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体意识 学会说明表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趣导入,初识“神奇”
  同学们,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日本东京市区,有一座神奇的电脑住宅,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它究竟有多神奇?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开启一段神奇之旅。(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观看一段视频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书中描写的场景和事物。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课件出示:
  数据 悦耳 烹调 烹饪
  预约 综合 判断 提供
  仓库 储存 分门别类
  哪一位小老师来带读,请你来。(一生带读)
  注意,“储”是翘舌音,“烹”是后鼻音。(生齐读)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落实了读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从而扫清了字词障碍。】
  三、感悟“神奇”,学习说明表达
  板块一:学习有序地介绍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地方?(生默读课文后汇报)
  预设:介绍了大门外面、门口、会客室……
  课件出示:门外、门口、会客室、厨房、卧室、浴室
  2.你们真能干,找得真准
  确。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先写门外、门口,再写会客室等地方呢?换个顺序写行不行?为什么?(生思考后汇报)
  3.同学们很会发现。是的,换个顺序写是不行的。因为作者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就像我们去游览一个地方,先到哪里就先介绍哪里。作者带着我们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游览电脑住宅的各个地方,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电脑住宅的神奇,更让我们的游览路线清晰、不重复。我们在给别人介绍地方时,也可以使用这种空间转换的顺序。(板书:有序地介绍空间转换)
  4.现在谁能试着运用空间转换的顺序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所处的这间教室?老师先给大家起个头:欢迎你来参观我们的教室……(生思考后汇报)
  预设:欢迎你来参观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教室门口外面挂着班牌,还挂着文明班的流动红旗;进了教室的门,就来到了讲台,讲台后面是老师讲课用的黑板,讲台前面就是同学们整齐的课桌了;讲台的右边有一个电子白板,老师经常用它来给我们讲课;教室正后面的墙上是我们的黑板报;教室后面的右角落里,有一个书架,同学们爱看的图书都在那里……
  马上就学会了有序地把教室介绍给大家,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行梳理,教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利用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电脑住宅的,然后再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掌握介绍事物的时候必须做到“有序介绍”。】
  板块二:学习具体地介绍
  1.我们已经知道电脑住宅写了哪些地方。但如果作者只写电脑的住宅门外有个风向标,门口有个微型摄像机,会客室有个集装箱,厨房有什么,卧室有什么,浴室有什么,等等,可以吗?我们在介绍一种事物时,一定要介绍具体。(板书:具体地介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具体介绍呢?咱们就以课文的第2自然段为例学习将事物写具体。
  2.出示第2自然段,生齐读。这段话共有几句?
  我们来看看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先来看第一句介绍了什么内容。(风向标)
  也就是具体的设施,对吗?(课件出示:“具体设施”、风向标)
  第二句又介绍了什么呢?是的,主要介绍它是怎么工作的。(课件出示:“如何工作”、连接室内电脑,输入气象数据。)
  第三句呢?对了,是介绍它的功能或者作用。(课件出示:“有何功能”、提供节能舒适的环境)
  3.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就是按照“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边说边板书)这样的方法,一步一步把事物介绍具体的。同学们在平时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种分步骤介绍法,这样能把事物写具体。
  4.文章第3~7自然段也是按照分步骤介绍法构段的。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学习,继续完成这个表格。刚才老师已经把表格发到你们手中了,下面开始分组来完成。
  5.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表格内容。(课件出示表格)
  6.學生汇报表格填充情况。
  小结: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表格。真棒!课文就是这样具体介绍电脑住宅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教学内容设定为学习作者是怎样把电脑住宅的大门、门口、会客室、厨房、卧室等介绍具体的。要想把这些地方介绍详细、清楚,就得介绍各个地方的具体设施、设施是如何工作、有何功能这几个方面,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在介绍一处地方时做到“具体地介绍”。】
  四、学习写法,迁移运用
  1.学习了“具体介绍”的写法后,我们会不会运用呢?下面就请发挥你的想象,选择我们所在教学楼的一个教室,可以是多媒体教室,也可以是图书阅览室,还可以将老师办公室进行具体介绍。注意你要介绍的地方设施要比现在的更先进,功能更神奇哦!
