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昱鲲: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很多焦虑多数都属没必要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1964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赵昱鲲,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幸福科技实验室副主任,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驻中国代表,中国积极心理学应用的领头人之一。
  赵昱鲲先生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心理学专家,同时是一个男孩的爸爸,对家庭教育有切身体会。日前,笔者带着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他。
  我对孩子就三个要求:诚信、善良、做事有内在动机
  笔者:作为父亲,您平时对儿子都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赵昱鲲(以下简稱赵):我儿子今年6岁。他的童年过得比较轻松,我没有给他报兴趣班,只是鼓励他放开玩。如果说要求,只有三个:诚信、善良、做事有内在动机。
  笔者:诚信和善良好理解,做事有内在动机是什么意思?
  赵:做事有内在动机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些人做一样事情做得很好,但不一定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比如有些孩子钢琴弹得非常好,拿到十级证书之后就跟妈妈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弹琴了。”因为弹琴不是他的选择。
  我对儿子的教育最注重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中国传统的教育是忽视内在动机的,老师和家长教什么,孩子就必须学什么,不管孩子是否情愿。这样的教育,效果是不能保证的。
  笔者: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呢?给家长们介绍介绍经验吧。
  赵:好的。家长朋友们想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平时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即可:
  第一是自主。就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多鼓励孩子做选择,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主感,这时候他会更多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己选择一件事情来做,才是内在动机的表现。
  第二是减少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最伤害内在动机。外在因素有两种,一个是惩罚,另一个是奖励。“不做完作业就不许吃饭”之类的话,我是不会说的;“只要好好弹琴,我就给你买变形金刚”之类的话我也不会说。
  第三是当孩子专心致志做某件事时,不要打断他。比如,我儿子喜欢把他的玩具小汽车一个一个地排列起来,特别简单,还玩得很投入。在别人看来,他应该玩更有智力含量的玩具。虽然我也看不出来这个游戏哪儿好玩,但他爱玩就好。就算是玩iPad,我也只会规定他玩的时间,在他玩得非常开心时,我不会强迫他中断。孩子的兴趣很宝贵,当孩子沉浸于一件事情时,我们尽量不要去打扰他。
  笔者:为什么您不主张给孩子报兴趣班?
  赵:因为孩子忙于上兴趣班,就会损失其他选择的机会,付出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成年人即使不知道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在做选择时也会本能地考虑机会成本。比如,你要买冰箱,有人向你推销A品牌,你不会马上下单,因为你还要看看别的品牌;你去找工作,收到了B公司的录取通知,你还会再看看有没有其他公司想聘用你……
  可是一到育儿这件事上,父母就没那么理性了。英语、语文、数学,哪个不重要?还有手工、钢琴、少儿编程,不都应该学吗?但孩子的时间有限,你得确认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什么。
  从长远看,决定孩子一生成就的到底是什么?自主性、社交能力、创造力的作用,至少不比书本知识和考试能力的作用小,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和机会。
  笔者: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家瞎玩是浪费时间。
  赵:家长眼中的“瞎玩”,其实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能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做决定。如果一个孩子整天被家长安排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又要听老师指挥,怎么可能发展出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呢?
  如果孩子用这些时间在操场上、公园里和小伙伴一起瞎玩,那就更好了,既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又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哪怕就是发呆,也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静修创造力,因为人发呆时大脑并非处于关机状态,而是启动了“默认模式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创造力的来源。
  给你的焦虑分分级,别把“野猫”当“老虎”
  笔者:为什么家长在购物、求职的时候能考虑机会成本,一到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就丧失理智了呢?
  赵: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焦虑使家长对各种机会的实际成本和真实收益无法做出理性判断。
  笔者:现实生活中,焦虑的家长实在是太多了。
  赵:有些父母,先是焦虑孩子说话晚;孩子会说话了,又焦虑孩子不懂礼貌;孩子懂礼貌了,又焦虑孩子不会拼写;孩子会拼写了,又焦虑孩子在班上不主动发言——总之,前面的焦虑刚消失,后面的焦虑又接踵而至。
  笔者:有专家说,适当的焦虑对人是有益的。
  赵:焦虑有益还是有害,关键在于度——焦虑程度要与事情的危险程度相匹配。老虎会吃了你,非常危险;狐狸会吃你家的鸡,使你的财产遭受损失;野猫会偷你家的鱼,当然也是一种财产损失,但你辛苦一点儿,明天多打点儿鱼就弥补了。面对这三种危险,你的焦虑水平应该和它们对你造成的威胁相匹配:对老虎产生的焦虑最多,狐狸次之,野猫最少。
  笔者:听起来很有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区分呢?
