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囊括着大量的德育知识,通过学习它能够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有担当意识,德育教育通过现当代文学作品轻而易举的就能展现出来。在当今社会发展潮流下,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最高目标,目前德育教育在现当代文学教育中的融汇贯通效果不是特别显著。这要求现当代文学教师要因材施教、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把德育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意识,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形态。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 教育教学 德育渗透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文化影响深远举世闻名。传统文学创作背景大多来源于当时的生活或者社会景象,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艺术的蓬勃和兴盛与社会生活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它能够引领人们走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德育工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现当代文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人们对“文学的意义”一直在摸索探究的道路上。莫言曾说:“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的没有用处。”不同时代孕育的文化也不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真实显照,它能够反映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性和现实,引导人们探索未来未知领域。文学的学习,是跨时空的聆听和交流,是对先辈思想文化的深度解析。我们从小就学习了一些不太理解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随着年龄的生长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先辈们留下的文学作品是对我们的启发和警示,让我们能够承前启后,承担起未来建设的大任。
   要通过德育渗透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把伟大复兴作为个人发展的最高目标。人的品性并不是在一出生就定格的,它是后天学习和环境的熏陶导致的一种形态。德育渗透从古至今在文学教育当中都是尤为重要的。不可否认我国在德育教育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离我们预期的还相差甚远,这与国内目前的发展情形有着很大的联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形成了快节奏的生产生活模式,人们往往注重利益化和高效化,急于求成,甚至想着利用最低的成本来收获最高的价值,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师应该放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就是学生大多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但学生品德思想方面的教育往往不能兼顾,综合考虑的确也是当前社会背景下利益最大化的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德育要求,这对中国现当代德育教育工作来说一项巨大的挑戰[1]。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国内高校热度比较高的课程之一,因其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并且能够很好的呈现给学生,供大家学习和借鉴而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的高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中所展现的成果并不十分可观,可以说在现当代文学教育中存在着很大的改革提升空间。我们把现当代文学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体现看作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但是对于教学方式方法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更多的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方式方法,缺乏实际效果的验证,长时间以来让教育成效一直不见起色。我们要学会反思,懂得教育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对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改变过程。德育教育要想取得显著成效,就必须明白“什么是德育”,探索开展德育的具体途径,并把相关领域的内容具体化[2]。
   (一)坚持育人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学是时代的号角,文学与艺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体现,它包含了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和改革创新的强国救命的伟大目标,它独特的本质为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进行指明了方向。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中国现当代文学优秀作品向我们展示和描绘出中国社会变迁的坎坷之路。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源细碎混杂,组合起来就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完整系统的社会历程。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需要教师运用合理恰当的教育方式,教师应该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负责的态度,德育教育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引导和分析,单了解文学技巧是没有用的,要把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蕴含的精髓之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应试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联差异,既要保证知识的传播教授,又要把德育渗透教育做到最优,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成长[3]。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改革,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整个完整过程。
   课前的预习工作主要包括对作者个人和社会背景的深入了解,这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德育渗透工作有着重要影响。文学教育工作和德育渗透工作不能很好的融合很大方面与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关,由于思想观念的不同很难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感受。这个是仅通过教师讲授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教师可以通过更多与时代背景相关的资料、音乐作品、影视作品呈现给学生,改变老师单纯讲授的课堂局面,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深度解析文学作品的内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就是传授知识和经验。教师要通过自身表率和影响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不单能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能满足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准确合理的运用出来。这对文学教育的老师有着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文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教授的专业知识了然于胸,只有对所教授知识能够深刻体会和感悟,才能把德育教育通过文学传递出来。作为一名文学教师,自身一定要广泛阅读,通过学习大量的文学作品把其中的精粹带到实际生活中来。教师通过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升华,来完成对学生的润物细无声,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来自文学的内涵和魅力,并在实际生活当中展现出来。   (三)创新教育理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或者思想教育,它是融合历史知识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学科,要想最大限度发挥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效果,就要对文学教师严格要求和规范,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提升自我修养。《资治通鉴》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是核心,才是关键。德是才的内在支撑条件,它能够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走向。有德无才,成就不了事业;有才无德,也难成大事。人才的培养是德才皆备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世界观能够影响到国家未来建设,热血和冲动需要有正确合理的引导。文学教师可以通过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告诉学生哪些值得借鉴,在文学作品鉴赏当中迎合时代的主题;让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
   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托尔斯泰说过:理想和信念是我们行动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人生就失去了意义。叶圣陶也曾经说过,理想是事业之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教师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老师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会对德育工作开展成效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文学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品行端正,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素质形象。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引入符合时代发展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德育渗透根深蒂固,学生通过自主接受良好的教育,来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在实际生活当中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良好典范。
   教师还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加强重视德育渗透。简而言之,就是要创新变革。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突破传统的教学大纲,把学生的审美偏好作为教学前提。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传统简单、教条的课堂教学进行变革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分享传播,让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追求热度不减。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把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考核转变为趣味性较强的实践考核,考核项目通过视觉和听觉展现给大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真谛。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对祖国未来发展建设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关乎中华儿女的综合素质和民族魅力,能够让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体现的德育内容极其广泛,这对德育渗透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我们能够通过文学教育工作来实现德育的传播和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很大程度是当时社会趋势的呈现,因此,现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既要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又要迎合当下的潮流趋势,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以及人文情怀的影响,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健康樂观的思想水平,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静.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J].科技风,2020,418(14):63.
