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964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的第一个步骤,是课堂这一戏剧的开场白,是连接新知和旧知的桥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如果我们用新课程这一理念重新认识教学导入的话,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教学导入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过程和形式,而是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甚至是一种教学技能存在着,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精彩的导入。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现简列如下。
  一、激情朗诵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己或请学生上台作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诗文中美妙的意境,以此引入教学内容。如在教学《乡愁》一诗时,我说道:“让我们的思绪回到1972年,让我们的视线聚焦到台湾一座别墅的窗前,一位诗人正凝望着远方,神情是那么专注,他在倾听海浪的声音。此刻潮水拍打着海岸,更撞击着他的心房,聚积多年的思乡之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化作一首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样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绪带入文中的境界,无疑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学生自设导语式
  让学生自己设计导语,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效提高课前预习质量。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学生设计的导语是:“你见过彩虹吗?雨后的彩虹是那么美,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思和畅想。今天,当你读了《斑羚飞渡》后,你一定会领略到从未感觉到的彩虹之美,相信你的思绪不会再飘飞,你会把自己的沉思定格在这彩虹的悲壮之美中。”我随后提出:“彩虹之美,究竟悲在何处,壮在何处,美在何处?”学生的思维立即进入活跃状态。这一堂课紧紧围绕“悲、壮、美”来探究斑羚的精神,体会作者赞颂的情感。
  三、温故知新式
  教学中提问、叙述相关旧知,以旧知为前提,揭示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在教学杜牧的咏史诗《过清华宫绝句》时,我先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另一首咏史诗《泊秦淮》,然后提问:“作者发表议论的是哪句诗?指责的是商女,还是另有所指?”在学生回答后,自然过渡到要学的新内容上。“作者通过议论沉痛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感喟和深沉思考,是对王朝现实的一种反复忧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咏史诗《过清华宫绝句》。”这样既能以旧引新,又能温故知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四、音乐渲染式
  一节课的开端往往需要营造一种适合课文情境的氛围。通常,教师运用动情的语言营造氛围来感染学生。如果采用适当的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唤醒学生的审美兴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导入可放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在雄壮豪迈的旋律和勇往直前的“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歌词中,学生自然能感受到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英勇,而敌人一泻千里、一败涂地的狼狈,对解放军大无畏英雄气魄的赞美也就无需过多讲解,学生已能深切体会。同样,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这篇古文时,用《梅花三弄》导入,可以营造一种悠远、空灵的境界;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可播放钢琴曲《星空》,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在婉转悠扬的音乐声中走入深邃迷人的夜空;教学《背影》时可播放满文军的《懂你》,父爱如山的浓浓感情充盈在学生内心,倾注了深沉怀念之情的文字也随之走入学生的心田。
  五、峰回路转式
  我曾上过一堂交流课,教的是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刚上课,我把毛泽东的四句诗写在黑板上(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告诉学生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曾为“学不成名誓不还”所倾倒,也曾立志“好男儿志在四方”。话锋一转,我说:“可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对这首诗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而且为自己的年少无知深深自责。为什么呢?是什么文章改变了我呢?这篇文章就是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板书)这样导入,就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文章的欲望。
  六、游戏激趣式
  课前安排一个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上课前,我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准备四个方面的材料:A组准备人物材料,B组准备时间材料,C组准备地点材料,D组准备事件材料,然后请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写出自己的材料,组成一个基本故事情节(可能会出现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如:元某人五万年前在撒哈拉沙漠踢足球;2003年布什和萨达姆在美国自由女神像的火炬上决斗……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教师顺势导入课题“作文教学:合理交代记叙的要素”。
  课堂导入的方式还有很多,无论怎样,把学生引进适当的教学情境中去,才是导入的根本所在。教学导入是一种策略,一种方法,一种技能,一种教学艺术。我们应该重视课堂导入,研究、挖掘、运用好课堂导入。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同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人口不是一个静止的总体,它永远处于错综复杂时空运动过程之中。人口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和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所谓的“空间”和“机会”,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习得语用技能的语言环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多样化的游戏,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像力等整体发展。  一、设计游戏关卡,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初中生的特点是好动、
翻转课堂是一种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课堂模式,教师从讲授者变成了指导者,学生对教材的学习由课上听讲变成了课前自学,知识点由老师讲的变成了大家讨论达成的共识,这种方法,学生不
所谓问题意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通过对定义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几点结论:首先,这里所说的问题意识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意识到某些地方存在问题,提出可探究的问题,有时还能利用一些科学方法解
物理图像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特点,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者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性或者定量关系。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有效地应用物理图像,培养学生的图像意识,提升学生数理融合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图像中,特别应注意其“面积”的意义,如果能掌握并应用好这一知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图像面积所表示的意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地挖掘新课程的思想,在实践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方式也正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那么,地理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呢?  一、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对班级实行有效分组  先与任教班级的班主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