  赵:我来讲个例子吧。有一名在美国留学的女生给国内的父母写信:
  “爸爸妈妈,我在美国一切都好。最近还交了一个男朋友,他虽然只是初中毕业,没有工作,但是没关系,我向同学借钱给他用,因为真爱是无价的。他比我大19岁,对我就像对女儿一样疼爱,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他有时候不开心了会打我,但我不会怪他,因为总是我先惹他生气。他有很多爱好,比如滑雪。我们上周一起去滑雪,他带我滑危险线路,我把两条腿都摔断了。所以,我现在是躺在医院里给你们写这封信……好了,其实前面说的都没有发生,我在美国一切都好,没有交男朋友,身体也很好,只是这学期有一门功课没有及格。”
  显然,这名女生是怕父母对她有门功课不及格过于担心,虚构了前面那些更糟糕的事情,先吓一吓父母,等父母担心到了极点,才说出她真正遇到的问题。这时,她的父母肯定已经发现,功课不及格这个以前他们非常担心的问题(野猫级别),与女儿生命有危险、摔断了两条腿、被老男人欺骗(老虎级别)相比,其实算不上什么。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多数是野猫级别的问题,从长远看并不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如果父母小题大做,过度焦虑,实在没必要。
  孩子之间可以互相比较,但不能以偏概全
  笔者:家长的焦虑主要来自攀比。您在育儿的过程中遇到过爱攀比的家长吗?
  赵:遇到过很多很多。我儿子上幼儿园时,一位同班小朋友的妈妈向我抱怨,说她的女儿太差了,没有一点竞争力。她掏出手机给我看照片:“你看看,这是孩子班一个孩子画的画,多生动!我家孩子现在只会画圈圈!这是孩子班一个孩子写的日记,都会写这么多字了,可我家孩子现在只会写自己名字!还有这个视频,和我女儿一起学钢琴的孩子弹的,才5岁已经弹得这么好了。我家孩子呢?一叫她上钢琴课就像要杀了她似的!”
  她让自己的孩子和画画最好的孩子比画画,和写字最好的孩子比写字,和弹钢琴最好的孩子比弹钢琴,当然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行了。
  笔者:应该怎样比呢?
  赵:当然是与大部分人比!这位妈妈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她不会拿自己的老公和马云比财富、和金城武比相貌、和爱因斯坦比智商、和C罗比身材,因为理智的人都知道,那不代表平均水平。但是,说到孩子,她却很容易把不同孩子的优点集合到一起,创造一个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相形见绌。
  要知道,世界上除了“我的孩子”,就全是“别人家的孩子”,让“我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相当于要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打赢全世界。这公平吗?这样不客观的比较,只会给孩子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
  笔者:为什么家长会犯如此简单的错误?
  赵:因为家长太焦虑了。当你对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时,会反复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宁可往上比过了头,也不能往下比松了劲。
  笔者:家长的焦虑也不全是多余,比如孩子不听话、不善于交际、不爱学习,家长为此焦虑也没有意义吗?
  赵: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焦虑真的无意义。孩子的大部分所谓“缺点”,其实都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正常现象。
  比如孩子不善交际。对于1~3岁的幼儿来说,在一起各玩各的,不交流,并不是因为性格内向或者不善于交际,而是因为他们正处于发展心理学所说的“平行游戏阶段”,是从单独游戏到社交类游戏的过渡阶段。如果父母强制孩子一起玩耍,其实是无知的表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更是有害的行为。
  再比如说谎。2~4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快速发展,但还分不清事实与想象,有时说谎其实只是表达错位。
  儿童的大脑发育有个特点:主管情绪的那部分发展得很快,所以孩子喜怒哀乐各种情绪一点儿不少,但主管理智(理性分析、决策、抑制冲动)的那部分发展得很慢,要到20岁以后才发育成熟。所以孩子做事蛮不讲理、撒泼耍赖,不是因为他本性顽劣,更不是要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而是因为他的理智脑尚未發育成熟,没有能力对各种冲动进行衡量与抑制。要求年幼的孩子严谨自律、懂事讲理,和孩子刚学会走路就要求他完成5公里越野跑一样,都属于拔苗助长,危害极大。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当孩子不肯做家庭作业,当孩子抱着手机不撒手,当孩子出现了早恋苗头……家长一定会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劝孩子改邪归正,浪子回头。但是,任凭家长磨破嘴皮,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让孩子没耐心听的是父母的命令、否定和威胁  在齐女士看来,13岁的儿子小葛是头犟驴:“他早上出门上学时,我看天阴了,就提醒他带伞,至少提醒了三遍,他就像没听见似的,对我摆在门口的伞视而不见,结果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淋了雨,晚饭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暴力日益成为众矢之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傳统理念已基本消除。但是,另一种看不到伤痕的暴力仍然在威胁着孩子们,那便是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  有的家长认为,语言暴力不过是说话语气生硬些,不足为怪;有的家长认为,语言之所以成为暴力,是孩子太脆弱,不是家长的问题;有的家长认为,所谓语言暴力,其实是家长有意为之,因为好言好语容易让孩子骄傲;还有家长认为,指责家长对孩子语言暴力是小题大做,亲
