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调查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纷繁复杂,信息化竞争也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后备力量,就必须要很好地运用信息时代的武器——计算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计算机的普及也同时考察了我们大学生的信息网络素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网络信息意识;二、网络信息能力。本文主要阐释了网络信息意识和网络信息能力方面的相关内容,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科学地揭示了当代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现状,并对如何应对这种现状做出分析。
  关键词:网络信息素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03
  
  一、网络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网络信息意识,即人的网络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计算机网路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网络上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网络信息意识。
  (一)大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意识
  下表就是我们对处在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在网络开支占其生活费比重方面所做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说明:其中大学生网络开支占生活费的比重(以月为单位),在每个阶段的比重中人数一个为单位。
  A:生活费500元以下/月,B:生活费500-800元/月,C:生活费800元/月以上。
  a:网络开支50元/月以下,b:网络开支50-100元/月,c:网络开支100元/月以上。
  (例如:Ba表示生活费500-800元/月且网络开支50元/月以下)
  通过调查表发现:整体来看,在接触计算机较多(每月的网络开支占生活费比重7%以上)的大学生人群中,所在地城乡比例53.8:100,而参照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城乡比例为54:100,对照两数据发现,农村生活、教育水平有较大提高,计算机普及率有较大上升。总的来看,接触计算机较多的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为60.88%,这一结果说明,目前多数大学生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接触率较高,网络信息能力逐渐增强。
  (二)网络信息安全与伦理道德意识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重要。它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研究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与伦理道德意识,我们做出如下调查:(表二)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九成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素养的认识较少;67.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息素质对自己不太重要,近半数的大学生上网只是为了消遣娱乐、在网络交流上展示自己,真正查找所需信息资源的大学生占43.5%,只有2.8%的人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污言秽语和不健康信息,91.62%的大学生会选择拒绝和批评;87.23%的大学生能够正确理性的对待网络,只有10.08%的大学生对重要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定期备份。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素质的了解比较少,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仍有一定局限性,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但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甄别意识较高,大部分能够理性的认识和对待网络。
  二、网络信息能力
  网络信息能力是人们利用相关的计算机检索工具,获取、处理和利用目标网络信息资源,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并实现交流与创新的能力。不仅是人们对网络信息决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网络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利用能力
  首先,通过设置问题一和问题二,来了解大学生对网络检索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影响因素。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网络检索知识有一定了解,具备基本网络检索能力,但对数据库检索的方法还不是很了解,很少有人能全面掌握网络检索知识。通过问题三和问题四,我们了解到78.1%的大学生使用三种以下的数据库,只有20.07%的大学生有意学过某项电脑技能,说明大学生的目前的检索技能还不是很专业化,网络信息获取能力仍需提高。
  其次,通过问题五到问题七,了解到83.6%大学生基本能找到目标网络信息,但在网络信息获取的时效性方面有欠缺;当遇到网络问题是,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如何解决,同时对于获取的网络信息,大部分学生会作为第一手资料使用。总体而言,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好,而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和利用能力有待提高。
  (二)网络信息的交流与创新能力
  分析:网络信息交流的载体的多样化使它与传统信息交流有着很大的区别,频繁使用网络的人开始逐渐丢弃了以前咬文嚼字的精神。现在网络信息交流方式主要是声音、图片、文字、录音、视频等,单纯的文字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从上表可以看出,大约64.95%的大学生自身频繁使用错别字或可以接受别人频繁使用错别字。传统信息交流工具是实物性的东西,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相比来说,网络信息交流的工具是虚拟的,就容易出现网络伦理道德的相关问题。尽管如此,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意识还是较高的。例如,有75.19%的大学生拒绝和批评网络交流使用虚假信息,91.62%的大学生拒绝和批评网络上出现的污言秽语和发送的不健康信息。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也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网络交流创新能力。有93.42%的大学生“可以接受”或者是“和他们一样”使用个性化表达方式。近来,网络上也纷纷涌现出很多富有创新性的词句:亲、给力、浮云等,还有一些语体:凡客体、微博体、淘宝体等。
  三、调查启示
  (一)进一步完善大学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通过上面的调查,不难看出:现在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比较单一,没有掌握全面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在信息检索方面对学生的培训不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检索了解相对肤浅。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C语言、VF等计算机课程,但大都是编程方面,对学生网络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
  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将信息检索的教学从计算机课程的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教学课程。同时整合学校图书馆、计算机实验室等相关资源,系统、全面的为学生提供网络信息检索教学。
  (二)加大信息安全的监督力度,提高学生信息保密意识
  网络上的QQ、MSN、微博等工具,方便了大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文件传递,但也带来了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很多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利益,恶意攻击和窃取用户的加密资料和文件,很容易造成网络信息泄密。因此,有必要加强信息安全的宣传力度,普及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要经常对自己的计算机进行杀毒,及时备份重要信息数据;在网上交流时尽量不要使用自己的真实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漏;不要随便进入不了解的网站,防止木马侵入计算机。
