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动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肠球菌活性的影响,以及外排泵基因emeA的存在与耐药的相关性,以探讨主动外排作用在肠球菌耐药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 Compact)将临床分离的100株肠球菌鉴定到种,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对肠球菌的MIC,同时检测在加入利血平后3种药物MIC的变化情况,用PCR检测编码外排泵的基因emeA在100株肠球菌属细菌中的分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应用利血平后,肠球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都减低:环丙沙星耐药率从42%(42/100)降至28%(28/100),加替沙星耐药率从30%(30/100)降至17%(17/100),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从33%(33/100)降至23%(23/100);100株肠球菌属细菌中emeA基因的阳性率为55%,其中62株粪肠球菌中阳性者45株(72.6%),38株屎肠球菌中阳性者10株(26.3%);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株中emeA基因的阳性率依次为73.8%(31/42)、76.7%(23/30)、75.8%(25/33),敏感株中emeA基因的阳性率依次为41.4%(24/58)、45.7%(32/70)、44.8%(30/67);外排泵基因emeA在耐药株中的阳性率高于敏感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8.13,8.57,P均<0.005)。
结论利血平在体外可以抑制肠球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降低肠球菌的MIC值。肠球菌多重耐药外排基因emeA的存在与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具有相关性。(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2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