翁虹,从结婚到生女,始终没有离开过公众的视线。在她心中,女儿水晶是个小天使,是上天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因为女儿,她由强势变得柔情;因为女儿,她重新开始了学习,懂得了许多教育理念;因为女儿,她调整工作重心,更多地关注家庭和慈善……说起家庭教育,翁虹颇有心得。她说,要想做个好妈妈,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不把强势带回家  翁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曾在清华大学工作。两位老人都是非常传统的人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满屋子追着孩子喂饭。孩子三心二意,边吃边玩,有时还把好不容易喂进去的这口饭又吐了出来。因此,很多家长怕孩子吃不饱,营养跟不上,便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吃。  家长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孩子吃饭,真的不是吃得越饱就越好,尤其是晚餐。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孩子吃得太饱带来的危害。  1.肥胖。孩子晚上運动量变小,能量消耗降低,吃太饱容易导致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大量脂肪。长期
如此竞争,谈何快乐  崔先生的儿子小威今年15岁,在一所重点中学上初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重要考试总能名列年级前10名,但崔先生仍不放心,执意要找我聊聊,因为他感觉小威不开心。“不开心可能有心病,有心病就可能在中考时掉链子,那可就前功尽弃了!”他一脸焦虑地说。  我问:“小威不开心,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吗?他的成绩不是很好吗?”  “唉,高处不胜寒啊!”崔先生叹了一口气,多少有些炫耀的意思,“马
女儿上高中后住校,每周六回家。上个周六我去学校接她,一见面她就跟我说起了她近一周的阅读体会:“妈妈,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生平事迹,我感触很深。他们都是注重细节的人,把看似普通的事做到了极致,真的让人敬佩!”说着,她把摘抄本拿给我看。女儿的摘抄本上除了摘抄的好词好句,还有阅读心得。看着女儿的摘抄本,我不禁想起三年前的往事……  我已忘记那天是如何走出女儿语文老师办公室的。老师的话像锤子敲在我心上:
2019年初,全国许多省纷纷出台家庭教育政策条例,其亮点之一便是向“丧偶式育儿”宣战。所谓“丧偶式育儿”,指的是父母一方(多为父亲)不履行家庭教育义务,不配合配偶实施家庭教育的现象。不少妈妈在网上吐槽:“立法管什么用?教育孩子容易,调教丈夫却难于登天!不是每一个爸爸都能当孩子的男神。”其实,调教丈夫之所以那么难,是方法不对头。不信,看看下面这位妈妈的故事,或许能给您一点启发。  这位妈妈看上去没有
雷军是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让小米科技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成长最迅猛的企业。他喜欢将“小米”称为自己的孩子,其实,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位极其疼爱女儿、极具智慧的父亲。他很重视女儿情商、逆商的培养,认为学习能力比考试分数重要。生活中,他还是女儿最信任的朋友……  培养女儿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因忙于事业,雷军结婚较晚,妻子生下女儿怡欣时,他已年近不惑。中年得女,雷军十分开
我从小就希望自己将来能做个活泼有趣的妈妈,与孩子成为可以交心的朋友。  我的很多言行举止与周围中规中矩的妈妈们格格不入,儿子戏称我为“奇葩妈妈”。我从来没有明确地向儿子要求过,希望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切顺其自然。当身边的许多人,纷纷冲我竖起拇指夸赞儿子,并向我讨教育儿方法时,我才惊觉儿子早已从那个胆怯柔弱的幼儿,变成了内敛沉着、有主见、有定力的男子汉。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儿子正阔步朝着优秀的
语重心长  □ 河南省汝州市  汝南街道余堂小学四(2)班  万航源  联词:讲台,举动,眼睛,调皮鬼,病榻,希望,殷切,力透纸背  小江是个调皮鬼,不喜欢练毛笔字。书法课上,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小江却眯着眼睛用记号笔在那里描字。讲台上的王老师把小江的举动看得清清楚楚,并把小江的表现告诉了家长。小江的爷爷是个书法家,殷切地希望小江长大后也成为书法家。得知小江的在校表现,爷爷特地把小江叫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