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及微小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t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及创面组织中微小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18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4周后取稳定成模的16只糖尿病大鼠,于背部两侧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共64个创面.采用配对设计以脊柱两侧对称的创面配对,采用盲法(用红蓝两色标识rhGM-CSF或凝胶基质)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个创面;A组采用红色标签药剂、B组采用蓝色标签药剂.2组大鼠均每日涂抹药膏1次,厚度为3 mm,至伤后14d.伤后3、7、14d,大体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伤后3、7d创面愈合率.伤后3、7、14d,每组分别采集2、4、8个创面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面CD3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数据以吸光度值表示).伤后7d每组另采集6个创面组织样本行芯片检测,筛选差异表达明显的微小RNA,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后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功能富集分析.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或两样本t检验. 结果 (1)伤后3d,2组创面面积均明显缩小,肉芽组织增生明显.伤后7d,2组创面均进一步缩小,创腔基本被肉芽组织填平;A组创面缩小更明显,肉芽组织量多.伤后14d,A组创面基本愈合;B组部分创面仍存在少许创腔及结痂.伤后3、7d,A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1±5)%和(75±4)%,明显高于B组的(31±9)%和(71±4)%(t值分别为10.13、8.06,P值均小于0.001).(2)伤后3d,2组创面表皮细胞、内皮细胞、Fb均排列稀疏,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其中A组创面上述表现优于B组.伤后7d,A组创面表皮细胞、内皮细胞、Fb排列渐致密,炎性细胞浸润稍多于B组.伤后14 d,A组表皮完全覆盖创面,B组部分创面仍有炎性浸润.(3)伤后3、7、14 d,A组创面CD31和PCNA阳性表达(0.275 ±0.018、0.345±0.034、0.305±0.023,0.406±0.063、0.223±0.011、0.045±0.022)均较B组(0.222±0.020、0.229 ±0.018、0.197 ±0.015,0.324 ±0.039、0.162±0.012、0.018 ±0.020)明显(t值为2.281~9.652,P<0.05或P<0.01).(4)微小RNA芯片检测筛选,与B组比较,A组创面组织中上调的微小RNA有18个、下调的有13个.(5)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较一致.(6)KEGG信号通路功能富集分析显示31个差异表达明显的微小RNA中有4个参与MAPK信号途径,3个参与Wnt信号途径,1个参与TGF-β信号途径,3个参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途径,2个参与细胞周期途径,5个参与轴突导向信号途径,6个参与黏着斑途径,3个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途径,1个参与细胞外基质受体途径,3个参与黏着连接途径,1个参与细胞黏附分子途径.经揭肓,A组采用红色标签药剂为rhGM-CSF凝胶、B组采用蓝色标签药剂为凝胶基质. 结论 rhGM-CSF凝胶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引起皮肤组织中微小RNA明显差异性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进创面愈合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的靶点.

其他文献
2014年烧伤医学专家会员(终身成就奖)评审会将于2014年8月进行。申请者请在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网站(http://burns.cma.org.on/)或者《中华烧伤杂志》网站(http://www.zhsszz.org)“新闻播报”栏目中下载烧伤医学终身成就奖评审条例和2014年烧伤医学专家会员(终身成就奖)申请书电子版,并于2014年7月31日前将填写完整的申请书及相关证明纸质材料寄给
目的 与传统细菌培养法相比较,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检测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PA)的可行性. 方法 2012年1-12月,采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的96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应用传统细菌培养法鉴定为31例阳性(31株PA)、65例阴性.(1)将2株杂交瘤细胞分别接种于5只BALB/c小鼠腹腔制备抗OprH单克隆抗体,斑点印迹法检测抗体特异性,ELISA法检测抗体型别,间
目前我国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较为常用的是电解质胶体复苏公式,既往采用的基本为天然胶体,但由于近年来我国血源缺乏,人们逐渐应用人工胶体来部分替代天然胶体进行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具有代表性的人工胶体有明胶、右旋糖酐与羟乙基淀粉(HES).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一线抢救用药的明胶,在1978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存在高致敏性而宣布停止使用,但在我国没有禁止使用.1945年
患者男,65岁,因煤气火焰烧伤全身多处1h入院.入院时意识清楚,心率92次/min,呼吸18次/min,鼻毛烧焦,口咽部充血发红,创面分布于面颈部、前后躯干、四肢等处,其中双下肢创面呈焦痂状、部分有树枝状栓塞血管.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91%,其中浅Ⅱ度12% TBSA、深Ⅱ度18% TBSA、Ⅲ度61% TBSA.(2)中度吸入性损伤.根据参考文献[1]计算,该患者Baux指数为156,改良
创面修复是烧伤治疗的永恒主题,创面是烧伤炎症介质的主要来源之一,烧伤痂下组织和水肿液含有大量炎症介质,焦痂还含有“烧伤毒素”,是引起脏器损害的重要因素。能否有效加速烧伤创面的修复,是影响烧伤治愈率和治疗质量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局部应用枸橼酸抗凝行持续肾替代疗法(CRRT)已广泛运用于临床重症患者的救治,然而有关此技术在烧伤治疗方面应用的资料很少。该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此疗法在烧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同时观察其对凝血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影响。该研究的对象是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德国莱比锡St.Georg医院烧伤科局部应用枸橼酸抗凝行CRRT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所有患者。
患者男,30岁,双手及左足电击伤后2h入院.检查示: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心肺腹未见异常;双手掌多处米粒大小焦黄点状烧伤创面,左足第4、5趾背皮肤表皮结黄痂,痂周皮肤红肿、伴水疱.入院诊断:双手电击伤深Ⅱ度,左足电击伤Ⅲ度. 患者入院后监测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给予补液及保护心、肾功能治疗.体积分数为0.1%的苯扎溴铵溶液消毒足部水疱创面,碘伏纱条湿敷,每日换药2次,伤后3~5d左足第4
2014年4月17-18日,《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在江西南昌成功举行了“中华烧伤杂志主编工作会”,本次会议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承办。第四届编辑委员会顾问付小兵院士,主编黄跃生教授,副主编夏照帆院士、张国安教授,
目的 探讨活化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大鼠严重烫伤早期心肌损害的作用.方法 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白藜芦醇治疗组,每组8只.单纯烫伤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背部于95℃热水浴18s,制成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2组大鼠即刻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50 mL/kg)与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白藜芦醇10 μL(1 g/mL,50 mg/kg
2014年4月19日,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利用《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在江西南昌召开主编工作会的时机,同期召开了分会工作会议。会议由夏照帆主任委员主持,黄跃生、吴军、韩春茂、黄晓元、张国安、彭毅志、郭光华、王一兵、吕国忠、郇京宁、李宗瑜、牛希华、陈华德、刘毅、徐庆连、谭谦、王旭、朱雄翔、朱世辉、张红艳和唐洪泰等委员出席会议,孙永华、李国辉、陆树良、贾赤字等教授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