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根管消毒材料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106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氢氧化钙、甲醛甲酚、樟脑芬三种根管消毒材料在临床常见牙髓疾病治疗中根管消毒效果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常见牙髓疾病患牙共300颗,用双盲法随机分成三组,每100颗一组,分别为氢氧化钙、甲醛甲酚合剂、樟脑芬合剂进行根管消毒,观察临床效果。
  关键词:根管消毒氢氧化钙甲醛甲酚樟脑芬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130【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87-01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我院门诊2007-2010年来,因慢性根尖周病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年龄20-55岁。共300颗患牙,否认药物过敏史,无服止痛药。
  1.2材料。氢氧化钙糊剂(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甲醛甲酚(武汉大学口腔药物材料厂)樟脑芬合剂(上海运佳黄埔制药有限公司)
  1.3方法。300颗患牙用双盲法随机选取每100颗一组,分别为氢氧化钙、甲醛甲酚合剂、樟脑芬合剂进行根管消毒,术前常规X线片检查,显示各牙根管通畅,根尖有不同程度的阴影,病变范围小于5mm,患牙有不同程度的叩痛。常规开髓、揭顶、拔髓,对于急性发作的患牙置樟脑芬开放2-3天后复诊,扩根,生理盐水和3%双氧水相互交替冲洗后隔湿,棉捻擦干根管,根据分组分别置氢氧化钙糊剂(氢氧化钙粉与甘油调成糊剂用螺旋充填器送入根管),甲醛甲酚棉捻,樟脑芬棉捻于患牙。封药一周后复诊,复诊有自发性疼痛,叩痛,根管内有渗出,臭味的患牙均重复换药直至症状消失,后进行根管充填,根据需要进行冠修复。
  2疗效的判断标准
  分三级:1级,封药后无明显肿痛,复诊时无自发痛,无叩痛,根管内无臭味,无渗出;2级,封药后有轻度肿痛,复诊时有自发痛,轻度叩痛,根管内有臭味,有渗出; 3级,封药后有明显肿痛,复诊时有明显自发痛,复诊时有明显叩痛,根管内有臭味,大量渗出。
  3结果
  见表1。
  表1
  组别患牙数1级2级3级氢氧化钙(1)1008992甲醛甲酚(2)100511732樟脑芬(3)100484111统计学方法:用SAS软件,运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分析,三组药物疗效数据比较,统计量为45.564,P<0.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组1跟组2比较,统计量37.743,P<0.0001,有统计学差异;组1跟组3比较,统计量为38.174,P<0.0001有统计学差异;组2与组3比较统计量为1.203,P<0.27,有统计学差异。三组药物一级疗效的比率分别为89%、51%、48%,二级疗效分别为98%、68%、89%。
  4结论
  由此可以推断:氢氧化钙组的1级率高,消毒效果明显优于樟脑芬与甲醛甲酚组;氢氧化钙组、樟脑芬组的二级疗效率要明显优于甲醛甲酚组,甲醛甲酚组的疗效最差。
  5讨论
  慢性根尖周疾病指发生于根尖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多为感染根管内细菌所引起的,普氏菌,仆啉单胞菌,消化链球菌,真杆菌等根尖部出现的疼痛,肿胀,叩痛和窦道形成有关。[1]氢氧化钙对根管内多种细菌有杀伤作用,并可渗入牙本质发挥杀菌作用,效果明显,且刺激性小、安全无毒,同时具有根尖诱导作用,对尖周病损严重的病例可以促进尖周骨组织修复,并促进根尖孔的封闭。甲醛甲酚中的甲醛可与腐败蛋白质的各种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结合成无毒的物质,甲酚则可与腐败脂肪的产物结合起皂化反应,因此它可以除臭,杀菌。但甲醛甲酚有较强的毒性和刺激性,对根尖周组织有刺激,容易造成药物性的根尖周炎,为减轻对根尖的刺激可以蘸甲醛甲酚棉球以另一个棉球吸干后置髓室中,以控制过量使用。樟脑芬的毒性小,是一种作用温和,较好的镇痛作用和抗菌作用的药物,对于疼痛剧烈的根尖周病初就诊开随引流后可以置樟脑芬开放。三种药物均是目前临床常用根管消毒材料,根据上述研究,我们认为,氢氧化钙具备的抗感染、止痛、控制渗出、诱导根尖发育完成的作用,是目前临床上最理想的根管消毒药物。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78-28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点,评价超声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使用超声检测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观察组)及单纯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IMT分别为(0.91±0.31)mm和(0.68±0.15)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大剂量缬沙坦在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0例中、重度高血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氯沙坦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大剂量缬沙坦进行治疗。通过对比患者治疗成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3%,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X线胸片与CT扫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均给予患者X线胸片检查及CT检查,对两种方式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为91.84%,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为65.31%,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对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肺门区肿块的显示清晰程度明显优于X线胸片(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螺旋CT小肠造影和过去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小肠肿瘤45例患者分别进行螺旋CT小肠造影和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敏感性为100%,准确度为85%,采用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敏感性为95%,准确性为91%,两者联合准确性为99%。结论:螺旋CT小肠造影和传统气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260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产生不良反应患者,对其医疗记录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皮肤道和消化系统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比例较高,左氧氟沙星引发不良反应比例较高。结论: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后产生不良反应可能性,合理用药,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Doi:1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阴道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自然分娩的9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观察组则使用气囊仿生助产法,比较临床效果。结果:采用气囊仿生助产的观察组,产妇出现会阴裂伤的发生率仅为3.75%,远低于采用常规助产组的11.67%。此外,观察组四个阶段的产程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预防及治疗对社区慢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于我社区登记的238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19例,对照组进给予相应的降压对症处理,而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药物治疗等个性化的治疗措施,并进行了跟踪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干预时机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250例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患者按分娩时间分为三组,48h的60例为C组,统计各组产后新生儿收住院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肺炎率及各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产后住院日。结果:三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产后住院日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8 h 者,新生儿收住院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肺炎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贝那普利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高血压患者分为A1组(观察组 60例)与A2组(对照组 60例)。A2组: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A1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比A1组与A2组高血压患者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结果:A1组与A2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产妇5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纯行剖宫产术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产后病率、产后42d子宫复旧例数。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不影响产妇产后康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