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究竟对孩子有多大杀伤力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ueza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暴力日益成为众矢之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傳统理念已基本消除。但是,另一种看不到伤痕的暴力仍然在威胁着孩子们,那便是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
  有的家长认为,语言暴力不过是说话语气生硬些,不足为怪;有的家长认为,语言之所以成为暴力,是孩子太脆弱,不是家长的问题;有的家长认为,所谓语言暴力,其实是家长有意为之,因为好言好语容易让孩子骄傲;还有家长认为,指责家长对孩子语言暴力是小题大做,亲爹亲妈骂孩子两句有什么大不了的……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高二学生马晓华说:“我宁愿一屁股坐在仙人掌上,也不愿父母对我冷嘲热讽。因为身体受的伤至少可以看见,而责骂带来的伤却是无形的——无从展示、无从倾诉,也无人在意。”
  在马晓华看来,暴力就是暴力,再冠冕堂皇的理由也站不住脚。他的一个朋友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因为长得像父亲,经常遭到母亲的辱骂:“你长得这么像你那该死的老爸,以后会不会和他一样没良心?”“你怎么不去死?天天在我面前晃,看到你就像看到你那个死鬼老爸!”孩子的糟糕感受可想而知。
  中学教师魏宁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其实是一种虐待。父母辱骂孩子时,孩子心灵遭到创伤的疼痛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不相上下。长期遭受父母的语言暴力,孩子容易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变得拘谨、胆怯,而且成年后很难改变。
  语言暴力的危害不仅局限于家庭。调查显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这些父母不仅断送了孩子的未来,还给其他人以及他人的家庭带来深重灾难。有人形象地说,这些孩子手里的凶器,是父母亲手递去的。
  读者朋友,您在家跟孩子说话时能和颜悦色吗?能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吗?您生气的时候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吗?如果您感觉自己还有改善的空间,欢迎通过本刊微信公众号参与讨论。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女生也会得卵巢畸胎瘤  半年前,王医生接诊了一名14岁的初中女生。她右下腹反复疼痛已有7个多月,曾两次住院,都没能明确诊断出是什么病。后来,她因腹痛加重,并伴有频繁呕吐,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北京协和医院找到王医生。王医生迅速安排她做B超检查,发现右卵巢有一较大的肿块,直径约8cm。王医生怀疑是右侧卵巢畸胎瘤发生蒂扭转,所以当天就安排她做了急诊腹腔镜手术。术中所见与术前判断完全相符,只见右侧卵巢输卵管因
被蜜蜂蜇伤的危害  一名5岁女童在外玩耍被蜂蜇后,家人没当回事,仅涂抹牙膏完事。半小时后,女童身上出现红肿,并呕吐、抽搐不止。家人赶忙将其送往医院,但已错过抢救时机。  一说到被蜜蜂、马蜂蜇到,很多人认为就是蚊虫叮咬而已,没有大碍。其实,被蜂蜇后死亡率很高。蜂的尾巴有一根硬刺,这根刺连接它的内脏“毒液腺”。蜂蛰人时,常将毒刺遗弃于伤处,能引起溶血及出血,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部分蛰伤者会产生过敏反应
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比成人更纯真,能更敏感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北京家庭美育专家戴亚楠就抓住孩子的这个特性,让两个儿子大宝、小宝的思想自由飞翔……  一起画画,时光悄然溜走  戴亚楠生于辽寧省丹东市,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在外企工作多年,后又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读MBA,回国后在北京创办了咨询公司,为国内外教育机构服务。如今,她已有两个儿子:大宝和小宝。  年轻时,戴亚楠喜欢穿宽大松垮的衣服,帽子上
脱胎换骨  河南省郑州市南阳路二小六(3)班  杨紫萱  讲台,举动,眼睛,调皮鬼,病榻,希望,殷切,力透纸背  有一天,调皮鬼小明把一个足球踢到了教室里,正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猝不及防,被砸伤了眼睛,被紧急送往医院。小明去医院探望老师,看见老师躺在病榻上,心里十分后悔。老师抚摸着小明的头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你太调皮了,得改改。我相信,你父母也殷切地希望你好好学习。”老师的举动感动了小明,他
22岁,正值青春韶华。可22岁的晨宇却成了全家最大的愁事——他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18岁出国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终日与网络游戏为伴,与家人仅有的沟通就是要钱……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经济这么强大的父母做后盾去留学的,晨宇不仅把大好机会浪费掉了,而且没成栋梁先成“巨婴”。此事在网上披露后,网友们一片哗然。大家纷纷议论,一手好牌打得稀
问:我是一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职工,目前已在该单位工作多年。两年前,我儿子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公派到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两年来,为了节省开支,儿子一直没有回国休假。我想问一下,作为母亲,我能享受探亲假吗?  林女士(广东顺德)  律师意见:探亲假制度,是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与家属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回家与父母或配偶团聚假期的制度。1981年3月14日重新修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
什么叫安静力?就是家长在孩子面前能够保持安静、淡定、不插手的能力和习惯。家长在孩子面前,该安静时就不要说话,该少说时就不要多说,该沉默时就一定要忍住。懂得适时、适度安静的父母才是智慧的父母,才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我常常安静地观察孩子,毫无功利心地陪著或只是远远看着孩子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介入,不插手,不评判,只做一名好观众。我发现,儿童其实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总是能喷发出蓬勃的智慧。
家长:“自从上了高中,孩子就整天哭丧个脸,并且看谁都不顺眼。”  这天,我接待了预约来访的一家三口:高中生超群和他的父母。  超群的父母四十多岁,父亲厚道,母亲干练。提起孩子的情况,父亲推了母亲一下:“让她说吧,我家的事,都是她说了算。”我笑了:“对。当爸的都管大事,让当妈的管小事。不过,孩子的事也不小啊!”  超群的母亲一下子找到了知音:“可不,孩子的事桩桩件件都不是小事。事实上,家里的事也不是
孩子一旦出现问题,父母就会互相指责:“你总惯着他。”“他之所以这样,都是你管得不对。”如何避开找碴儿型对话,将重点放在孩子需要学习的事情上?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推荐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当孩子得知自己需要学习某种技能而不是纠正问题时,他就会更感兴趣,也更有积极性。  只要求孩子考得好、拿高分,其他的则不管不问、不听不看。这是中国家长最普遍的错误做法  笔者:作为家庭教育专家,您接触过众多家长,见识过
当孩子不肯做家庭作业,当孩子抱着手机不撒手,当孩子出现了早恋苗头……家长一定会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劝孩子改邪归正,浪子回头。但是,任凭家长磨破嘴皮,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让孩子没耐心听的是父母的命令、否定和威胁  在齐女士看来,13岁的儿子小葛是头犟驴:“他早上出门上学时,我看天阴了,就提醒他带伞,至少提醒了三遍,他就像没听见似的,对我摆在门口的伞视而不见,结果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淋了雨,晚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