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价值理性信仰与美好心灵生态的制度文化重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性转化是如何可能的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体现国家意志,昭示政党的合法性伦理,吁求确立优良的社会秩序与民众健康的心灵秩序。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实践,其成功与否,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理论识见和水准。对于中国这样具有深厚的传统民族伦理文化积淀和价值理性规制的国度,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履,其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在于必须以异常清醒的意识直面和努力破解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现代性难题",致力于解决所谓"后东方时代",崛起中的中国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完成民族人格自我圆融实践中一个最为核心和关键性的问题:属于中华民族的"现代性文化"、"现代性价值"、"现代性道德"、"现代性心智和素养"等是如何可能的?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坚信这样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真理:核心价值的践履过程其实就是现代国民之公民风范(公民性)的养成过程。围绕此所展开的所有努力,关涉中华民族的生存境界,关涉精神生活的安宁,关涉属于我们这个民族自己的优良的"价值理性"信念的自主证成。
其他文献
<正> 一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任何现象,都必须从它的各方面的联系中去理解.均田制是社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制度,对于它,也应当这样.不能认为均田制是无规律性的、不受任何条件
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中,用阴阳阐述伦理观念有其思想脉络。《易传》主要从人伦秩序、德性、仁义礼知三个方面阐发阴阳的伦理意义;董仲舒通过天人相副和天人相感论证了基于阴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是国家大数据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支撑。当今地质资料管理软件种类繁多,服务标准不一,信息孤岛严重,迫切需要新技术及提供标准统一、信息及时共享的服务手段,云平台技术为解决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共享提供了契机。本文以地勘基金成果数据为管理对象搭建云平台系统,设计了统一地勘服务标准的总体架构,对地勘基金成果数据进行分类与存储设计,并详细设计了地图检索
对诚信价值观道德主体的伦理学思考,必然引发对诚信价值观应该拥有怎样的道德主体、我们的道德主体的现状以及在转型期将构建怎样的道德主体等三重维度的追问。诚信价值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