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型特点】
中考思品判断题是对围绕某一观点或现象产生的多种看法进行判断分析的一类试题,它通常以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事实、原理、结论等为载体来设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辨别是非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考思品判断题能更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中考思品判断题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由最初单纯的“是非判断”类型发展为“价值判断”、“判断说明”、“观点辨析”等多种类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同类型的判断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下面笔者结合2011年各地中考试题谈谈不同类型判断题的解法。
【分类解析】
一、是非判断类
这类试题通常以教材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事实、原理、结论为载体,设置若干个情境,让学生对其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识别,仅判断出其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即可,并不需要阐明理由。
例1:(2011年株洲卷)明辨是非、提高能力(正确的选“T”,错误的选“F”)
1.()一个乐于欣赏他人优点的人,也常被别人欣赏。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财产。
3.()崇高的理想能够使人生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4.()学会换位思考,就是要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
5.()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胆量过人。
6.()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7.()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8.()学会自我控制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解析:在解答是非判断类试题时,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审清题意,抠住关键字眼;第二步,依据所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做出正确判断。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运用以下方法:
其一,抠住关键字眼,与所学知识相去甚远的,一般是错误的叙述。如本例第6题,该题的关键字眼是“基础”。教材上对这一知识的叙述是这样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第6题的说法是错误的。这要求学生平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其二,与生活实际不符合的叙述,一般是错误的叙述,可采用举反例的方法来帮助判断。如上例第5题,胆量过人的人,并不一定是有正义感的人;很多凶狠的犯罪分子,其胆量可谓“过人”,但他们却不是有正义感的人。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其三,说法过于绝对的,一般是错误的叙述。如上例第2题,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则不受法律保护。第2题的说法过于绝对,因此是错误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T 2.F 3.T 4.T 5.F 6.F 7.T 8.T
二、价值判断类
价值判断类试题一般包含个人价值趋向,要求学生予以分析判断,指出观点正确或错误,并要求简单说明理由。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审清题意,做出正确判断。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内容,了解题目的价值趋向,对题目所涉及的行为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即判断正确或错误。第二,回归教材找依据。此步骤的关键在于找准所涉及行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在运用教材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时,还要注意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切忌答题过于主观、随意。第三,此类题目一般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地位”和“作用”(或成就、意义、好处)等方面“做文章”,要注意从以上几个方面组织答案,答案切忌冗长,一般结合分值,两三句即可。
例2:(2011年菏泽卷)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王帅开始追求“美”:穿名牌时装以赶上“时代潮流”;用高档手机以显示“大款风度”;抽烟喝酒以表现自己的“男子汉”形象;疯狂追星成为名副其实的“追星族”。
判断:()
理由:
2.国家明文规定,公共客运场所内公厕不准收费。公民陈某在某火车站候车时因上厕所被车站管理人员强收5角钱的费用。经协商调解讨要不成后,公民陈某将车站方告上法庭,费尽周折,最后胜诉,讨回了5角钱。
判断:()
理由:
3.在公交车上,放学回家的中学生小强发现有小偷正在偷乘客的东西。小强心想,此事和自己无关,悄悄地把头扭向一边。
判断:()
理由:
4.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派出救援队,并向日本政府和人民提供了大量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无偿援助,帮助日本人民抗震救灾。
判断:()
理由:
解析:该题设置了四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要求学生做出正确的或错误的判断并说明理由。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彰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培养高雅情趣、依法维权、做有正义感的人等,较好地发挥了品德教育功能。第1题中中学生王帅穿名牌时装、用高档手机、抽烟喝酒、疯狂追星,这些都是庸俗生活情趣的表现;第2题中陈某将车站方告上法庭,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说明他具有强烈的依法维权意识;第3题中小强的做法是放纵不法行为、缺乏正义感的表现;第4题中中国政府向日本派出救援队,并向日本政府和人民提供无偿援助,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做出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参考答案:1.错误 这些表现都是庸俗生活情趣,不利于中学生的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是盲目从众的行为,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相背离。
2.正确 上述行为表明公民陈某具有强烈的依法维权意识,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即使费尽周折也是值得的。
3.错误 小强的做法放纵了不法行为,是缺乏正义感的表现。
4.正确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判断说明类
这类试题一般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观点或某一行为做出评析。回答此类题目时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判断(判断对、错或不全面);其次写出相应的依据(法律规定、理论观点等),联系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写出正确的观点或行为。
例3:(2011年连云港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市某校九年级(3)班召开了一次题为《沿着光辉的足迹胜利前行》的主题班会,下面是此次主题班会的两个片段。
在“感受辉煌,直面挑战”环节,甲同学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目前我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忧患意识不可丢。”
在“放飞理想,立志成才”环节,乙同学说:“只有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才会有出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国情知识,你认为甲同学所说的“挑战”有哪些?(至少列举3点)
