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么智能了,奥迪为什么连气味都处理不了?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临近“315”的当下,一篇题为《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他们都得了白血病|在毁灭中产的毒汽车》的文章开始在“朋友圈”中刷屏。“异味门”已经成了奥迪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疾,虽然距离201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奥迪使用非环保有毒材料”已有6年,但“奥迪有毒”这件事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人重新提起,掀起一波舆情,引发公众对奥迪车内“有毒异味致人患病”的“集体怀念”。
  站在奥迪的角度,这是一场品牌公关战,不仅关系到奥迪能否扭转品牌在公众心目中的负面印象,还将影响奥迪在豪华车市场中与奔驰、宝马的竞争结果与座位排序。站在行业角度,即便各个品牌都口口声声叫喊着要进入到无人驾驶时代,但现阶段无论是用人工的方式还是AI技术,对于车内异味的检测与清除都还没有最优解。

车内异味每个品牌都有,为何奥迪特别突出?


  车内异味实际上是行业通病,几乎每个品牌都曝出过或大或小的“异味门”“毒气门”,与奥迪处于同一竞争水平线的奔驰、宝马也都为异味投诉“头疼”过,至于廉价的自主品牌,车内没有异味反而会让人感觉“不正常”。
  为此,奥迪很是“委屈”,为何公众偏偏抓住自己不放,时不时拿出来“提点”一下,“加深”记忆。是大家刻意“针对”奥迪吗?不,如果将奥迪剖开进行纵向解析,“异味门”的阴影之所以会长期存在,难以驱散,还是有着其成立的内在逻辑。
  首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康在《运命论》一文中对人情世风有过如下的论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如果将其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枪打出头鸟”。
  如果将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奥迪确实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从1988年进入中国,与一汽大众成立合资公司以来,奥迪就一直将奔驰和宝马甩在身后,领跑中国高端车市场足足30年,积累用户超过500万。可能正是因为领先的时间太久,奥迪的强势也为品牌招来了诸多非议,成为“众矢之的”,只要一有负面舆情冒头,就会被公众无限放大,特别是在“仇富心理”的作用下,很多非奥迪用户也在各类事件中围观起哄,推波助澜。
  一定程度上,奥迪长期困扰于“异味门”,实际上也是用户长期不满车内异味这一行业问题的样本缩影,用户体验与诉求无法解决后矛盾爆发的集中体现。奥迪不光承受来自本品牌用户的需求压力,还承当了来自全行业改善体验的关切压力。
  其次,奥迪傲慢的处理态度。回到奥迪“异味门”本身,自201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奥迪使用了非环保材料,车内异味有毒后,奥迪并没有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直到2017年3月,也是临近315时才发布公告:承认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生产的多款奥迪车存在异味问题。
  遵循着这一时间线可以看到,在央视曝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奥迪对于车内异味问题都是放任自流。奥迪的种种作为,都大大刺激了用户的不满情绪。奥迪虽然在2017年6月对旗下用户逐步开展了免费更换隔音材料的“活动”,但由于“活动”开展范围有限,且通知用户参加“活动”的方式也很单一,很多受异味问题困扰的用户都不知晓“活动”信息,这也让用户们对奥迪解决异味问题的诚意和真实动机表示怀疑。
  也正是有这样的“前科”在身,奥迪今年2月发起的两起召回计划,也被用户质疑为“作秀”“逃避315报道”和“平息舆情”。

异味问题并不复杂,为何久拖不决?


