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巨頭華爾潤倒閉產能過剩行業如何面對寒冬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e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重現
  員工約8000多人,總資產達9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擁有20條浮法生產線的大陸大型浮法玻璃企業——華爾潤玻璃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爾潤)2015年10月20日宣佈停產清算,成為大陸玻璃行業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2015年10月20日,江蘇華爾潤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爾潤)停產清算、解雇全部員工的消息瞬間打破了玻璃市場的平靜。這個曾擁有上百億元資產和近萬名員工的大陸玻璃行業的「巨人」竟在一夜之間倒下了,一時間令業界唏噓不已。事實上不僅僅是華爾潤,業內的其他企業日子也不太好過。在行業寒冬下,雖然企業各自使出渾身招數,力求解困,但業內人士卻認為,一些公司必然要面臨洗牌出局,行業調整才剛剛開始。
  民營玻璃巨頭倒下
  在玻璃行業人士的記憶裏,華爾潤於上世紀80年代初成立,幾乎與沙河玻璃同時起步。作為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華爾潤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裏為發展張家港地方經濟和富裕周邊百姓立下汗馬功勞。由於其主要產能集中在玻璃需求最為多元化、需求體量最大的華東地區,鼎盛時期,一度成為大陸玻璃市場定價的風向標。
  資料顯示,華爾潤現有員工8000多人,總資產達90多億元,擁有20條浮法生產線。第一大股東是香港的一家公司,第二大股東是江蘇華爾潤集團有限公司。在輝煌時期,華爾潤玻璃產銷總量曾連續13年位居大陸同行業之首,2010年平板玻璃生產規模名列全球第五。2013年,華爾潤還曾經與南玻A、福耀玻璃等一起,被中國建築玻璃和工業玻璃協會推薦,入圍大陸重點支持玻璃集團。
  日前,張家港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也向媒體證實了華爾潤倒下的消息。該工作人員稱:「它應該是進入了停產清算的階段,這個應該是屬實的。我們不了解詳細情況,但是政府相關部門在做的應該是工人的權益保障這一塊,涉及到解除勞動合同,包括是不是有拖欠工資這種情況。因為它出現經營不善有一段時間了。」
  從網上發佈的圖片可以大致梳理出華爾潤的倒下過程。圖片顯示,10月17日華爾潤停產清算涉及處理職工問題的方案發佈,公司與全體職工於2015年11月30日解除勞動合同,停產期間生活費按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80%發放,也就是每月1344元。全體職工領取經濟補償金方面,圖片內容顯示,按照進入公司之日到2015年11月30日計算,工作時間每滿1年發放1個月平均工資,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
  盲目擴張加速死亡
  有員工表示,「公司停產前就有些混亂了,經常有些企業來要債,公司突然停產,跟自身管理決策也有很大關係,特別是2008年效益很好的時候,公司開始盲目發展擴張,加速了企業的死亡。」
  張家港華爾潤總部的破產傳言自2013年就開始了,而2014年傳言較為盛行。在這之後,華爾潤張家港總部進行了股權轉讓交易,將其對華爾潤張家港公司的股權轉讓給第三方,此行為還引起了股東糾紛官司。而新股東的引入顯然未能使得這個玻璃巨頭靈活轉身。
  華爾潤官網披露的「十二五規劃(2011~2015)」顯示,「擴張」是華爾潤的主基調。規劃指出,要在巨野、遷安、張家港新建及改造15條優質平板玻璃生產線,增強環渤海地區(山東基地)、長三角(張家港)、珠三角(江門基地)優質浮法原片供應能力;此外,還要在平板玻璃生產能力佈局較薄弱的西南地區完成戰略佈點,擴張範圍輻射華東、華南、華北和西南等地區。