(2)你同意乙同学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解析:本题第(2)问是典型的判断说明题,解答时首先要根据所学知识对乙同学的观点做出判断:人才有不同层次,但无贵贱之分,只要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受社会尊重的人才。因此,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概括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1)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经济全球化的压力;金融安全、国家安全形势严峻等。(2)不同意乙同学的观点。考上名校可以为成才创造有利条件,但并非只有考取名校才有出息。在我国,人才有不同层次,但无贵贱之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都能出人才;只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四、观点辨析类
这种融辨析、判断为一体的观点辨析类试题是思想品德中招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辨明是非并进行分析说理的能力。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步,判断正误(辨“是什么”)。准确判断是正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判断一旦失误就有可能满盘皆输。第二步,分析说理(析“为什么”)。即要说明某观点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第三步,摆明观点(怎么样)。即强调正确的观点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也就是在“知其所以然”后重申要“知其然”。此外,答题时还要做到语言高度精炼、首尾呼应。
例4:(2011年晋江卷)请结合权利和义务的知识,对右图漫画《母爱》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辨析。
解析:对于本题,我们首先要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漫画中人物的言行逐一做出判断,最后再回归教材,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具体理由并给出正确的做法。
参考答案:①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②儿子的言行是错误的,他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③母亲“好吧,你想怎样就怎样”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她只认识到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没有认识到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义务。④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解题指导】
在解答判断题的过程中,我们务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结论必须明确,不可含糊。有的判断题字词较多,语句很长,包含很多各自可以独立存在的内容,其中有的表述正确,有的表述不正确。在这种情况下,应试者应该针对试题的整体内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部分内容是错误的,整个表述便应被视为错误的表述。
2.分辨表现形式,确定解答思路。判断题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直接结论式或间接结论式两种。间接结论式判断题的特点是是非项的陈述在前,应试者在作答时,必须先对是非项进行推理分析,然后才能得出结论。直接结论式判断题本身就是一个判断句。考生可直接进行判断,无需经过推理分析便可得出结论。
3.辨析设错方式。解答判断题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正确地找出或辨析试题的设错方式。命题人员在编制试题时会采用多种多样的设错方法和技巧。如事实错、前提错、逻辑错、隶属关系错以及概念使用错、词语表达错等。事实错是指某一命题所表述的意思违反了事实真相;前提错则是指所给出的前提无法推断出命题的结论。总之,应试者在解答时必须仔细辨析命题的设错方式,以免被错综复杂的干扰因素所迷惑。
中考思品判断题是对围绕某一观点或现象产生的多种看法进行判断分析的一类试题,它通常以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事实、原理、结论等为载体来设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辨别是非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考思品判断题能更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中考思品判断题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由最初单纯的“是非判断”类型发展为“价值判断”、“判断说明”、“观点辨析”等多种类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同类型的判断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下面笔者结合2011年各地中考试题谈谈不同类型判断题的解法。
【分类解析】
一、是非判断类
这类试题通常以教材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事实、原理、结论为载体,设置若干个情境,让学生对其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识别,仅判断出其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即可,并不需要阐明理由。
例1:(2011年株洲卷)明辨是非、提高能力(正确的选“T”,错误的选“F”)
1.()一个乐于欣赏他人优点的人,也常被别人欣赏。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财产。
3.()崇高的理想能够使人生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4.()学会换位思考,就是要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
5.()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胆量过人。
6.()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7.()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8.()学会自我控制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解析:在解答是非判断类试题时,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审清题意,抠住关键字眼;第二步,依据所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做出正确判断。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运用以下方法:
其一,抠住关键字眼,与所学知识相去甚远的,一般是错误的叙述。如本例第6题,该题的关键字眼是“基础”。教材上对这一知识的叙述是这样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第6题的说法是错误的。这要求学生平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其二,与生活实际不符合的叙述,一般是错误的叙述,可采用举反例的方法来帮助判断。如上例第5题,胆量过人的人,并不一定是有正义感的人;很多凶狠的犯罪分子,其胆量可谓“过人”,但他们却不是有正义感的人。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其三,说法过于绝对的,一般是错误的叙述。如上例第2题,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则不受法律保护。第2题的说法过于绝对,因此是错误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T 2.F 3.T 4.T 5.F 6.F 7.T 8.T
二、价值判断类