  在央视的曝光中,奧迪异味的源头之一已经查清,就是沥青阻尼片,一种贴在车身钢板壁上的粘弹性材料,用于减少噪声和震动。
  一般情况下阻尼片的材料都选择高分子树脂、橡胶这类比较环保的材料,但奥迪异味车型阻尼片的主要成分和材料性质却是70号沥青,这种材料受热之后会发出含多环芳烃、硫以及酚等有害气体,这类物质具有非常强的致癌性。特别是在阳光暴晒下或者发动机散热时,沥青阻尼片极易分解有毒气体,并且这是一个长期缓慢的释放过程。
  在一汽大众于2017年发布的《关于“联合开展服务行动、保障车内舒适体验”的声明》中,确定隔音材料为引起车内异味的另外一个原因。一汽大众在声明中如是表述:“生产车内隔音垫橡胶层的过程中,配方比例存在瑕疵导致橡胶层耐久性不足,车辆在启用一段时间后尤其是高温情况下部分车辆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气味。”
  奥迪的异味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隔音垫橡胶层”这个东西存在车身的各个部件上,包括地板、座椅、发动机舱、驾驶舱内、车门……
  这样一来就很好理解了,在技术层面,奥迪并不是不想解决异味问题,而是解决起来实在麻烦。更换阻尼片和隔音垫橡胶层的工程量相当于把车全部拆解一遍再组装还原,这或许也是奥迪对于异味问题迟迟没有启动召回计划,而只是通过“活动”的形式进行缺陷修补和舆情修复的原因之一。
  在营销层面,奥迪承受着来自奔驰和宝马的巨大压力,虽然连续30年都是中国豪华品牌的销售冠军,但近几年来,奔驰和宝马与它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特别是去年,几乎一整年的时间内,奔驰都压着奥迪一头,直到年末时,奥迪才凭借巨量优惠压哨反超,全年销量与奔驰拉开的差距仅有1万多辆。
  随着公车改革和反腐的深入,奥迪逐渐失去了“官车”形象带来的红利。与此同时,在与奔驰、宝马对位的各条产品线中,奥迪车型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在旗舰车型上,奥迪A8L无论如何换代还是难以与奔驰S抗衡;中大级别市场,奥迪A6L在销量上也曾让位过宝马5系;B级车市场,奔驰C级和宝马3系也逐渐追了上来,奥迪A4L作为该细分市场曾经的冠军,如今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越来越恶劣的竞争态势,决定了奥迪的竞争力很大程度要体现在终端价格上。只要熟悉市场行情就会知道,在任何细分市场,奥迪对位车型的售价都要低于另外两个对手。   既要卖得便宜,还要保证足够的利润,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下,奥迪只能从成本着手,像沥青阻尼片和隔音垫橡胶层这类“看不见”的配件在营销压力下被首先“减配”。当前暴露在外最为严重的是“异味门”,在奥迪体系内部或许还有其他一些矛盾尚在积累,还未达到爆发的临界。如果未来出现诸如“异响门”和“刹车门”这样类似事件也请不要感到奇怪。

个性香薰,未来车内嗅觉氛围的发展方向?


