是进入大学以后,他们才发现读大学并不是进了“保险箱”。首先,每年需要支付的学习、生活费用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其次,要在学业上出类拔萃也谈何容易,并且即使大学毕业也未必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为了摆脱现实的烦恼,缓和紧张的情绪,贫困生常常陷于幻想,幻想自己学业名列前茅、受人重视,幻想自己“出人头地”、前途辉煌。然而幻想过后,贫困生感到更多的是茫然、失意和困惑,因而有的贫困生期望值下调,满足于完成学业拿个文凭;有的抑郁寡欢、自暴自弃,迷失了奋斗的方向。
  3、生活困窘
  (1)经济压力较大,生活节俭
  调查表明, 90%的贫困生月平均支出在400元以内,而纯粹用于生活保障的费用则更少,从数字上即可判定其生活的质量较低。调查还表明,普通大学生月生活和学习费用约为653元和185元,分别是贫困生该项费用的1.6和2.1倍。七成以上的贫困生认为受经济匮乏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吃饭问题,为节约伙食费,一天只吃两顿饭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很普遍。同时,有20%以上的学生认为贫困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为贫困牵扯了他们更多的精力,造成更加沉重的压力。
  (2)人际交往自闭、敏感、退缩
  生活的困窘不仅仅来源于经济压力,也来自于人际交往。贫困生中内向型性格的居多,他们常常独来独往,与同学交往也是沉默寡言 ,极少与同学谈心,给人以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但在其内心却极度向往与人沟通,获得关注。
  同时,贫困生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非常敏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容易受他人言行的暗示。许多贫困生曾有过“因为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而郁郁寡欢,事后才意识到是自己过于敏感多疑”的经历,这种情况让他们极易因为人际交往中的各类矛盾、种种误会而产生挫折感。
  趋群性是年轻人的天性。贫困生同样渴望交往,但事实上贫困生却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社团活动。一方面固然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因为集体活动、社会交往来有时难免需要额外的开销,经济窘迫使之难以承受,只得自我压抑消极退缩。除此以为,参加社团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不少贫困生往往埋头于书本,无暇顾及学习以外的文化生活,因此他们与普通学生相比,在文体艺术活动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实践和体验,往往技不如人,也容易滋生自卑心理,逐步淡化这方面的兴趣。
  在现代文明社会,教育公平不是一种特权,而是一种普世的权利,今天,社会日新月异,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公平,也就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起点,令人鼓舞的是,让每一位受教育者都不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享受教育公平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建筑业逐渐得到了发展。劈裂灌浆能够解决建筑施工中的加固难点,为建筑施工的顺畅进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劈裂灌浆工程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并简单介绍其在大堤防渗加固中应用的问题。  关键词:灌浆钻孔防渗加固 制浆   劈裂灌浆是利用劈裂原理,用灌浆的压力去劈开土体,灌入泥浆形成防渗帷幕或加固土体,是常见的工程加固措施。  1施工前的准备  1.1布置灌浆和制浆的
期刊
梧州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工程是梧州市重点环境保护项目之一,是梧州市使用国家西部国债资金进行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工程主要内容为:5万m3/d规模污水处理厂一座,厂外污水输送提升泵站8座,截污管道8.5km。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交替式活性污泥反应池( Unitank工艺)。厂区建设地址位于梧州市西江大桥叉河桥东侧的白垢村附近,占地面积约50亩,项目工程总投资为12133.58万元。污水处理服务区域主要
期刊
【摘要】在施工阶段中,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就是成本控制。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工程中的成本费用,使企业得到合理的管理并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还不完善,在施工阶段中的成本控制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为此,本文分析了成本控制在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即在施工阶段对于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施工企业 方法  1 简述施工企业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工程资料是反映建筑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状况的重要依据,是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也是单位工程在日后维修、扩建、改造、更新的重要档案材料,更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本文阐述了工程资料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所采用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改进工程资料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程档案;问题;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期刊
摘要:通过对工业炉窑特点的研究,分析了前窑口、烧成带、窑尾和冷却机前端等易损部位耐火材料的蚀损机理,提出了这些部位更为合适的耐火材料;指出砌筑和烘烤与耐火材料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耐火保温材料;工业炉窑  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大型干法回转窑将取代一大批立窑及小型回转窑,从而对传统耐火材料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对优质耐火材料的需求将成倍增加。同时,由于使用条件的变化,对耐火材料提出了更为苛
期刊
摘要:随着公路隧道的数量、规模的日益加大。更要重视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本文基于隧道设计的“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隧道设计;新理念  一、山区公路隧道的地质勘察  隧道被岩石所包围,围岩的地质条件对隧道位置、结构型式及施工方法的选择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程地质问题的正确判断和评价是地下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前期设计阶段应充分做好隧道的地质勘察工作。对于山区公路隧道
期刊
【摘要】喷锚支护可提高岩质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根据本公司在贵阳市乌当区某边坡采用喷锚网支护的工程实践,介绍了设计方案、施工机械、施工方法、技术措施等问题。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质边坡,支护,锚杆,网喷  一、 工程概述  喷锚支护是靠锚杆深入稳定层,与钢筋网和混凝土层共同工作来提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主要适用于岩性较差
期刊
[摘要]本文就桥梁桩基施工前的准备、挖孔、钢筋笼、浇注砼及成桩等几个方面谈谈桥梁桩基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桥梁桩基 施工 质量 控制 要点   一、前言   桥梁桩基施工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以笔者所在的贵州山区地区为例,建成和在建的大部分桥梁采用桩基础,现笔者就关于
期刊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城市用地面积的紧张,高层建筑将日益增多。因此,能否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保证设计质量能够达到理想要求。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结构设计;相关问题  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如今,建筑工程中结构设计主要是结合结构语言来将建筑师与相关专业工程师们的设计意向表现出来的。结构设计
期刊
SBR污水处理技术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在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中,影响的因素很多,如混合液污泥浓度、空气量、污水量、污水的营养情况等。对SBR处理工艺而言,必须通过调试程序以确定最佳的运行模式,达到最佳的出水水质、最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