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岩质边坡稳定与控制浅析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ul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本论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建筑岩质边坡的相关内容,而后分析了加强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的原理,最后对加强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岩质边坡 稳定 控制 策略
  [中图分类号] U418.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43-1
  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岩质边坡的稳定与否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同时,建筑岩质边坡在城市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建筑工程的岩质边坡并不稳定,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及使用性能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对建筑岩质边坡的破坏机制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岩质边坡的设计工作不完善。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慎重对待岩质边坡的建筑过程,并采取各种控制措施,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1建筑岩质边坡概述
  所谓岩质边坡,就是指在山區城市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建筑物周边的环境边坡。一般来说,建筑岩质边坡的工程规模较小,坡高也偏低。因此,在这些工程建设中,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也相对较小。但同时,大部分建筑岩质边坡都处于经济比较繁荣的市区,很容易会受到各种人类建设活动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与否将会对城市建设以及人民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和控制建筑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是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充分了解建筑岩质边坡的特点,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建筑岩质边坡的工程环境方面来说,南方的山区城市气候都较为湿润、雨量丰富,同时由于水流冲刷或者风化侵蚀的强烈作用,这些地区的地形沟壑纵横,高低不平,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同时,由于人工开挖大多在坡脚或者坡腰进行,这些地区的稳定性本身就不好,对边坡的稳定性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其次,从岩质边坡的开挖方面方面来看,该过程会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同时会对临近的房屋建设及市政基础设施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开挖方式的合理与否会对建筑岩质边坡的稳定与加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必须选择合理的开挖方式。再次,建筑岩质边坡与野外边坡是有很多区别的:边坡的周围环境不同、规模不同、设计方法、开挖方式以及破坏后果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在建筑岩质边坡的开发过程中,工作人员更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加强岩质边坡的稳定性。
  2加强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控制工作
  所谓控制,就是指为了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各个行为主体对行为动态等进行了预测,他们事先制定出行为的基本准则和相关的控制计划与措施等,力求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与方法,及时调整各种偏差,力求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而加强对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控制,就是指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进一步保证和调提高在建建筑物及周围建筑物边坡的稳定性的过程。这项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当系统本身就处于一种合理的状态时,工作人员控制的目的就是维持原始的稳定状态:第二,当建筑工程边坡系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是,工作人员要通过各种措施,优化原有的系统。
  2.1加强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的原理分析
  由于工期的不同以及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这与隧道施工也有很多的类似之处。因此,在对建筑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控制时,我们可以应用新奥法。新奥法应用的基本原理如下:第一,合理选择断面的形状、施工的具体程序及开挖方法等;第二,要充分施工地点岩质的弹性及塑性特征,并对岩质土层的应变状态及可承受的变形压力进行分析;第三,分析围岩自身的稳定能力及承载能力,看其是否符合支护结构的基本特性;第四,要对围岩的位移、变速等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并根据相关信息及时调整边坡的开挖及支护方式等。总之,整个过程都要以安全施工为主要的指导原则,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2加强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的策略
  不同地区的岩质情况不同,因此在进行稳定性控制时所采取的的措施也会有所不同。下面,笔者将针几个重点部分,对加强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的具体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做好关键块体的稳定性控制工作。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系统加固锚杆和局部加强锚杆,前者是为了维持边坡的整体稳定,而后者则仅仅是为了维持不稳定性的块体。首先,笔者要建筑边坡的实际稳定性进行测算,并由此预测边坡开挖后坡顶松弛区的具体范围,以此来确定锚杆的长度。然后,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格,对坡顶进行主动支护,防止坡顶坍塌。其次,对于那些由于裂缝产生的块体等也要进行锚固。工作人员先要对这些块体的下滑力进行相应的测算,然后选择合适的锚杆以及合理的锚杆数量,对不稳定块体进行加固。
  第二,做好边坡坡面的稳定性控制工作。在建筑岩质边坡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风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边坡的表面会产生掉块或者落石等现象,不利于边坡的完整及稳定。为此,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坡面的稳定性控制工作。一般来说,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构造锚杆与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相结合的措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钢喷支护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钢喷支护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来加固,支撑作用良好,同时成本较低。但我们必须注意到,钢喷支护的喷层的外表效果不佳。
  第三,做好岩质边坡的排水工作。边坡中的水量过多,将会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十分关键的影响。工作人员可以在坡顶建一些截水沟,在坡面设置一些泄水孔或者滤水层等或者在坡脚建立排水沟等,要尽量降低水对边坡稳定性造成的负面影响等。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全局意识,从整体上做好建筑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工作。
  3结论
  建筑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边坡不稳定的建筑物一旦投入使用,将会给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各种恰当的控制措施,提高岩质边坡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扬,杨继红,刘汉东.岩体结构控制下的边坡稳定性多因素敏感性分析[J].铁道建筑,2011(1).