  说起来可能不信,虽然各个汽车品牌在形象宣传片中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战士”,但在异味排查方面,却仍然还停留在“原始阶段”,无法准确定位异味源头,后续解决与清除自然也困难重重了。
  由于车内气味是综合气味,涉及到的内饰零部件总成多达20余种,涉及到的材料主要由塑料、橡胶、发泡和胶黏剂等多种类型,具体材料牌号也有几十种,仅凭材料气味评价方法排查异味来源,很难查找到真实原因。
  那么用AI技术手段可行吗?结果还是让大家失望,目前整个行业内没有专门用于气味来源排查的试验设备,而用气相色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传感器列阵等气味检测仪器组成的人工智能嗅觉系统也只能检测出单一或几种气体的浓度,对综合性气味的浓度无法进行判断,对气味的类别及身体感受无法描述,在车内气味排查方面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因而行业中大多还是由人类“气味评价工程师”来完成车内气味排查工作。
  这种原始的气味排查流程一般是这样的:首先对有异味的实车进行整体气味性能评价,接着对单类零部件总成气味性能评价,然后对组合零部件气味性能评价,最后再对问题零部件各材质气味性能评价。所有的评价得分都是由“气味评价工程师”对车内空气进行嗅辨感受后人工打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机性。站在科学的角度,这种排查方式并不严谨。
  虽然我们还未摆脱汽车异味的困扰,但汽车厂家已经开始畅想汽车嗅觉氛围的未来了。在去年的亚洲电子消费展上,本田就带来了它的汽车个性香薰方案,将人工智能属性集成于车辆的行车电脑终端,行车电脑终端根据消费者的日常出行路线,开车时间、开车频次等内容定义消费者的职业、年龄,兴趣、习惯,并推荐出适合驾乘者的香薰气味。
  就如同无人驾驶一样,在车内异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上,汽车厂家们的描绘的方向让人憧憬,而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在异味问题短时间内还无法彻底解决的背景下,如何避免出現像奥迪那样的“门事件”。
其他文献
“我们内部搬砖的已经做好准备了。”作为滴滴顺风车事业部的一员,安安及其同事一直在焦急等待顺风车重新上线计划。  距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2018年8月27日下线顺风车业务已经过去了近200天。这200天,是滴滴的至暗时刻。  一夜之间,从一路狂飙众人追捧的创业明星到饱受非议和指责的平台,政府联合检查队入驻、组织架构大调整、高管年终奖取消、15%的大裁员……,这半年滴滴传出的,尽是坏消息,而且
一次更新惹下的祸  游戏“跳票”本是常态,若不是《隐形守护者》WeGame版更新正常,玩家的负面情绪应该不至于放大如斯。守在电脑前的Steam玩家,在3月5日当天,未能于第一时间里收看到《隐形守护者》的最终结局。根据开发者NewOneStudio此前放出的公告,《隐形守护者》最后一部分内容本该在3月5日之前解锁,但这个时间一直延宕到了当天傍晚7点半。  NewOneStudio对此做出的解释是:由
鲜花电商问题层出不穷  5月2 0日,和以往的每个节日一样,这天许佳(本文人物皆为化名)为女友在“FLOWERPLUS花加”(以下簡称“花加”)微信公众平台购买了“520主题”的鲜花。  “我收到的货和网页上的宣传严重不符,这种花放在店里我不知道什么人会买,完全是‘忽悠’消费者!”许佳一边愤愤地说着,一边向笔者展示在花加页面上是包装高大上的娇艳玫瑰花,实际却是一束包装简陋的玫瑰花苞。  在许佳看来
迷你街机市场的崛起  Shiloh Pr ychak是迷你街机品牌RepliCade的创造者,他创办New Wave Toy公司,目的是向玩家出售那些以热门街机为蓝本制成的1英尺(约25厘米)高的复制品。他发现了市场需求并在Kickstarter上成功众筹,如今则将《暴风雨》(Tempest)等街机的迷你仿制品以99美元的价格卖给玩家。“当我萌生缩小街机尺寸这个想法时,市场上只有一家叫Basic
苹果“打盹儿”  坦率来讲,过去一年苹果在iPhone上的确是“老虎打盹了”。iPhone XS系列产品创新力度与产品价格的不相匹配,使得过去一年iPhone系列产品遭受了前所未有挑战——从苹果自身的财报数据来看,是去年第四季度下修营收预期,今年第一、第二季度iPhone营收持续同比下滑;从市场份额来看,则是华为抢走了苹果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在中国市场苹果更是出现了跌出市场前五的苗头;从用
到底是音箱还是耳机?  傻傻分不清楚  事实上,Audiowear是一款表面采用麻布材质并且内置蓝牙,既可作音箱也可作耳机使用的设备。Audiowear的两端各有一个凸起,即音箱。当把Audiowear展开呈“一”字状时,将手机或平板电脑倚靠其上,然后连接蓝牙,它作音箱的同时还能作支架。当用户想独自聆听时,将Audiowear掰弯,贴合耳朵戴起来,然后连接蓝牙,调成耳机模式,这样Audiowear
自1月宣布品牌独立后,Redmi开了两场发布会,密集发布了3款手机和2款生态链产品。可惜,如今手机的消费版图已经改变,Redmi要突围,比当年的红米要艰难得多。  6年前,智能手机市场初起,其他厂商还没有回过神来,红米横空出世,就“团灭”了“千元山寨机”,“吃掉”大半个低端市场。不过今非昔比,根据GFK咨询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千元”以下手机的市场份額已经从2016年初的35%下降到了18%,低价
客流少、网费贵,费越贵、客越少  “网吧收费越来越贵,现在去网吧上网的唯一好处,只有游戏经验的加成了。”在深圳宝安南路的一家网吧里,正在玩游戏的阿J告诉笔者,由于网吧上网费用颇高,他和身边不少朋友都打算攒钱DIY游戏PC,在家连麦打游戏了。  在他看来,随着光纤网络资费、PC配件的价格走低,会有越来越多的游戏玩家选择在家打游戏。只有当家里的网络出现问题时,或许才会想起网吧。在这些年轻人看来,传统网
难以置信,iPhone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已经进行了三次价格调整。  苹果去年发布iPhone XR和iPhone XS的时候,主动退出了5 000元人民币~6 000元人民币这一档价格区间的竞争,然而今年苹果通过连续的价格调整又重新“殺”了回来。最近的这轮从3月5日开始的调价,最高降幅达到2 300元人民币,iPhone 8更是将价格下探到4 000元人民币以下。  iPhone的这手连招显示出苹
谁捡到了香饽饽?  ETC所整合的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可以划分为读取器、eTag制造、照相设备、网络、电力及软件和服务等多个环节。ETC加速普及的时间表出炉后,诸如金溢科技、千方技术和中远海科等概念股普涨,已然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不过最为熱闹的,还是ETC的客源抢夺战。  进入6月下旬以后,网上便悄然流传起这样的文章,“为什么推荐你到XX行装ETC”,从“六大银行”到大大小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