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评如潮到褒贬不一《隐形守护者》怎么了?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ong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更新惹下的祸


  游戏“跳票”本是常态,若不是《隐形守护者》WeGame版更新正常,玩家的负面情绪应该不至于放大如斯。守在电脑前的Steam玩家,在3月5日当天,未能于第一时间里收看到《隐形守护者》的最终结局。根据开发者NewOneStudio此前放出的公告,《隐形守护者》最后一部分内容本该在3月5日之前解锁,但这个时间一直延宕到了当天傍晚7点半。
  NewOneStudio对此做出的解释是:由于Steam服务器位于海外,导致同步上传的内容无法同时开启跟新,此外调试方面也出现了滞后。
  更糟糕的是,《隐形守护者》不仅更新滞后,而且在终章解锁后不久出现了“炸服”状况——由于同时在线玩家数量超出了运营承载范围,导致服务器瘫痪。一款单机游戏为何会发生“炸服”?这与《隐形守护者》反盗版的初衷有关。《隐形守护者》本身是一部真人实拍互动游戏,并以视频流形式展现内容,而为了避免视频素材被盗用,NewOneStudio将剧情内容存在了服务器端,《隐形守护者》因此也必须全程联网运行,才能加载视频内容。
  或许这就是“炸服”的伏笔所在。此前,就有部分玩家针对播放卡顿等问题,吐槽过服务器稳定性。NewOneStudio在多次采访中回应过这个问题,承认这是一处“硬伤”。

一个消息引发的误会


  没有比较也许就没有伤害。在《隐形守护者》Steam版更新维护期间,WeGame版更新如常。令Steam玩家感到心理不平衡的地方,其实并不止于更新不同步。同一款游戏在售价、“福利”与细节内容上也存有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似并非NewOneStudio有意而为,而是与平台方的让利促销举措有关。
  首先,《隐形守护者》在两个平台上的定价略所不同,Steam上《隐形守护者》完整版标价58元,而WeGame版由于平台方让利,定价要便宜2元;其次是“福利”方面,WeGame用户可以获得Steam玩家所没有的“虚拟特典”;再就是,WeGame官微曾发文称,“本作(《隐形守护者》)未来更新还会加入WeGame独家彩蛋内容”。这里的“独家彩蛋”一下子戳中了Steam玩家的敏感神经,大量负面评论直指NewOneStudio“区别对待”。然而,所谓独家彩蛋,按照《隐形守护者》总制片Demi的说法,只是“WeGame团队对用户以及制作组的感谢寄语”,与游戏剧情完全无关。在NewOneStudio发现之后,他们也很快通知平台修改了说辞。

