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积极帮助各学校完善德育工作制度体系,全方位探索区域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学校章程建设
明确育人目标
学校章程是学校管理的总纲,是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制定学校章程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依法治校、实现教育工作法制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从2005年9月起,我们要求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都要制定章程。截至2006年5月,所有中小幼全都制定了自己的学校章程,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如北虹初级中学的办学宗旨是“提供优质、高效的初中义务教育,奠定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目标是以“构建数字校园,创建现代学校”为载体,培养“品质良好、身心健康、能力出众、富有特长”的“北虹学子”。曲阳四小的办学宗旨是“以全面、深入、持久、实效地开展心理辅导为学校的主要办学特色,结合学校的科技活动、德育活动和艺术活动,努力促进学生真善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目标是“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学习自觉、关系融洽、言行举止受人欢迎的小学生”。
由于学校章程是经过全校教职员工反复讨论,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予以通过,同时又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因此它是学校的“基本法”。一旦明确了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就要努力付诸实施,这就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法”的依据。
二、学校发展规划
落实育人目标
这里的“发展规划”,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的基础及所处的环境,确定学校“规划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把握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学校成员的共同努力,挖掘自身潜在资源,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落实章程明确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虹口区的中小幼都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并在规划中确立了推动学校工作的若干重点发展项目,包括德育工作,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建设和社区、家庭联系等。由于德育工作是学校十分重要的发展项目,因此,各学校都结合校情,拟订了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主要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认真践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员教职工的模范作用、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班主任队伍、坚持不懈地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家长学校”作用等。表1是广灵路小学的德育工作三年实施步骤。
三、学校制度建设
完善育人目标
有学者指出,德育变革的实质在于超越德育传统,创造新型德育文化,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德育制度是当代德育变革的必要途径。因此,2008年6月,我们倡导全区所有学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都要建立适应学校自主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即“一校一制度体系”,努力变“管人”为“育人”。
有些学校以学校章程为依据,完善了德育工作制度体系,对人员职责、师德规范、班集体建设、三好学生评选及表彰办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升旗制度、班主任家访制度和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等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如《上海市虹口区广灵路小学制度汇编》就基本体现了“一校一制度体系”的内容:第一章,学校章程;第二章,學校教职员工岗位责任制;第三章,学校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第四章,学校行政及党务管理制度;第五章,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第六章,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第七章,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第八章,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第九章,学校总务管理制度;附录,学校制度建设依据。
还有些学校则通过编写《管理手册》、《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等,努力形成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度体系。如瑞虹中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使学生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如今,“我们是最棒的”、“自信、自励、自省、自强”等理念已深入人心,“学生自我要求100条细则”等相关规章也日臻完善。同时,学校还推出了一系列以学生为本的自我管理制度,通过“适者优胜”的教育与实践,帮助学生找到了“自我”,激发了其内在的潜能。
四、督导评价
全面检验育人目标
保障监督制度既是学校落实德育改革的关键,也是德育制度设计和建设中最难的部分。因此,我们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2004年开始对区内所有中小学进行三年发展规划终结性评审。迄今为止,已完成了三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终结性评审。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十分关注德育目标的分层落实,德育队伍的榜样示范,德育课程的潜移默化,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以及学校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1.关注德育目标的分层落实
学生的年龄不同,其身心发展程度也会不同,因此德育目标就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注意分层落实。为此,我们提出了“小、近、实、序”的督导指标。“小”,即切入点要小,从小事做起;“近”,即要贴近学生生活;“实”,即要追求德育实效;“序”,即要因学生年龄和年级的不同,形成德育工作序列,使德育工作始终保持新鲜、生动,寓教于乐。
民办新华初中在以“讲诚、守信、懂礼、重德、善学、协作、学做真人”为德育总目标的同时,又分别设计了“内孝外敬”、“文明诚信”、“协作责任”和“人格理想”四个年级的分层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复兴实验中学提出“适应性教育”,按中预、初一、初二、初三四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设计了“他律”、“自律”、“自立”和“自我发展”的德育活动,受到学生青睐。
2.关注德育队伍的榜样示范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它需要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关注和投入。因此,要十分关注学校整体德育队伍的榜样示范作用。
迅行中学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通过学科教学实施德育,参与相关的德育活动,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关心学生的成长。澄衷初中提出“善待每一个孩子”,“有困难找老师”是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承诺。学校每年有50多位困难学生享受学费减免或助学金。全校教师多次捐款,使多名重病、特困学生得到了紧急援助,从而在师生中营造了“一人有难,人人相助”的氛围。金沙中学注重对后进学生、特殊家庭学生的结对帮教,采用“建卡”、“立袋”的方式,体现了“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办学理念。
督导实践中,我们十分注意发掘和弘扬德育队伍建设中的有效经验和感人事迹,如北虹高中的“责任教育”、鲁迅高中的“立德树人”、虹口高中的“绿色生命教育”、三中心小学的少先队自主活动、一中心小学的“我能行”主题教育活动等。