  [2]卢达.基于赤平投影法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铁道建筑,2010(3).
其他文献
[摘要]苍山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是紫茎泽兰,紫茎泽兰(Crofton Weed)是在一区样方中生长茂盛的植物,原产于墨西哥,自19世纪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后,因其繁殖力强,已成为全球性的入侵物种,对其生长地的植物有害无益。它在2003年由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第一位。  [关键词]大理 生态系统 生物  [中图分类号] F1 [文献码]
期刊
[摘要]沉积岩层中煤层的形成并非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是要经过千百万年的自然地理运动和挤压现象才能形成的能源类型,因此要探析煤层的沉积,就必须针对当前地域环境的古地理环境进行一定的研究,研究煤层沉积与古地理环境沉积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对煤层沉积产生的条件和规律进行分析,进而更有效率的完成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本文将以宁南煤田王洼矿区的煤层沉积为例,具体分析煤层沉积与古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期刊
[摘要]双热1号井热储层为白垩系泉头组,水层19层,热储累计厚度72.7m,出口温度30℃,地热流体为 HCO3·Cl-Na型弱碱性水,地热流体阳离子组份以 Na+为主,阴离子组份以 HCO3-和 Cl-为主,最重要的是氟(F)、总铁(TFe),均达到命名矿水浓度;偏硅酸达到矿水浓度,综合评定为具有医疗价值的"偏硅酸型氟铁水",另外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本文基于地热流体的基本情况及水质,
期刊
[摘要]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也深受地质环境等问题的严重影响。例如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等,严重的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笔者重点论述了城市地质环境及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城市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调查 探讨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
期刊
[摘要]在东喜玛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专业领队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于此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洱海冬季水禽种群的观测。洱海位于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而且洱海还并没有湖泊富营养化,因此其生态完整性保持的非常好。在洱海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在洱海活动的珍惜水禽多达30余种,同时有药用价值的秋沙鸭、黑水鸡等也生
期刊
[摘要]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环境相关的监测工作更加的重要,为了进一步的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应该重视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本文通过阐述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的重大意义,然后进一步分析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控制 意义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
期刊
[摘要]淮南地区地质资源丰富,沉积岩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化石,八公山区具有稀有的紫金砚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传统手工艺将典型的生物化石和紫金砚石有机结合,在砚石上嵌入三叶虫等化石或雕刻化石模型融合形成一种新型工艺品,其文化品位将得到提升,开发和利用价值增大,适用性强。  [关键词]地质紫金砚 化石 开发 工艺品  [中图分类号] P5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
期刊
[摘要]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从生物学角度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监测具有敏感性、长期连续性、非破坏性等优势。本文通过论述了生物监测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从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水环境的生物监测和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等总结了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实际应用。尽管生物监测目前仍在发展阶段,具有不足之处,但生物监测具有广阔的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形地貌、岩土类型、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子与崩塌、滑坡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宜丰县主要地质灾害-崩塌、滑坡的发育规律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岩土类型为崩塌、滑坡的主要控制因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地质灾害 发育规律 宜丰县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28-1  1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滑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积极的开展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和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滑坡 地质灾害 治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35-1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诱导地质灾害的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