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恶性肿瘤850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ha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10年内850例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方法

纳入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被诊断为食管恶性肿瘤的8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肿瘤部位、大体类型、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等。所有数据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

结果

850例食管恶性肿瘤中,病变位于食管颈段33例(3.9%),食管上段119例(14.0%),食管中上段44例(5.2%),食管中段409例(48.1%),食管中下段123例(14.5%),食管下段122例(14.4%)。大体类型诊断明确的724例食管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中,溃疡型最多,为305例(42.1%);其次是髓质型,为260例(35.9%);蕈伞型和缩窄型分别为80例(11.0%)和70例(9.7%);腔内型最少,为9例(1.2%)。850例食管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最多,为794例(93.4%);其次是小细胞癌,为19例(2.2%);腺癌较少,仅7例(0.8%)。在确定TNM分期的724例食管肿瘤患者中,Tis、T1、T2、T3、T4期分别为8例(1.1%)、6例(0.8%)、271例(37.4%)、278例(38.4%)、161例(22.2%)。122例下段食管癌中(其中104例具有明确的TNM分期),以鳞状细胞癌为主,为112例(91.8%);腺癌仅3例(2.5%);另外可见小细胞癌3例(2.5%),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神经内分泌癌、癌肉瘤各1例(各占0.8%)。

结论

食管恶性肿瘤多位于食管中段,其中鳞状细胞癌占大多数,腺癌较为少见。下段食管癌具有较广的组织病理谱,鳞状细胞癌仍占主导地位,但食管腺癌罕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U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粪便菌群和乙状结肠黏膜菌群的差异,以及肠道菌群改变在U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以梭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埃希菌属作为目标菌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5例UC患者(活动期组20例、缓解期组15例)及2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及乙状结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中6种目标菌群的含量。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粪便菌群和乙状结肠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生命质量状况,并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62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POEM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并与627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贲门失弛缓症患者POEM术前Eckardt评分为7.80±1.20,术后6个月为1.0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32, P<0.05),临床症状较
期刊
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来源的微囊泡及其包裹的miRNA在胰腺癌诱导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种胰腺癌细胞株SW1990、BxPC3及PANC1的培养上清液,使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微囊泡,通过蛋白质印迹试验及荧光标记的方法证实胰腺癌来源的微囊泡可进入胰岛细胞株MIN6中。分别测定3种胰腺癌细胞分泌的微囊泡及去除微囊泡的上清液中miRNA-19a的含量。以经3种胰腺癌细胞来源的微囊泡分别处理后的MIN6细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