3.关注德育课程的潜移默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课堂。因此,我们鼓励学校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校本体系。如海南中学充分利用该校的影视资源,开发了区本教材——《影视中的虹口史》;澄衷高中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百年澄衷拾英》将珍贵的学校史料与现实的学习生活相结合,较好地实现了“授之以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育效果;鲁迅中学把鲁迅故居资源引入课堂,开发了拓展和研究型课程“走进鲁迅”;多伦路第二小学把多伦路名人文化街资源整合进课堂,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继光高级中学利用校友资源,通过讲述校友的故事,激励学生为校、为国争光;四川北路第二小学的《生命的旋律》通过把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充分融合,增强生命教育的感染力。
4.关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合力
今天的德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的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理解与支持。为此,我们在督导中十分关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形成的合力。
我们鼓励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交流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鼓励学校与家长密切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要求,掌握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减少和克服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促进。如建江中学积极创设了学生“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管,在社区有人问”的育人模式,通过家长学校对新生家长进行定学时、定专题的培训,并有严格的考核评选,为“合格家长”发证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家长素质和育人水平。华师附小、霍山路小学、保定路一小、东余杭路一小、张桥路小学等都有各自联系社区、家庭的活动安排,大大拓展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活动空间。
5.关注学校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虹口区素有文教大区、老区之称,其历史底蕴深厚,人文环境优越,教育事业兴旺发达。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即有曲江小学坐落于江湾地区,19世纪中叶,上海開埠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虹口也随之成为上海近代教育的发达区域。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与外来的西方文化教育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教育模式。解放后,澄衷、北虹、北郊、继光、复兴、华师大一附中等百年老校和名校蜚声上海滩。随着80年代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又有一批普通学校脱颖而出。
我们鼓励有悠久传统的学校继承及发扬好的办学传统。如继光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十分注重挖掘校史资源,形成了“承继光传统,扬时代精神”的德育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了分年级、分层次的系列教育活动。澄衷中学以“重铸辉煌,有效发展”为学校的德育主题,提出“育人为本,有效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德范、智圆、体勤、美谐、性真”的“澄衷人”;北虹中学则从学校125年的办学历史中,提炼出学校的德育主题是“让学生学会负责”。
我区不少学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校情、学情开展德育活动,创设未成年人成长的健康环境,逐渐形成校本文化特色和品牌。如北郊高级中学的“文化立校”、四平中学的“航天人精神教育”、长青学校的“活动教育”、曲阳四小的“心理辅导”、广中路小学的“环保教育”等等。这些文化特色和品牌不仅在区内有影响,而且在市内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郑万瑜,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责任编辑/李春娥
一、学校章程建设
明确育人目标
学校章程是学校管理的总纲,是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制定学校章程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依法治校、实现教育工作法制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从2005年9月起,我们要求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都要制定章程。截至2006年5月,所有中小幼全都制定了自己的学校章程,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如北虹初级中学的办学宗旨是“提供优质、高效的初中义务教育,奠定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目标是以“构建数字校园,创建现代学校”为载体,培养“品质良好、身心健康、能力出众、富有特长”的“北虹学子”。曲阳四小的办学宗旨是“以全面、深入、持久、实效地开展心理辅导为学校的主要办学特色,结合学校的科技活动、德育活动和艺术活动,努力促进学生真善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目标是“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学习自觉、关系融洽、言行举止受人欢迎的小学生”。
由于学校章程是经过全校教职员工反复讨论,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予以通过,同时又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因此它是学校的“基本法”。一旦明确了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就要努力付诸实施,这就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法”的依据。
二、学校发展规划
落实育人目标
这里的“发展规划”,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的基础及所处的环境,确定学校“规划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把握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学校成员的共同努力,挖掘自身潜在资源,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落实章程明确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虹口区的中小幼都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并在规划中确立了推动学校工作的若干重点发展项目,包括德育工作,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建设和社区、家庭联系等。由于德育工作是学校十分重要的发展项目,因此,各学校都结合校情,拟订了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主要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认真践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员教职工的模范作用、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班主任队伍、坚持不懈地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家长学校”作用等。表1是广灵路小学的德育工作三年实施步骤。
三、学校制度建设
完善育人目标
有学者指出,德育变革的实质在于超越德育传统,创造新型德育文化,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德育制度是当代德育变革的必要途径。因此,2008年6月,我们倡导全区所有学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都要建立适应学校自主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即“一校一制度体系”,努力变“管人”为“育人”。