  同时,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完善网络信息监管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用户使用网络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安全。
  (三)加强学生信息鉴别和使用能力
  分析上述调查表,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为此,结合大学生所处实际环境提出两方面措施。
  1、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应该开展一些相关的网络信息鉴别和使用课程,并对相关的教学设施硬件进行优化。比如说,学校的图书馆查询系统。高校图书馆有大量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大学生在查阅传统的纸质文献之余,还可以充分利用此系统,通过学习,强化对信息的检索、鉴别和使用能力。
  2、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主动地加强这方面的能力,有意识地运用相关资源,并在课余尽可能多地接触计算机。
  (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素质
  当前,由于信息的伦理道德具有多元化(如在信息发布、广告、邮件、加密等方面),使网上的信息良莠并存。大学生无法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过滤,往往会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迷失自己。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互联网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一,要尽快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信息道德;第二,要严格管理,加强对网络信念的引导与监控,建立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办法,提高技术手段,增强监控的职能;第三,要在高校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成为弘扬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进,杨勇.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科学,2006,(8).
  [2]徐学峰,孟宪秋.大学生信息素质状况调查及信息素质教育改革探讨[J].现代情报,2007,(6).
  [3]夏昊.信息素养与网络利用状况研究_以武汉地区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1).
  [4]王颖春.影响网络信息检索效率的因素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7,(9).
其他文献
摘 要:少数民族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近3年的社会问题中,民族地区稳定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其中就涉及到西部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本文通过以西部少数民族教育为例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探讨,进而提出现阶段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后提出几条加快发展西部少数民族教育的建议,希望能够通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商务英语精读》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出发,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框架和实施步骤,并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案例,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精读》这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商务英语精读;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319-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蓬
期刊
摘 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质量評价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概述了各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及步骤,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15-02  一、引言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学校内
期刊
摘 要:每一届高校新生在入学之后都会面临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习问题”。从高中到大学这样一个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学生在学习方面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在学习态度的松懈、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兴趣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深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关对策,高校应该做好新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以及学科专业发展介绍,创新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作为高校新生应
期刊
摘 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造就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主要做法,探索实践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高职类院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但师生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但不管师生关系如何演化,教学相长应该是师生关系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师生关系;高职教育;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学生问题频发,思想政治教育难度越来越大。家长教育者角色淡漠、教育倦怠心理、与学校缺乏实际沟通以及輔导员工作实际的影响是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教育缺失的直接动因。应建立并完善独立学院与学生家长沟通长效机制,构建辅导员、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渠道及家长与学校主动沟通是家长教育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家长教育;缺失;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期刊
摘 要:金属切削机床是机械类学生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知识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通常以机床作为研究对象。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知识点散、杂,为使内容讲解做到深入浅出、形象易懂。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提出了以任务驱动、实践推动、角色互换、归纳总结等4种教学方法交互运用的新思路。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应用该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
期刊
摘 要:参照我国学者黄希庭等人归纳的大学生18种基本需要,结合开放式问卷,对高职学院1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需要极其多样,总体需要结构是积极向上的,需要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有相当部分学生在需要的层次结构上也存在着某些不容忽视的偏颇现象。因此,学生工作者必须正确对待和细心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对此,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知识欠缺、人文素养偏低的现状,提出要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分析和阐述了加强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