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_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对语文课程的目的、内容、要求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整。而这些变化的根本,就是实现由教师传授知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要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上渗透新的理念。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一堂高效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发挥主体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确定富有活力的教学目标
  确定目标首先要具有鼓动性,从服务于生活、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制订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和有兴趣达到的目标,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其次,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目标的表述要准确、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二、教师要设计生动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即知识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涉及教学内容的开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预测选文内容对学生可能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如《竹影》这篇文章中体现不同的价值取向:首先是以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为特征,继而是以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为特征,再从研究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为特征。由此,呈现在教师面前的是三种不同的选择:是以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为特征设计教学,还是以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为特征启蒙学生,或是以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设计教学。七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年龄阶段,这种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知阶段,对绘画艺术知之甚少。基于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适应性,我本人选择以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我决定将有关绘画的“理”渗透到儿童故事中。根据这一价值取向,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概括本文内容(概括之前,教师先教给学生一种概括叙述类文章的内容的步骤和方法:首先,找出文中的人物,再看他(她)或他(她)们在干什么)。
  2.按照同学们所找的人物进行分角色朗读。
  3.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这一环节应该是教学重点,要对描写进行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指出父亲的“好”)。
  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这样的教学设计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教师要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大家是否还记得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文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当作者去拜师求学时,“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那是讲究师道尊严的时代的师生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对话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师生交流的多样化,勉励学生要刻苦读书,要做到说理透彻、文字朴实,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在教学中,采用朗读和探究的方式,感悟作者艰辛的求学经历和良苦用心,从而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养成勤奋学习、不怕吃苦的品质。同时,要求学生加强朗读、背诵,通过探究课文内容,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师生可以互辩,学生可以反驳老师,纠正老师的错误。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悟,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在融洽、团结、互帮互助的气氛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四、在教学设计中要有质疑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质疑问难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用于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论,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的质疑、表达能力,为今后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五、教学活动中要有学生活动环节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的思维活动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正确、科学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并加以延续,进而加以拓展,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地合在一起,融为一体。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引导环节及引导语的设计。
  1.课前演讲培养兴趣。课前演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得到满足,学生们就会对所观、所感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种方式既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也使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2.辩论会激发兴趣。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以探究为目的的活动中,使他们与教师和同学一起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辩论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课本剧表演提升兴趣。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在排演的过程中去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习动力的相关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那我们的课堂就将永远充满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青蒿素是1972年从传统中药青蒿中提取和分离出的一个高效、低毒和对抗药性疟疾有效的新型抗疟药物,其关键结构是1,2,4-trioxane.该文根据环烯醚光氧化搭建1,2,4-trioxane结构
该文叙述两方面工作:一是将载体物质接支到高分子材料(PVC)上,克服液态膜电极载体物质因使用而流失的问题,以期制备长寿命液态膜电极.另一方面工作则是采用溴化S-烷基双硫腙
含炔基聚硅氧烷是一类新型的功能有机硅高分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合成含苯乙炔基聚硅氧烷的有效途径,合成出不同分子量,不同苯乙炔基含量的聚硅氧烷,并通过红外
该文应用电化学和现代分析方法研究非晶态Fe-Mo合金的电沉积.研究内容包括非晶态Fe-Mo合金的沉积条件,诱导共沉积的机理及沉积层的腐蚀电化学和电催化析H性能等方面.主要研究
针对刚刚兴起的关于基于机理的磷酸酯酶抑制剂方面的研究,研究人员提出了合成以环氧化合物为活性中间体的基于机理的磷酸酯酶抑制剂的思想,并根据这个思想合成了一系列β-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自清代康熙年间高其佩创立指头画派300多年来,承袭发展,世代传衍,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卓有成就和具奉献精神的手指画家,人才辈出,各尽所能,创造开拓,形成了自家面目,叶尚青即
该论文综述了光敏聚酰亚胺(PSPI)二十几年来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改进了酯型PSPI的合成方法,并探索了其配胶和光刻工艺;合成了水系显影的PSPI光刻胶和新的
近两年,经过广大棉农的实践,棉花化控技术有了新发展,应用起来更加便利了,更符合减少用工、提高作业效率的棉花栽培发展趋势。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In the past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