有些学校以学校章程为依据,完善了德育工作制度体系,对人员职责、师德规范、班集体建设、三好学生评选及表彰办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升旗制度、班主任家访制度和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等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如《上海市虹口区广灵路小学制度汇编》就基本体现了“一校一制度体系”的内容:第一章,学校章程;第二章,學校教职员工岗位责任制;第三章,学校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第四章,学校行政及党务管理制度;第五章,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第六章,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第七章,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第八章,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第九章,学校总务管理制度;附录,学校制度建设依据。
还有些学校则通过编写《管理手册》、《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等,努力形成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度体系。如瑞虹中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使学生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如今,“我们是最棒的”、“自信、自励、自省、自强”等理念已深入人心,“学生自我要求100条细则”等相关规章也日臻完善。同时,学校还推出了一系列以学生为本的自我管理制度,通过“适者优胜”的教育与实践,帮助学生找到了“自我”,激发了其内在的潜能。
四、督导评价
全面检验育人目标
保障监督制度既是学校落实德育改革的关键,也是德育制度设计和建设中最难的部分。因此,我们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2004年开始对区内所有中小学进行三年发展规划终结性评审。迄今为止,已完成了三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终结性评审。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十分关注德育目标的分层落实,德育队伍的榜样示范,德育课程的潜移默化,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以及学校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1.关注德育目标的分层落实
学生的年龄不同,其身心发展程度也会不同,因此德育目标就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注意分层落实。为此,我们提出了“小、近、实、序”的督导指标。“小”,即切入点要小,从小事做起;“近”,即要贴近学生生活;“实”,即要追求德育实效;“序”,即要因学生年龄和年级的不同,形成德育工作序列,使德育工作始终保持新鲜、生动,寓教于乐。
民办新华初中在以“讲诚、守信、懂礼、重德、善学、协作、学做真人”为德育总目标的同时,又分别设计了“内孝外敬”、“文明诚信”、“协作责任”和“人格理想”四个年级的分层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复兴实验中学提出“适应性教育”,按中预、初一、初二、初三四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设计了“他律”、“自律”、“自立”和“自我发展”的德育活动,受到学生青睐。
2.关注德育队伍的榜样示范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它需要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关注和投入。因此,要十分关注学校整体德育队伍的榜样示范作用。
迅行中学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通过学科教学实施德育,参与相关的德育活动,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关心学生的成长。澄衷初中提出“善待每一个孩子”,“有困难找老师”是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承诺。学校每年有50多位困难学生享受学费减免或助学金。全校教师多次捐款,使多名重病、特困学生得到了紧急援助,从而在师生中营造了“一人有难,人人相助”的氛围。金沙中学注重对后进学生、特殊家庭学生的结对帮教,采用“建卡”、“立袋”的方式,体现了“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办学理念。
督导实践中,我们十分注意发掘和弘扬德育队伍建设中的有效经验和感人事迹,如北虹高中的“责任教育”、鲁迅高中的“立德树人”、虹口高中的“绿色生命教育”、三中心小学的少先队自主活动、一中心小学的“我能行”主题教育活动等。
3.关注德育课程的潜移默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课堂。因此,我们鼓励学校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校本体系。如海南中学充分利用该校的影视资源,开发了区本教材——《影视中的虹口史》;澄衷高中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百年澄衷拾英》将珍贵的学校史料与现实的学习生活相结合,较好地实现了“授之以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育效果;鲁迅中学把鲁迅故居资源引入课堂,开发了拓展和研究型课程“走进鲁迅”;多伦路第二小学把多伦路名人文化街资源整合进课堂,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继光高级中学利用校友资源,通过讲述校友的故事,激励学生为校、为国争光;四川北路第二小学的《生命的旋律》通过把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充分融合,增强生命教育的感染力。
4.关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合力
今天的德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的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理解与支持。为此,我们在督导中十分关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形成的合力。
我们鼓励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交流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鼓励学校与家长密切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要求,掌握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减少和克服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促进。如建江中学积极创设了学生“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管,在社区有人问”的育人模式,通过家长学校对新生家长进行定学时、定专题的培训,并有严格的考核评选,为“合格家长”发证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家长素质和育人水平。华师附小、霍山路小学、保定路一小、东余杭路一小、张桥路小学等都有各自联系社区、家庭的活动安排,大大拓展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活动空间。
5.关注学校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虹口区素有文教大区、老区之称,其历史底蕴深厚,人文环境优越,教育事业兴旺发达。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即有曲江小学坐落于江湾地区,19世纪中叶,上海開埠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虹口也随之成为上海近代教育的发达区域。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与外来的西方文化教育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教育模式。解放后,澄衷、北虹、北郊、继光、复兴、华师大一附中等百年老校和名校蜚声上海滩。随着80年代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又有一批普通学校脱颖而出。
我们鼓励有悠久传统的学校继承及发扬好的办学传统。如继光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十分注重挖掘校史资源,形成了“承继光传统,扬时代精神”的德育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了分年级、分层次的系列教育活动。澄衷中学以“重铸辉煌,有效发展”为学校的德育主题,提出“育人为本,有效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德范、智圆、体勤、美谐、性真”的“澄衷人”;北虹中学则从学校125年的办学历史中,提炼出学校的德育主题是“让学生学会负责”。
我区不少学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校情、学情开展德育活动,创设未成年人成长的健康环境,逐渐形成校本文化特色和品牌。如北郊高级中学的“文化立校”、四平中学的“航天人精神教育”、长青学校的“活动教育”、曲阳四小的“心理辅导”、广中路小学的“环保教育”等等。这些文化特色和品牌不仅在区内有影响,而且在市内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郑万瑜,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责任编辑/李春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