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市鄞州区地处浙江东沿海,境内多山,气候湿润,竹子资源丰富,竹编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制品不断涌现,竹编行业受到冲击,竹编非遗项目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姜山镇中学早在2005年11月就被评为“全国劳技教育先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是办学特色。学校从2005年到现在已经历6位校长的更换,但是,历任校领导都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学校开出几十门不同的拓展性课程。
如何充分利用身边的区域优势资源,将濒临失传的竹编工艺项目引入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堂,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锦上添花?
为此,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我们将学生按自愿原则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包括询问父母亲戚、走访老艺人、打电话、上网查资料等。经过一个学期的精心调查研究,学生得出以下结论:鄞州区境内当下专门从事工艺竹编的人已经非常之少。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二十年后非遗项目工艺竹编可能在鄞州区境内消失。学生调查得知,鄞州区工艺竹编大镇——塘溪镇,八十年代初有工艺竹编加工厂几十家,其中有几家规模较大的厂从事竹编出口外贸生意,当时在塘溪镇从事工艺竹编的艺人多达数百人,像塘溪镇东山村几乎家家做竹编。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服装、机械、电子、外贸等行业的不断壮大,大量的传统竹编艺人被迫改行。竹编工艺行业一片萧条。最后仅剩下几个年龄大的、不易改行的老艺人,年轻人根本不愿学习工艺竹编项目。学生调查以后,心痛不已,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竹编技艺,为非遗传承出点力。其次,取得校领导的支持。2009年9月,我校校长了解情况后,主动和鄞州非遗馆取得联系。双方通过协商,我校成立竹编社团,非遗馆将我校的竹编社团定为区非遗竹编项目教学传承基地。非遗馆拿出每年一万五千元左右资金用于社团的教学。自从我校引入工艺竹编项目以来,历任校长及相关领导都给予大量的支持,无论从资金、人员安排、课时的协调、学生的挑选、工具的购置等方面。可以说,没有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姜山镇中学竹编项目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第三,挑选技能高超、认真负责的竹编师傅。我们积极和鄞州区非遗馆联系,时任馆长陈素君向我校推荐了宁波市唯一一位省级竹编工艺美术大师叶良康师傅。从以后的教学情况看,叶师傅从事竹编工艺50余年,酷爱竹编工艺,不仅技艺精湛,而且教学十分认真,对学生非常有感情。第四,做好日常管理工作:①我们认真编制出招生海报。在海报中我们介绍了竹编社团办社宗旨、目的、目标及相关的制度和要求,分配了班级名额等;②规定了上课时间和地点。我们规定每周五下午第7、8两节课用来给初一、初二的学生上竹编社团课。学校还专门安排一个教室作为竹编社团活动室;③做好招生工作。学生参照海报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况报名,竹编社团管理的老师根据自己平时教学情况和班主任沟通,最后确定入社名单;④制作了点名册。每次上课时点名,若学生迟到或缺席,及时和班主任联系,以防学生无故旷课;⑤制定教学计划。每学期我们竹编社团都有不同的教学计划,从最简单的挑一压一、挑二压二到比较复杂的菊花底,再到较难的六角眼。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按照自愿原则,让他们分成不同的几个小组,自主挑选编织项目,分层教学;⑥挑选好苗子。因鄞州区和宁波市每年都有一次劳技现场操作比赛,我们每年都从竹编社团挑选几個心灵手巧的学生,经过培训,让他们参加劳技比赛。从历年比赛结果来看,我们的做法是有效的;⑦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每次活动,我们都有拍照。每学期的点名册、招生海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期总结等,我们都会装订成册以作为资料上交教务处;⑧做好宣传工作。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更好地搞好竹编社团的管理工作,为了扩大竹编社团的影响,我们每年在校内都有一次竹编作品展示、一次竹编获奖作品展示(作品写上编织者姓名、班级),我们甚至把学生的作品选送到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大厅展出,以扩大我们的的影响。学校还专门为我们竹编社团设立了竹编作品陈列室;⑨适度奖励。我们规定:在竹编社团表现好的学生可推荐入团,在区市级劳技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及其班级都可以在学校政教处学期末的考核中加分,这样以学生就会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竹编社团活动中。
我校竹编社团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大量的成绩。竹编社团成立于2009年9月,至今已有近8个年头。我校竹编社团被鄞州区非遗馆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教学传承基地。我校竹编社团参加了2014年鄞州区优秀社团展演活动。2014年我们的竹编作品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大厅展出,深得广大市民的喜欢。自社团成立以来,每年我们都挑选一些学生参加鄞州区、宁波市的劳技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每年都多名学生荣获鄞州区、宁波市劳技比赛一等奖。2013年宁波日报、鄞州日报对我校竹编社团进行了报道。2016年5月竹编社团3名学生代表我校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全国教育综合实验区“初中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荣获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中国教育时报也进行了报道。2016年6月竹编社团获鄞州区精品课程荣誉。
教育部综合教育指南纲要(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规定:劳技教育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学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与技能广泛应用与生活。要克服脱离学生现实生活、采取单一的学校教育途径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倾向,强调学生的生活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是以实践性为第一原则。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合作”“创作”“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工艺竹编非遗项目过去主要依靠师徒家庭方式学习传承,当它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后,使这项传统工艺多了一个学习传承的途径,大大有利于传统竹编工艺的发扬光大。非遗竹编工艺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也大有裨益。这不仅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可以说这是双赢的做法。
如何充分利用身边的区域优势资源,将濒临失传的竹编工艺项目引入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堂,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锦上添花?
