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TO到CPTPP: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来源 :国际商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贸一体化与区域经贸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贸发展的两大潮流,是国际经贸一体化在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发展形式.全球经贸一体化以多边贸易体制为基础,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世界贸易组织(WTO).WTO现已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在促进贸易发展、维护规则权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加入WTO是国家改革开放的里程碑之一,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与此同时,区域经贸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尤其惊人,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不同区域经贸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在诸多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以高标准著称的CPTPP是目前最受世人瞩目的 区域贸易安排之一.在WTO目前陷入改革困局的情况下,CPTPP客观上成为当今国际经贸规则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标.中国理应尽早争取加入CPTPP.中国参与全球经贸体制治理改革将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更明确和有价值的政策导向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企业效率源泉、产权关联度和改革成本三个维度,提出实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思路,重点考察“内卷化”特征下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式选择.结果发现,在劳动边际产出不变的条件下,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能够克服行政式裁员的产出损失和私有化改革的国有经济占比下降问题,实现产出增长,而且能够促成员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共赢格局,因而是一种较优的改革方式.基于此,文章从效率界定、改革领域、关键变量、机制建设和改革方式等层面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建议.
寻求和探明共同富裕的本真意涵与实现路径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叙事的始终.唯物史观叙事中的共同富裕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为逻辑支撑,以劳动正义为逻辑线索,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性解构提供了依循、启发了新知.“人民主体、共产党引领”的主体样态,“消除分化、弥合差距”的发生样态,“贯穿历史、呼应时代”的发展样态,“命运与共、共襄世界”的外部样态,是共同富裕理论样态的中国化表达.新时代中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应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改善民生、在强化分配制度保障中扩充中等收入群体、在宏
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变迁的根源在于当代资本主义制度,资本的本性推动着资本积累方式的变革,相应地改变着美国的国际贸易政策.鉴于此,文章从资本积累的逻辑出发,将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变迁作为研究的核心,构建“资本—劳工—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从劳工对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资本—资本的博弈、国家—国家的博弈三个层次探讨美国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决定过程,以期为改善美国新总统任期下的中美经贸关系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破解之道.
共享制造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协作方式,实现分散化或闲置资源和服务共享的制造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共享制造对交易双方、企业及整个制造业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按照资源的具体属性以及共享方式的不同,共享内容可分为软资源、硬资源、制造能力和相关资源服务四类;按照共享程度和阶段特征的不同,共享模式可分为直接资源共享模式、单平台型资源共享模式和生态圈式资源共享模式三种.为切实提高共享制造发展质量,中国应着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切实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数据是当今社会及未来数十年内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之一,也是企业相互竞争并力求垄断的重要资源之一.数据生产、存储和分析的大规模实现是提取数据价值的基础和前提.在自由市场条件下,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易于被少数寡头企业所掌握并形成数据垄断.平台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商业模式,平台型企业是数据垄断的重要载体.平台集数据产生、汇集、分析和应用为一体,具有网络外部性、用户黏性和高转移成本等特点,因此能够形成稳定性垄断.数据垄断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利润优势,还会进一步产生一系列的市场垄断行为,如算法共谋、差别定价和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内顾型发展”趋势日趋加重,全球跨境直接投资曲折前进,“东升西降、南起北落”的趋势愈发显著.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百年变局的系统谋划,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战略部署.跨国公司作为重要连接点、支撑点,在助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作用突出.新发展格局下,宜引导跨国公司把握新机遇,发挥产业升级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参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提升循环水平、提高循环质量、增进循环效益,加
2020年,中国与相关国家守望相助、携手抗疫,“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逆势前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襄互联互通,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对外投资逆势上扬,合作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丝路电商点亮突出,合作动能不断蓄积,展现出强劲韧性和生机活力.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多地体现在统计数据上的均等化,表象上的均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均等,在城乡间、不同群体间还存在“被均等化”现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地落实,需要提升其可及性,解决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具有地理可达性、服务可获得性、经济可承受性、品质可接受性等特征.因此,基于目标导向,从资源配置、提供方式、成本分摊、质量体系等方面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提
临空经济因其开放性、速度性与时空性的特点,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国临空经济区历经从无到有、从机场建设到临空经济圈建设,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模式.然而,中国临空经济区建设仍然面临区域临空运输能力不均衡、中、西部地区产业临空指向性偏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普遍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对此,应积极完善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多层次打造临空产业体系,多维度构建临空经济群,推动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较高的流通费用影响了国内市场流通机制的正常运行.文章试图从流通角度出发来研究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构建,一方面,通过对斯密定理的分析,理解流通费用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流通费用降低要以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为原理支撑.流通费用降低可以加快国内经济大循环,对此,应以技术创新助推以新基建和运输系统为核心的硬件建设、从政治高度抓牢以制度建设为导向的软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