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乡野小蒜香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c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菜场买菜,一眼就看到菜摊上摆着的那堆根白叶青的小蒜。我满心欢喜地买了下来,捧在手里,清香、辛辣、夹杂着泥土芬芳的气息便扑鼻而来。想起小蒜的美味,我不禁垂涎三尺。
  在我的童年里,小蒜是春季里一道鲜美的野味。
  当春风柔柔地吹醒沉睡的土地,点点滴滴的春色就在乡村里铺展开来。草青了,树绿了,菜花黄了,桃花红了,把田野抹成了彩色。在田埂边、果园里、乡路旁,小蒜也挺直起倔强的身子,或一簇簇地拥在一起,或三两株散长着,装点着生机盎然的春天。
  我和小伙伴时常挎着竹篮,拿着小铁锹,去田野里挖小蒜。杂草间,不经意就会发现一撮绿叶曼妙的身躯,调皮地在春风里輕舞。挖小蒜的时候,先小心翼翼地将杂草拨开,左手紧贴着根部,轻轻把小蒜攥住,右手用小锹在其周围小心地挖,待泥土松动,稍稍用力往上一拽,一绺缀着洁白珍珠的绿丝条便呈现在眼前,然后把它宝贝似的放进竹篮里。直到我们的小竹篮都满满当当,双手沾满了微湿的泥土和浓浓的小蒜香味。



  乡野的孩子是贪玩的。挖了一会小蒜,小伙伴们玩起了扔铁锹的游戏,输了让赢家从竹篮里抓一大把小蒜,常有玩伴因输空了篮子而坐地大哭。不过没关系,擦干眼泪,大家一起帮忙,不用多长时间又可以挖上满满一大篮。
  等我们把一篮一篮小蒜提回去,母亲把小蒜洗干净,水灵灵的,更显根茎洁白,蒜叶翠绿,很是惹人喜爱。母亲抓上一把,切成碎末,倒进装了面粉的大碗里,加上水和盐,搅成糊状。再在油锅里倒入小蒜面糊,摊成薄薄的饼子,或是炒上一盘小蒜炒鸡蛋,出锅的时候,辛香浓厚,色泽诱人。食之满口生津,回味无穷。
  剩下来的小蒜,被母亲放到竹匾里晾干。这一绺一绺青青绿绿鲜鲜嫩嫩的小蒜,是经不了春日的暖阳下照晒的。随后,母亲把小蒜切碎了,撒上盐,用手搓揉均匀后装进坛坛罐罐里腌制。经过几天的贮藏,开坛的时候,小蒜那浓烈扑鼻的辛辣味,便在整个小屋里尽情地弥散开来。腌好的小蒜用来下饭,生津开胃,越吃越香,清贫的日子也变得有滋有味。
  腌渍好的小蒜还常被母亲用作炒菜的佐料。小蒜炖咸肉是家乡筵席上众人喜爱的菜品,油亮的咸肉,白的肥而不腻,红的瘦而不燥,肉的腊香与小蒜的清辣融合在了一起,足以让你口齿留香,回味无穷。除了炖肉,做红烧鱼时放些腌渍好的小蒜,鱼的风味更佳。4月正是青蚕豆上市的时候,在炒煮蚕豆时放入一些腌好的小蒜,青蚕豆吃起来也更加鲜香有味,我能一顿饭吃上两大碗炒青蚕豆呢!