为此,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我们将学生按自愿原则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包括询问父母亲戚、走访老艺人、打电话、上网查资料等。经过一个学期的精心调查研究,学生得出以下结论:鄞州区境内当下专门从事工艺竹编的人已经非常之少。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二十年后非遗项目工艺竹编可能在鄞州区境内消失。学生调查得知,鄞州区工艺竹编大镇——塘溪镇,八十年代初有工艺竹编加工厂几十家,其中有几家规模较大的厂从事竹编出口外贸生意,当时在塘溪镇从事工艺竹编的艺人多达数百人,像塘溪镇东山村几乎家家做竹编。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服装、机械、电子、外贸等行业的不断壮大,大量的传统竹编艺人被迫改行。竹编工艺行业一片萧条。最后仅剩下几个年龄大的、不易改行的老艺人,年轻人根本不愿学习工艺竹编项目。学生调查以后,心痛不已,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竹编技艺,为非遗传承出点力。其次,取得校领导的支持。2009年9月,我校校长了解情况后,主动和鄞州非遗馆取得联系。双方通过协商,我校成立竹编社团,非遗馆将我校的竹编社团定为区非遗竹编项目教学传承基地。非遗馆拿出每年一万五千元左右资金用于社团的教学。自从我校引入工艺竹编项目以来,历任校长及相关领导都给予大量的支持,无论从资金、人员安排、课时的协调、学生的挑选、工具的购置等方面。可以说,没有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姜山镇中学竹编项目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第三,挑选技能高超、认真负责的竹编师傅。我们积极和鄞州区非遗馆联系,时任馆长陈素君向我校推荐了宁波市唯一一位省级竹编工艺美术大师叶良康师傅。从以后的教学情况看,叶师傅从事竹编工艺50余年,酷爱竹编工艺,不仅技艺精湛,而且教学十分认真,对学生非常有感情。第四,做好日常管理工作:①我们认真编制出招生海报。在海报中我们介绍了竹编社团办社宗旨、目的、目标及相关的制度和要求,分配了班级名额等;②规定了上课时间和地点。我们规定每周五下午第7、8两节课用来给初一、初二的学生上竹编社团课。学校还专门安排一个教室作为竹编社团活动室;③做好招生工作。学生参照海报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况报名,竹编社团管理的老师根据自己平时教学情况和班主任沟通,最后确定入社名单;④制作了点名册。每次上课时点名,若学生迟到或缺席,及时和班主任联系,以防学生无故旷课;⑤制定教学计划。每学期我们竹编社团都有不同的教学计划,从最简单的挑一压一、挑二压二到比较复杂的菊花底,再到较难的六角眼。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按照自愿原则,让他们分成不同的几个小组,自主挑选编织项目,分层教学;⑥挑选好苗子。因鄞州区和宁波市每年都有一次劳技现场操作比赛,我们每年都从竹编社团挑选几個心灵手巧的学生,经过培训,让他们参加劳技比赛。从历年比赛结果来看,我们的做法是有效的;⑦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每次活动,我们都有拍照。每学期的点名册、招生海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期总结等,我们都会装订成册以作为资料上交教务处;⑧做好宣传工作。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更好地搞好竹编社团的管理工作,为了扩大竹编社团的影响,我们每年在校内都有一次竹编作品展示、一次竹编获奖作品展示(作品写上编织者姓名、班级),我们甚至把学生的作品选送到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大厅展出,以扩大我们的的影响。学校还专门为我们竹编社团设立了竹编作品陈列室;⑨适度奖励。我们规定:在竹编社团表现好的学生可推荐入团,在区市级劳技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及其班级都可以在学校政教处学期末的考核中加分,这样以学生就会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竹编社团活动中。
我校竹编社团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大量的成绩。竹编社团成立于2009年9月,至今已有近8个年头。我校竹编社团被鄞州区非遗馆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教学传承基地。我校竹编社团参加了2014年鄞州区优秀社团展演活动。2014年我们的竹编作品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大厅展出,深得广大市民的喜欢。自社团成立以来,每年我们都挑选一些学生参加鄞州区、宁波市的劳技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每年都多名学生荣获鄞州区、宁波市劳技比赛一等奖。2013年宁波日报、鄞州日报对我校竹编社团进行了报道。2016年5月竹编社团3名学生代表我校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全国教育综合实验区“初中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荣获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中国教育时报也进行了报道。2016年6月竹编社团获鄞州区精品课程荣誉。
教育部综合教育指南纲要(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规定:劳技教育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学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与技能广泛应用与生活。要克服脱离学生现实生活、采取单一的学校教育途径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倾向,强调学生的生活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是以实践性为第一原则。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合作”“创作”“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工艺竹编非遗项目过去主要依靠师徒家庭方式学习传承,当它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后,使这项传统工艺多了一个学习传承的途径,大大有利于传统竹编工艺的发扬光大。非遗竹编工艺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也大有裨益。这不仅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可以说这是双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