  事實上,2014年以來,隨著房地產經濟杠杆作用的下降,上游玻璃行業直接受到巨大影響。而2010~2013年價格的良好走勢又使得多廠家迅速擴張。在2013年之後,需求萎縮,玻璃價格俯衝下跌,跌幅達到30%。市場弱勢之下,玻璃廠家的盲目擴張將行業帶入了惡性循環之中。需求下降,產能擴張,激烈的競爭,加上「十三五」嚴控環保,導致企業生產線升級增加成本,使得本就處在虧損線上的玻璃企業雪上加霜。華爾潤定位為房地產中的中低端產品,品牌附加值低,最終吞食了盲目擴張的惡果。加之華爾潤又是老牌企業,員工較多,不光有市場和環保因素,企業破產可能也存在經營和管理不善的問題。
  「在市場環境變差之後,巨大的公司規模、龐大的員工數量、旗下眾多的子公司在這時候成為了華爾潤改善經營、產業升級背負不起的包袱。」業內分析師表示,「市場規律不可逃避,不斷增加的產能和持續下滑的房地產市場,玻璃企業境遇隨之逆轉,像華爾潤這樣大肆擴張的企業將直接面對利潤收縮的現實。」
  去產能成當前途徑
  近兩年來,大宗商品進入漫漫寒冬,主要原因就是普遍的產能過剩,特別是大宗工業品產能過剩問題更為突出。但過剩是一個相對的概念,「4萬億」帶來的供應增加和「經濟換擋」帶來的需求增速下降共同促成了今天的過剩局面。
  業內人士表示,要想解決當前的問題,還是需要從供需兩個角度來考慮。在「新常態」背景下,經濟增速未來將持續處在中高速,大陸大宗商品需求高峰已經過去,因此指望需求大幅增加來消化當前的過剩產能幾乎不可能。同時,政府推出的「一帶一路」、「亞投行」等轉移過剩產能的戰略規劃,短期很難帶來實質作用。所以,要真正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還是需要從供應減少、也就是淘汰產能的角度入手。如何淘汰?從目前的情況看,主要還是通過市場的方法並輔以環保等行政措施。
  但是,大陸各行業的去產能進程還需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特別是國企與民企情況並不相同。相關人士表示,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一些地方的大型國有企業一旦停產,將涉及就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大型國有企業即使利潤很差,一般也不會輕易停產。民營企業則要靈活得多,如果利潤不好,實在撐不住,只能選擇停產甚至破產。2015年以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特別是在民營企業比較多的行業。
  專家指出,要結束大宗商品的漫漫寒冬,目前的途徑就是去產能,實際也已經在進行,但不同行業之間也存在一定差異,民企集中的行業去產能要比國企其中的行業更加順暢,所以走出下跌陰霾的時間也會更早一些。
其他文献
2015年12月14日,有幸陪同台灣7位知名博主參訪香港立法會,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全明了」。  儘管筆者在香港生活多年,也時常經過立法會大樓,但是甚少進去立法會仔細觀看或者了解,總是大而化之地認為灣仔有一棟大樓,上面寫著偌大的「立」字,告訴行人,那就是香港的立法機構。同時也明白,那棟大樓里有一群議員,整天圍繞一些「各自認為有道理」的議題高談闊論;同時還知道,立法會大門口經常有群眾「帶著莫名的標
期刊
以往,中國製造企業只是向消費者出售單一產品,現在卻將資訊化「嵌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當中,成為綜合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這種「產品+服務」的模式,創造了高於行業平均水準的利潤。  以往,中國製造企業只是向消費者出售單一產品,現在卻將資訊化「嵌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當中,成為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通過這一「產品+服務」的模式,創造出了高於行業平均水準的利潤。  當普通人對於「資訊化」這一專業術語尚顯陌生之
期刊
沒錢不能活,沒有文化不想活。  最近去了趟誠品,買了蔣勳老師的書:《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這本書在排行榜差不多將近有一年左右了吧,直到這一陣子才有心,靜下來好好品他在書中的心境!蔣勳老師說得真好:「我們如此眷戀, 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 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在藝術學院求學的時代,蔣勳老師對人性的觀察與美的解析都對我之後的學習
