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高频稳定性分析及抑制策略(一):稳定性分析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x200901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因大链路延时导致的高频振荡现象已经在实际工程出现.为探究高频振荡的机理及关键影响因素,该文首先从换流站和交流系统2个方面分别建立高频状态空间数学模型,换流站模型聚集MMC内部动态过程、控制内外环、锁相环、环流抑制及Pade函数模拟的大链路延时环节,交流系统则是建立以多个π模型来模拟线路分布式参数特性的通用状态空间模型;其次,采用参与因子分析方法辨识出内环环节、延时大小、电压前馈、锁相环、稳态运行点、交流线路长度、线路电容等因素是导致高频振荡的关键影响环节;最后,以根轨迹方法为研究手段,阐述上述环节及其参数如何影响系统高频稳定性,并对相关环节进行电磁暂态仿真验证.
其他文献
为了增强电磁钢轨探伤中纵向裂纹的检测效果,满足钢轨探伤的定位、分类及可视化需求,提出平面电磁层析成像钢轨探伤方法.根据75kg/m重载钢轨的实际尺寸及线圈的电磁特性,设计应用于钢轨探伤的传感器阵列.探讨采用不同灵敏度矩阵计算方法(场量提取法、扰动法)所得灵敏度矩阵的质量.采用人群搜索算法优化灵敏度矩阵,降低灵敏度矩阵条件数,改善灵敏度矩阵的病态性,提高重建图像质量.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可有效重建钢轨损伤的位置与形状,对纵向裂纹检测效果良好,证明平面电磁层析成像方法在钢轨探伤中的可行性.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特征融合是提高变压器保护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为解决基于人工智能的变压器保护泛化能力不足问题,该文在研究等效磁化曲线(励磁支路电压–差动电流)图像的基础上,提出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特征迁移策略.一般地,电力专家根据经验知识,仅通过曲线非饱和部分即可可靠地判断变压器运行状态,不受不规则饱和部分的影响.基于此,将移除饱和部分后的图像作为源域,对应的原始图像作为目标域,分别用于训练两个结构相同的CN
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往往通过控制极限传输能力(total transfer capability,TTC),使之高于传输潮流,以保证运行安全性或扩大断面输电能力.然而,暂态稳定校核使TTC计算和调控均难以满足在线需求.因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动态TTC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深度置信网络建立系统稳态状态与TTC的精确非线性映射,将此映射替换TTC控制模型中的复杂部分,建立快速响应的代理辅助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搭建了电力系统与强化学习的快速交互环境;最后采用连续动作空间下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实现了TTC
与二极管中点箝位型(neutral-point-clamped,NPC)逆变器相比,有源中点箝位型(active NPC,ANPC)逆变器具有零电平下的冗余开关状态,增加控制自由度和容错运行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三电平ANPC逆变器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混合载波调制技术的容错控制方法,通过改变参考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可以实现单个和多个功率器件开路故障下的多模式容错运行,采用改进的零序电压注入法,维持正常和容错运行模式下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平衡,并抑制中点电位的低频脉动.所提方法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功率器件和传感器,可
随着中国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高压、特高压直流线路交叉跨越的情况已频繁出现,对电磁环境的预测和控制技术提出新的挑战.为获得两回交叉跨越直流线路地面合成电场的分布特性和影响因素,亟需开展交叉跨越直流线路地面合成电场的试验研究.该文搭建4分裂导线的户外交叉跨越直流试验线段,采用阵列式布置的地面合成电场测试方式,开展导线电压变化对地面合成电场影响的试验研究,获得交叉跨越区域地面合成电场的分布特性,并总结地面合成电场随导线交叉极性、电晕程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交叉跨越直流线路合成电场的预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交
针对铝合金板材疲劳损伤检测困难的问题,构建含有疲劳裂纹界面力模型的电磁超声表面波混频调制模型,研究不同激发频率下的非线性超声表面波的混频调制效果,进而确定了激励频率.分析电磁超声表面波在铝板中的传播情况,以及不同裂纹深度和长度对非线性混频效果的影响.最后进行非线性超声表面波混频检测实验,对完好试件及疲劳试件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边频分量随激励信号频率、幅值、信号时延以及裂纹长度不同的变化情况,得到边频分量与微裂纹长度的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如果铝板中存在疲劳裂纹,会有边频调制分量出现;当两列混频
硅钢铁心结构的振动噪声成为制约电工装备节能化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用夹紧措施可抑制铁心振动,但夹紧力会改变铁心磁性能,且施加不当可导致铁心振动加剧甚至损坏,原因为应力使硅钢材料磁畴产生旋转和壁移,引起磁致伸缩饱和,造成振动加剧.因此,为了实现硅钢铁心应力加载问题的准确预测,需建立基于应力下饱和磁畴壁移效应的电工钢片磁致伸缩模型.首先,该文提出基于力–磁耦合效应的磁致伸缩改进模型,并通过耦合Weiss分子场、退磁系数和钉扎效应参数考虑磁致伸缩的滞回特性;然后,测量无取向电工钢片的磁滞和磁致伸缩回线,提取控制饱和
依据电网受扰响应连续监测暂态功角稳定态势,并适时实施紧急控制,对降低电网失稳风险减小故障损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需求.该文首先解析机组功角摇摆过程中网络节点电压相位与频率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不同支路段相频响应轨迹的差异特征;针对广域分布的多支路,利用简化支路暂态输电能力指数,识别可表征系统稳定态势的关键支路,并提出基于关键支路响应特征的失稳预判方法,以及降低失稳风险的紧急控制策略.交直流混联电网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广域支路响应特征识别关键支路并进行失稳预判及紧急控制的有效性.
该文提出配电网安全域(distribution system security region,DSSR)表面积的概念,并结合体积描述高维DSSR几何上的圆润度.首先,将DSSR表面积定义为安全边界的整体大小.其次,提出一种降维采样的DSSR表面积算法.再次,深入研究DSSR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定义能反映DSSR整体形状特征的新指标——体表比,即围成单位体积所需表面积的倒数,得到几种典型接线模式的体表比参数.研究发现,接线模式具有固定的体表比,几何形状也具有固有的体表比,等周定理证明了圆的体表比最大.以高
数量日益增加的谐波源将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谐波源的定位与谐波治理意义重大.该文首先分析配电网中各类设备的输出特征,指出非谐波源具有线性特性,等效为电阻–电感串联电路模型,而谐波源具有非线性特性,等效为非线性电路模型.利用谐波源与非谐波源等效模型间明显的非线性与线性差异,可以有效地区分谐波源与非谐波源.由此提出基于模型识别思想的谐波源定位方法,计算识别设备量测电气量与线性模型的符合程度,二者符合程度高即为非谐波源,否则为谐波源.同时,定义模型识别结果的波动程度来定量描述谐波源的非线性度.在I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