一支新生团队的失误


  《隐形守护者》陷入这次差评风波,或许早有伏笔,结果也表明,口碑的崩塌始于NewOneStuido对于可预见的风险,没有做好防备。NewOneStuido的公开声明表示,这次事件始于自己各方面经验不足。而在笔者看来,他们可能是没有彻底把产品当做游戏,就推向了Steam平台。
  《隐形守护者》的主创在多次采访中都曾提过,整个产品的制作过程更加接近影视剧,因此NewOneStuido的基础调性更偏向剧组,而非一般的游戏工作室。这点也体现在开发者的自我定位中,如主创之一Demi,他在社交平台上的头衔是《隐形守护者》总制片,而不是制作人。
  直到今天,《隐形守护者》是游戏还是影视的界限仍然是模糊的。这也就意味着,出于定位与一般游戏不同的缘故,开发团队在游戏运营层面上没能做到更周全的考虑,忽视了玩家心态变化与Steam上复杂的评价环境,进而导致种种决策失误。对于玩家的心态变化,NewOneStuido可能并没有做到及时捕捉,或是投注足够的重视程度。事实上,前后两次更新,《隐形守护者》均出现了延迟和停服维护的状况:在2月23日的那次更新中,游戏就曾因新章节解锁时间滞后,遇到一定程度的抱怨。有些玩家以差评为手段,催促着厂商加快更新速度。
  跳票所引起的玩家情绪反弹,并不只有《隐形守护者》,无论手游、端游还是主机游戏,案例俯拾皆是。但從NewOneStudio两次未能按时更新的情况来看,这个团队似乎并没有“以史为鉴”,预见到其中的风险,进而也没有做好玩家期待值的管理工作。其中的疏忽,对于以“连载”形式放送的产品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NewOneStudio运营上的不成熟,也体现在没能及时消除信息差。实际上,直到差评潮过去的第二天晚上11点50分,玩家才看到针对“炸服”的官方回应与道歉声明。这个反应显然是比较滞后的,在此期间,不只是差评激增,各种“阴谋论”也在不断发酵,而事件本身更是成了知乎上浏览数超过百万的负面话题。
  结束语
  《隐形守护者》的遭遇简直就像是一场幻梦。先是被捧上云间,后又被踩至尘埃,戏剧性的地方在于,对其产生爱与憎的都是同一批玩家,而两种极致情绪的转化,只在短短的一夜之间。
其他文献
作为共享单车行业里的“老兵”,曹康经历过共享单车最疯狂的年代,智享单車也曾拿到过上亿元的融资。但资本很快向着行业头部聚集,智享单车只能靠“逆向”打法艰难生存。不补贴、不大量投放、不做营销,避开竞争以减少亏损。这虽然减少了成本,但也决定了它的用户数不高,进入的范围和场景都有限。  单靠骑行费用没法盈利。一入局,曹康就做出了这个判断。他告诉笔者,共享单车是一个半公益性质的产品,整体客单价很低,但损耗和
青山依旧在,只是风云变  莫言说,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的补充。在网络文学的地位逐步上升时,数字阅读市场也不断壮大。《2018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8年的国内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历史新高的4.3亿人,人均阅读量和阅读时长都在增长;用户对电子书的付费意愿也稳定在6成以上。但是,阅文集团的悄然变化却给出了一个硬币的两面。  通观阅文集团2019年上半年财报,相较其他網络文学企业,阅文集团仍然一家
造车新势力投资大退潮  8月16日,理想汽车宣布完成5.3亿美元的C轮融资,领投方是正在布局出行市场的美团创始人王兴,今日头条也加入战局。  5.3亿美元是2019年至今,造车新势力获得的最大一笔融资。和前两年前相比,资本对于这些弄潮儿的热情正在退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拿到融资的造车新势力寥寥无几,金额较以前也大幅减少。  另据权威调查机构Pitchbook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中
设计:全面屏该有的样子  就一加7 Pro机身正面的设计语言来谈,它几乎没有对手—机身正面搭载的是一块6.67英寸曲面Fluid AMOLED屏幕,两侧边框得益于曲面屏的设计,看上去非常窄,同时“额头”和“下巴”也控制到了极致。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一加7 Pro的正面看上去就像是一块玻璃。如果你再对比一下市面上其他的“挖孔屏”“刘海屏”以及“水滴屏”等设计,会觉得一加7 Pro格外“顺眼”。  为
巨大市场  6月12日,在宁德时代、蚂蚁金服和哈啰出行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将中国定义为“两个轮子上的大国”,他给出的数据是,中国每天将近有5亿人通过两轮出行的方式解决日常0公里~10公里的出行。  在杨磊看来,共享单车仅解决了1公里~2公里内的出行需求,而更大的产业机会,是两轮交通出行。  “两轮出行市场是高于四轮出行市场的”,从业者梁辉这样分析,“欧美国家地广人稀,
婚恋网站暗藏黑产  2017年9月7日,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因不堪前妻翟欣欣勒索“千万元”,跳楼自杀身亡。针对这起疑似骗婚事件舆论迅速发酵,促成二人认识的婚恋网站世纪佳缘被推至风口浪尖。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世纪佳缘登陆纳斯达克。2015年11月20日,百合网挂牌新三板。2015年12月7日,世纪佳缘和百合网宣布达成合并协议,百合网全资子公司收购世纪佳缘,世纪佳缘成为其子公司。随后世
同学们:  首先祝贺大家通过“高考”这座不无争议的“独木桥”,走进美丽且诗意盎然的燕园,从此得以从容澹定、欢欣鼓舞地“漫卷诗书”。不都是“读书”吗,怎么会有“幸福”扣“不幸福”的分别?在我看来,不为分数、不为考试(基本上如此),为自己的学术理想与审美趣味,自由自在地读书,这多幸福!今天你们或许体会不到,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你们会格外怀念这段无忧无虑读书的日子。有位博士生告诉我,偶尔半夜惊醒,还会梦见
与投资人“渐行渐远”  提到美团的发展史,就无法绕过在2011年的“百团大战”。2011年下半年,发展一直如日中天的拉手网、窝窝团和高朋网,却在冲刺IPO时候纷纷折戟,而本来处于第二梯队的美团,2011年7月在得到包括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在内的B轮5000万美元投资,同时阿里出身的干嘉伟担任COO,2012年美团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百团大战”的最后赢家。  也许是阿里的强势,欲把团购捆绑
细节贴心,运动通勤佳选  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一款产品是否能够让消费者一眼就喜欢上,就要看产品的包装是否吸引人了,笔者认为ANC SPORT的包装较为精致,也符合产品的定位。打开包装盒后,可以看到ANC SPORT被包裹得非常“严实”,同时ANC SPORT的配件主要由4副不同型号耳塞套、收纳包、USB充电线和使用说明书组成。  众所周知,蓝牙耳机不仅适用于通勤或休闲时段,还要能够满足用户运
“我们内部搬砖的已经做好准备了。”作为滴滴顺风车事业部的一员,安安及其同事一直在焦急等待顺风车重新上线计划。  距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2018年8月27日下线顺风车业务已经过去了近200天。这200天,是滴滴的至暗时刻。  一夜之间,从一路狂飙众人追捧的创业明星到饱受非议和指责的平台,政府联合检查队入驻、组织架构大调整、高管年终奖取消、15%的大裁员……,这半年滴滴传出的,尽是坏消息,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