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声波测井探测特性分析与处理技术应用

来源 :应用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x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声波测井技术是近年来测井领域的重要进展,由于其集成了井孔轴向、径向和周向的三维信息探测能力,因而在各种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井孔声波探测的基本原理入手,对三维声波测井在井孔径向和周向的探测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且在传统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研发了适合三维声波测井的各向异性快速反演技术、径向速度层析反演技术以及井周慢度成像技术。现场实测的资料处理表明,三维声波测井仪器较传统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器有较大优势,在探测井周地层三维信息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该仪器也具有三维远探测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针对水声目标-杂波数据集在有限样本下的类不平衡特性导致代价敏感支持向量机难以逼近贝叶斯最优决策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统计方法的支持向量机(En-SVM)。该算法通过度量原始数据空间与有限样本空间特征函数之间的加权平方距离,量化少数类样本不完全采样过程中的信息损失,来补偿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中机器学习算法所需的少数类分类信息,增加少数类样本对决策的影响力。实验结果表明,En-SVM能够在保持高检测概率的同时获得较低虚警概率,即通过分类可以排除大量的杂波,性能优于标准支持向量机和代价敏感支持向量机,能够
红层在我国云贵川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分布极为广泛,具有风化剥蚀严重、遇水易软化等工程特点,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填料.依托川藏铁路成雅(成都-雅安)段红层路基改良工程,将弱风
为研究非一致性地震动作用下长大隧洞动力响应的时空效应,首先,采用随机地震动合成法生成了能反映某长距离隧洞行波效应、衰减效应等局部场地效应的多条不同地震动时程曲线.
本文研究了具有非线性边界通量高维非线性抛物型方程.通过建立一个辅助函数,利用微分不等式技术,确定了一类定义在Ω?RN(N≥3)上的一个有界非线性抛物型方程非负经典解爆破时
针对地堑构造区域发生冲击地压的灾害问题,基于地堑结构的特殊性及覆岩赋存特征,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了地堑构造区域覆岩运动特征及煤岩体应力演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研究了地堑构造区域冲击地压发生机制。同时,分析了冲击地压前后微震能量、频次的演化特征,得到了地堑构造区域冲击地压微震前兆信息时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楔形体的滑移下沉与采空区宽度密切相关,地堑构造区内采空区的存在会打破楔形体的稳定状态,FD6和FD8断层的局部滑移错动导致楔形体滑移下沉,而地堑构造区的悬顶结构也对未开采煤
该文旨在研究损伤位置和程度对自由阻尼加筋层合板声辐射功率和指向性的影响。基于Mindlin和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了自由阻尼层合板-梁组合结构有限元模型。数值求解四边简支边界条件自由阻尼加筋层合板振动响应,继而通过Rayleigh积分计算加筋层合板辐射声功率和指向性。将计算得到的前4阶模态固有频率、声辐射功率与指向性与已有文献进行了对比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详细讨论了损伤位置和程度对自由阻尼加筋层合板固有频率、振型、声辐射功率和指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构损伤程度的增大,声
为研究锚索锚固力长期损失规律及计算方法,基于广义胡克定律、松弛率时程响应方程与改进西原锚固耦合本构模型,建立了三因素锚固力损失计算方法,利用三因素损失计算方法分别
通过某一次在东南印度洋调查工作中获得的17站位温盐深剖面仪(CTD)数据,因其表层0∼10 m数据缺失,选择利用卫星遥感的海表面温度产品与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提供的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BOA_Argo)中逐年月平均数据做比较,发现BOA_Argo数据集反推得到的表层温度是比较准确的。再将CTD数据与对应时间和测区内的BOA_Argo数据集的两种数据进行对比,对缺失的CTD数据进行合理的外延。因此,该文首先对缺失的4个站位的温度和盐度进行外延,然后根据Dell Grosso声速经验公式计算声速剖
为研究长期强碱-热作用下高庙子钠基膨润土膨胀力的劣化效应,针对内蒙古兴和县高庙子钠基膨润土,设计了24组试验,试验条件为:NaOH浓度为0.5mol/L,碱-热温度为25、90、150、210℃,时长为2、4、6、8、10、12个月。对碱-热处理后的膨润土进行X射线衍射(XRD)试验,采用自制膨胀仪对初始干密度为1.7 g/cm3的膨润土试样进行恒体积膨胀力试验,渗透介质为蒸馏水,结果表明:(1)随着碱-热时长及温度的提高,蒙脱石含量、最大膨胀力和水化反应时长均减小;(2)径向与竖向
浅海内波是导致声场时间相关半径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2015年南中国海声传播起伏实验,对比分析了线性内波以及孤立子内波环境下声场时间相关半径的统计特性。实验数据(175∼225 Hz)表明,大振幅孤立子内波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声场的时间相关半径,声场时间相关半径从线性内波环境下的1∼3 h,降低为孤立子内波环境下的小于20 min。利用RAM程序仿真模拟了内波环境下的声场时间相关半径,理论预报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