  2.学生开始写作,师巡视。
  3.学生汇报,展示朗读自己的作品。
  4.师生一起点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练习利用课上掌握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介绍一间教室,做到迁移运用。读写结合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整堂课教学扎扎实实,过程简单,重点突出,方向性非常明确。】
  五、小结,放飞“神奇”种子
  同学们,你们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人类理想的实现全靠你们。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学好文化知识,打好知识基础,为实现理想添砖加瓦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课堂的小结。回顾本课学习的知识点,对学生提出希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用“讲授法”展开教学,在课堂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问题阅读课文,理解中心思想。这样的授课模式固然能够传授语文知识,却忽视了学生主体,又使得课堂单调无趣。“本真语文”课堂强调立足学生主体,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习、真正成长。而微课能够将抽象化为具象,将静态变为动态,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性格特征,容易打开学生阅读的大门。  一、微课的内
美丽的校园里,回廊间、草地旁、摇椅前总能看到徜徉在书海里的孩子们。曾几何时,我们悄然间播下了闲暇阅读的种子,让学生的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瞧着学生沉醉在文字世界的“孤读”模样,一些想法油然而生:一个人封闭的阅读感知太过单一,学生在个体的闲暇阅读中汲取不够,闲暇的交互锻炼也太少……如何引领学生主动、自由地分享,让他们的闲暇不再“孤读”呢?我们开始了新的尝试:  一、意趣分享——碎片化时间的自由展示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劝、且”等17个生字,会写“朗、却”等8个字。  2.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体会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态度,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词语  (课前在黑板上贴一堵石崖、一棵杨树,在石崖和杨树之间画一条小河。)  同学们,黑板上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谁知道它的名字?(指名读课题
【经典重现】  《颗粒归公》教学实录  袁 瑢  第一课时  一、出示塑像,引出课题  师:我这里有一个少数民族打鼓的塑像。这个塑像是用泥捏的,上面还涂上颜色,很好看。(出示:捏niē)用手指头把软的东西弄成一定的形状叫“捏”,你们捏过什么吗?  生:我捏过橡皮泥。  生:在科技课上,我们用橡皮泥捏过压缩机。  师:在天津有一家捏泥人的艺术家,姓张。(出示:张)他们的作品很受人们的欢迎,大家亲切地
推荐语  我眼中的杨舸是一个认真执著却又随遇而安的人。说她“随遇而安”,是因为无论是在名校还是到薄弱学校任教,她都安之若素,踏实工作;她的“认真执著”,表现在从教师到校长,她从没有脱离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线,几乎一直走在前沿。二十余年,她从区学科带头人、区名师到市学科带头人、省学科带头人,从东湖区“中坚杯”到南昌市“园丁杯”再到省“赣教杯”,直至全国大赛,她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从不懈怠。她还是个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在危难面前沉着冷静、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支书形象。  2.学习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作者以环境描写、人物对比凸显人物形象,以设置悬念增加感染力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桥。  师:同学们已经根据自主学习单的要求预习了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注意“漏”“贼”等生字的写法。  2.结合“最有意思的内容”捕捉信息,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分角色朗读,结合“老虎和贼的所想”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明白“做贼心虚”的道理。  4.借助课后示意图和“老虎和贼的所想”详细地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猜字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汉字猜猜猜,谁来挑战,这是什么字?出示图片。  2.“漏”是什
《慈母情深》是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根据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同名小说删改而成。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舐犊情深”。  母爱是人世间亘古不变的主题,《慈母情深》一文是这个主题下很典型的一种演绎。故事的背景就在母亲工作的车间,尽管“我”只是向母亲要“一元五角”买一本长篇小说,但结合故事时代背景,这“一元五角”就显得“重逾千钧”了。作者选取去工厂向母亲要钱买书这样的一个具体场面,用特写的镜头予以记
文本解读  《青蛙卖泥塘》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青蛙觉得自己居住的烂泥塘不怎么样,不愿意住在泥塘里,就想把它卖掉。在卖泥塘的过程中,他听取了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等小动物的建议,在泥塘周围种了草,往泥塘里引了水,还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盖了房。不知不觉中,烂泥塘被改造成美丽的家园。看着这美好的环境,青蛙不再卖泥塘了。故事告诉学生,通过劳动,用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这一道
张志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十分重视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从大量的蒙学教材中总结出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精华,著有《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等著作。如果用最简约的语言概括他的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观,那就是“教之道,贵以专”。  一、教之道  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是最基本的,或者说是教育的第一个层次。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