期刊
由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所發起,在國際上素有「商學界諾貝爾獎」美譽的霍特獎,2015年9月舉辦了頒獎典禮,首獎得主從全球兩萬一千支創業團隊脫穎而出,這個高標的社企創新競賽,誰也想不到居然是由台灣政大學生團隊IMPCT勇奪冠軍。  政大學生勇奪全球霍特獎展現台灣社企創新能力及潛力  在國際上素有「商學界諾貝爾獎」美譽的霍特獎,於2015年9月27日舉辦了隆重的頒獎典禮,這個於2009年由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基
期刊
未來6個月,經濟增速有可能會經歷一個反轉,最遲將從2016年6月起開始提速。  解析:  短期內,大陸經濟仍有下滑壓力。這是因為中國房地產開發的速度仍在下降,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在下滑,還有很多地方政府不願積極推進投資專案。由於全大陸平均房價和整體交易量從2015年5月開始逆轉上升,樓市開始去庫存,到2016年年中,房地產的投資開發便會重新提速,帶動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往上走。同時,2016年也是「
期刊
時間已晚,不得不去!  台積電的「無奈」登陸,折射出兩岸投資環境的變遷。大陸產業政策的「拉力」,讓大陸半導體產業鏈已經成形;而台灣投資環境惡化,已成為一股「推力」,讓企業不得不採取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  台灣企業或因政府限制,或因本身經營考量,只要手腳太慢,商機與市場就此流失,換來的是競爭對手的不斷增強。  日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閃電宣佈將赴大陸投資12寸晶圓廠,初步投資額30億美元。其稱,過去
期刊
案例重現  2015年8月,微信朋友圈多個公眾號中流傳著「黑心康師傅在大陸使用餿水油數量是台灣的56倍」的內容。為了維護品牌形象,康師傅近期在溫嶺、福州、重慶將諸多公眾號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令該公眾號立即停止對公司名譽權的侵害,並在公眾號內以書面形式公開恢復公司名譽,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同時賠償經濟損失150萬元(人民幣,下同)。  2015年8月,筆者赫然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個觸目驚心的標題:「
期刊
時代在不斷改變,「人」是企業組織最重要的資本。透過人才招募行動計畫,整合提供企業人資所需資源,廣招天下英才,厚植人力資本,使人才多元發展,建置多元培訓管道,才能增強企業的永久競爭力。  因應全球經濟環境與國內、外環境快速的轉變下,產業界線越來越模糊,人力需求的不定性變化波動嚴重,各行各業失業率下降,企業人才需求都呈現人力不足之現象。如何協助企業有效徵才,找到最合適的人才供事業所需,降低徵才所需時間
期刊
被稱為是「中國版的馬歇爾戰略」的「一帶一路」,對台商而言究竟是一帖良方,還是摸不著頭腦的偉大計畫?台灣鍋物品牌紅之舞創辦人李浩銘,就其縱橫台海兩岸的經驗,告訴台商如何突破包圍政策,進入「一帶一路」經濟體,搶得先機。  要成就一間企業,除了一顆火熱的創業心外,還需要更多專業知識作為基本支撐。李浩銘指出,「創業不難,難在經營與發展」。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讓許多老闆們頭痛的是該不該經營跨國企業?如果
期刊
時代不等人,環境不等人,世界局勢瞬息萬變而且彼此環環相扣,我們在當下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實實在在影響未來。  避禍趨福之道在於積極主動盡一切努力,掌握自己的未來,並做好因應變局的準備。  歲暮年初,回顧過去這一年,一提到地球天候異常所造成的自然災害、歐洲各國窮於應付的中東難民潮或極端分子恐怖攻擊事件,每個人腦中都會浮現不同畫面,而其漣漪效應也將持續影響人類社會和生活,成為這一代人共同成長的軌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