价值判断类试题一般包含个人价值趋向,要求学生予以分析判断,指出观点正确或错误,并要求简单说明理由。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审清题意,做出正确判断。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内容,了解题目的价值趋向,对题目所涉及的行为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即判断正确或错误。第二,回归教材找依据。此步骤的关键在于找准所涉及行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在运用教材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时,还要注意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切忌答题过于主观、随意。第三,此类题目一般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地位”和“作用”(或成就、意义、好处)等方面“做文章”,要注意从以上几个方面组织答案,答案切忌冗长,一般结合分值,两三句即可。
例2:(2011年菏泽卷)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王帅开始追求“美”:穿名牌时装以赶上“时代潮流”;用高档手机以显示“大款风度”;抽烟喝酒以表现自己的“男子汉”形象;疯狂追星成为名副其实的“追星族”。
判断:()
理由:
2.国家明文规定,公共客运场所内公厕不准收费。公民陈某在某火车站候车时因上厕所被车站管理人员强收5角钱的费用。经协商调解讨要不成后,公民陈某将车站方告上法庭,费尽周折,最后胜诉,讨回了5角钱。
判断:()
理由:
3.在公交车上,放学回家的中学生小强发现有小偷正在偷乘客的东西。小强心想,此事和自己无关,悄悄地把头扭向一边。
判断:()
理由:
4.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派出救援队,并向日本政府和人民提供了大量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无偿援助,帮助日本人民抗震救灾。
判断:()
理由:
解析:该题设置了四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要求学生做出正确的或错误的判断并说明理由。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彰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培养高雅情趣、依法维权、做有正义感的人等,较好地发挥了品德教育功能。第1题中中学生王帅穿名牌时装、用高档手机、抽烟喝酒、疯狂追星,这些都是庸俗生活情趣的表现;第2题中陈某将车站方告上法庭,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说明他具有强烈的依法维权意识;第3题中小强的做法是放纵不法行为、缺乏正义感的表现;第4题中中国政府向日本派出救援队,并向日本政府和人民提供无偿援助,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做出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参考答案:1.错误 这些表现都是庸俗生活情趣,不利于中学生的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是盲目从众的行为,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相背离。
2.正确 上述行为表明公民陈某具有强烈的依法维权意识,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即使费尽周折也是值得的。
3.错误 小强的做法放纵了不法行为,是缺乏正义感的表现。
4.正确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判断说明类
这类试题一般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观点或某一行为做出评析。回答此类题目时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判断(判断对、错或不全面);其次写出相应的依据(法律规定、理论观点等),联系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写出正确的观点或行为。
例3:(2011年连云港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市某校九年级(3)班召开了一次题为《沿着光辉的足迹胜利前行》的主题班会,下面是此次主题班会的两个片段。
在“感受辉煌,直面挑战”环节,甲同学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目前我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忧患意识不可丢。”
在“放飞理想,立志成才”环节,乙同学说:“只有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才会有出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国情知识,你认为甲同学所说的“挑战”有哪些?(至少列举3点)
(2)你同意乙同学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解析:本题第(2)问是典型的判断说明题,解答时首先要根据所学知识对乙同学的观点做出判断:人才有不同层次,但无贵贱之分,只要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受社会尊重的人才。因此,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概括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1)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经济全球化的压力;金融安全、国家安全形势严峻等。(2)不同意乙同学的观点。考上名校可以为成才创造有利条件,但并非只有考取名校才有出息。在我国,人才有不同层次,但无贵贱之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都能出人才;只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四、观点辨析类
这种融辨析、判断为一体的观点辨析类试题是思想品德中招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辨明是非并进行分析说理的能力。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步,判断正误(辨“是什么”)。准确判断是正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判断一旦失误就有可能满盘皆输。第二步,分析说理(析“为什么”)。即要说明某观点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第三步,摆明观点(怎么样)。即强调正确的观点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也就是在“知其所以然”后重申要“知其然”。此外,答题时还要做到语言高度精炼、首尾呼应。
例4:(2011年晋江卷)请结合权利和义务的知识,对右图漫画《母爱》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辨析。
解析:对于本题,我们首先要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漫画中人物的言行逐一做出判断,最后再回归教材,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具体理由并给出正确的做法。

参考答案:①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②儿子的言行是错误的,他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③母亲“好吧,你想怎样就怎样”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她只认识到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没有认识到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义务。④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解题指导】
在解答判断题的过程中,我们务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结论必须明确,不可含糊。有的判断题字词较多,语句很长,包含很多各自可以独立存在的内容,其中有的表述正确,有的表述不正确。在这种情况下,应试者应该针对试题的整体内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部分内容是错误的,整个表述便应被视为错误的表述。
2.分辨表现形式,确定解答思路。判断题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直接结论式或间接结论式两种。间接结论式判断题的特点是是非项的陈述在前,应试者在作答时,必须先对是非项进行推理分析,然后才能得出结论。直接结论式判断题本身就是一个判断句。考生可直接进行判断,无需经过推理分析便可得出结论。
3.辨析设错方式。解答判断题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正确地找出或辨析试题的设错方式。命题人员在编制试题时会采用多种多样的设错方法和技巧。如事实错、前提错、逻辑错、隶属关系错以及概念使用错、词语表达错等。事实错是指某一命题所表述的意思违反了事实真相;前提错则是指所给出的前提无法推断出命题的结论。总之,应试者在解答时必须仔细辨析命题的设错方式,以免被错综复杂的干扰因素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