  后来,我上了大学,又在城里安了家,想吃什么菜市场上都能买到,唯独小蒜难觅其踪。母亲知道我爱吃小蒜,常常去野外挖了,精心腌制好托人捎给我。吃上一口,不仅香了我的嘴,更暖了我的心。
  时光如流水,母亲已故世多年,故乡也离我越来越远,一切都物是人非,唯有小蒜清香依旧,常常勾起我心底那缕淡淡的乡愁。
其他文献
从2011年确诊患有肺气肿至今,父亲与肺病相处,已经5年多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相伴的时间应该不止于此。病根可能早已种下,只是严重到住院并诊断,花费了漫长的时间而已。  追溯一下,父亲得肺病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事。从1982年起,他大部分的时间就是跟圆盘电锯相处。他那片小小的木材来料加工地,整日机器嘶鸣,锯末纷飞,粗粗细细的粉尘常年在空中飘荡。没有活儿的间隙,他又要修整锯条,将锯条锯齿朝上围成一
期刊
清人袁牧在《随园食单》中写道——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锅,煨煮宜砂罐。  作为一只吃货,需有味觉敏锐的口感。而作为一个在意“食而知其味”这件事的厨娘,有一只两只用得顺手的砂罐或是砂锅,则是必须的工作道具。  在说到我手边这只现任砂锅之前,还是想先说说它的前任,早年不得已殉职的那一只砂锅。  当初在旧金山湾区某个小型华人超市卖锅碗瓢盆的货架上初见前任砂锅时
期刊
有句话叫“君子远庖厨”,好些懒得下厨的男人爱拿这句话当托词,其实这话原意并不是下了厨房就失了男子气概。就像曹操,风云一世,临死前叨叨着分香卖履,婆婆妈妈地死去也不影响他被后人定性为“枭雄”,铁汉柔情反而让人动容。我周围一干女性同胞认为男人时不时下下厨,不仅不失男子气概,而且让人觉得接地气、有人情味。再说厨房里的事不管是谁都该略通一二,这是一种生存技能,明显能提高生活质量。  厨房里的男人,除去男厨
期刊
4  这时传来金枪鱼罐头的消息。我想象某一天使用那些罐头,这使我觉得非常愉快。当然,使用罐头得非常注意。我决不想让鲁道尔夫和我误食。如果我决定使用金枪鱼罐头,我要如何做呢?当然,我决不会真干的,我只是假设而已。在侦探小说中,用食品毒死人经常会出错,该死的人没有被毒死,不相干的人反而被毒死了。啊,这事情真是荒唐。我又不是杀人犯。  如果不是由于客厅窗帘,我可能永远也只是想想而已。窗帘已经用了20年了
期刊
有几年我迷恋收集古董瓷器,每逢周末就到英雄山大集上瞎转悠,也试着买点老古董。此前读了不少有关的书籍,自认为对历代瓷器特征、款识,不能说烂熟于胸,也基本能够把握;但真正面对实物,最初依然感到茫然。你想想,人家仿,仿的就是这些特征;仿得不像那是本事不够,认不出来那是自己眼力不够。  上世纪90年代,大集上还真有真东西,不像现在,几乎全是新仿的;那时候是真假参半,不过真假参半也挺麻烦,考较的就是眼力。济
期刊
话说老伴七十大寿那天早上,正是寒冬时节。  我一贯早起,拿出头天买来的一束扶郎花,姹紫嫣红甚有活力,插好;再拿出生日礼物:红色跑步鞋、红色的新年手账,当然还有每年一封手写的信。  把这些都放在最醒目的餐桌上面,候着。一般他会睡到自然醒,用膳。那天也是,起来出了卧室就看见了。不动声色习以为常,看完了信,说:谢谢老婆,小同学心真细。  然后,撤台,开饭,开始新一天。  70岁的生日仪式结束了,虽简单虽
期刊
儿子24个月的时候,女儿出生了,原本我妈打算过来帮我,但是因为签证不顺,所以我又需要请月嫂。  韩国对外国产妇免费提供一个月的月嫂支援,我去街道申请了,因为需要照顾两个孩子,所以这次请的月嫂是入住型的,24小时服务。  晚上老公自己住另一个房间,我、月嫂和孩子们住一个房间,入住月嫂多了很多服务项目,需要陪我儿子玩,晚上要起床负责给女儿换尿布、喂奶粉。  这位月嫂同样年纪比较大,长了一副凶像,双眼皮
期刊
对大多数人而言,职业装似乎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职业装很容易就被打上万劫不复的标签:呆板啊,老气啊,一成不变啊……职业装真就这么刻板无趣吗?当然不是。  真正的高管们需要依托的更多还是西装、西裤,黑白灰,能在这其中解救她们的,才是真朋友。我愿意推荐美剧《傲骨贤妻》给她们。女精英们穿西装外套、修身连衣裙、羊绒长大衣……却依然不妨碍此剧成为时尚经典。那些不假思索就给职业装打上“七宗罪”的姑娘,且慢下断
期刊
在美国没见过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不是说美国人不玩封建迷信这一套。算命占卜跟行医治病一样,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活动之一,而且永不过时。  新奥尔良盛产女巫,美国别的城镇也有灵媒。灵媒们有自己的工作室,开门问诊,跟牙医差不多,只是不知道收不收保险。此外还有看手相的,读茶叶的,以及占星师——老布什总统的夫人据说就是占星术的忠实信徒。  我在本地广播里听到过一个节目,听众打电话进来,跟灵媒描述刚离世的亲人的
期刊
去年春天我受聘于上海一家公司,便计划开始租房。都说法租界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法租界,我对上海的了解和喜爱也多半限于这个区域,自然就从这里开始。  “姐想看什么风格的?”  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形容,便只能报上预算,然后从第一家看起来再说。  最先接触到的中介,是法租界里随便散步遇到的街头公司。业务员小哥们即使烈日炎炎,也都着深色西装,坐在大功率空调的屋里还好,一出门,衬衫很快就粘在背上了。他们带我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