   [2]王玉林,周睿.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12):120.
   [3]高海燕.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82.
   (作者单位: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以非汉字文化圈汉语教学为例,主要研究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利弊并展开分析。文章主要探讨汉字的基本特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特点以及汉语拼音在汉字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从而根据日常教学观察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汉语拼音 非汉字文化圈 汉字教学 利弊分析   由于汉字具有“笔画繁、字数多、读音乱、检索难”的特点,初级汉语学习者在汉字学习上存在很大难度。《汉语拼音方案
期刊
内容摘要:我国随着社会分工的進一步细化,给中等职业教学带来了挑战和契机,其语文教育在开展深度课改的构成中集中体现了实用性不足,学生兴趣点分散、课堂缺乏开放度和互动性等问题,使得这门学科在中职学习阶段没有得到学生们应有的重视,表面问题在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习动力问题,深层问题是能否满足教育主体的社交沟通需求,以及个体生命中对精神需求的持续探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尝试探讨如何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汉语言文
期刊
内容摘要: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来看,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是其任务之一,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语文阅读教学。本文以现代语文教学理论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初中生的审美心理特征为依据,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学表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美学   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要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就离不开教学活动。初
期刊
内容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增加学生散文阅读的积累,并提升学生鉴赏与审美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散文审美性阅读的缺失,散文阅读教学难以完成,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散文的真谛。因此,本文主要从高中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现状入手,来探讨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策略,力求能够提高学生的散文审美阅读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 审美性阅读   散
期刊
内容摘要:“师生共读”是整本书阅读中重要的一块,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我们需要优先选择考查学习的名著,还要兼顾趣味性和深刻性。我们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不同的书有必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我们需要划出每天、每周的阅读时间,量化阅读时间。我们也需要把学生的阅读成果用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当把这样问题都理清之后,“师生共读”的效果也就能显现出来了。   关键词:师生共读 案例研究 《水浒传》   众所周知,“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迎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更好地讲解,还要对课堂进行延伸,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本文以小学课外文学经典阅读为例,分析其教学现状,探究了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课外文学经典 文学阅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从小学培养学生对阅读课外文学经典的兴趣,增长见识,
期刊
内容摘要:于怀岸的《巫师简史》以20世纪湘西的真实历史为背景,演绎了传统湘西山寨以及整个湘西社会迈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小说延续了新历史主义的写作风格,从民间立场出发,肯定人的主体价值和偶然性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巫师简史》重构了20世纪湘西的抗战史诗,勾勒出正史背景下的湘西百年风云变化。   关键词:《巫师简史》 于怀岸 新历史主义 抗战史诗   于怀岸的代表作《巫师简史》中乌托邦理想的生
期刊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想问;给予学生提问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能问;通过为学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路径,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对提问方法进行反思,善于提问。   关键词:提问意识 提问能力 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
期刊
内容摘要:习作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作不但能反映出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衡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目前小学生习作的失真现状十分严峻,这不仅影响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更影响学生诚实品质的形成,而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鉴于此,笔者研究习作教学中的失真现象,希望能为消除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习作教学 失真 策略   本文在对小学习作失真现状进行剖析
期刊
内容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诗人和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佳作。文章将苔丝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苔丝纯真少女时期、失去贞洁之后、重新振作时期以及报复时期这几个阶段对其人物形象进行描写。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人物形象成因并阐述苔丝这一人物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物形象 现实意义 悲剧性命运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关于诱惑、爱情、背叛和谋杀的精彩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苔丝的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