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yu0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没见过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不是说美国人不玩封建迷信这一套。算命占卜跟行医治病一样,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活动之一,而且永不过时。
  新奥尔良盛产女巫,美国别的城镇也有灵媒。灵媒们有自己的工作室,开门问诊,跟牙医差不多,只是不知道收不收保险。此外还有看手相的,读茶叶的,以及占星师——老布什总统的夫人据说就是占星术的忠实信徒。
  我在本地广播里听到过一个节目,听众打电话进来,跟灵媒描述刚离世的亲人的年龄、样貌、人品。灵媒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帮他们和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交流——有的已经飞升天堂了;有的心愿未了,还在徘徊;有的给电话那头的亲人捎带一句来不及说的贴心的话——结尾总是观众泣不成声地说:“是的是的,就是他/她,他生前就爱这么说话。”打电话进来的观众几乎都是女性,灵媒听声音却是位中年男子,声音浑厚,语调低沉,冷静,信心十足,像网易公开课上做演讲的科学家。



  美剧《广告狂人》里的Betty和罹患绝症的女朋友喝茶,一个吉卜赛女郎过来帮她们看茶叶,模棱两可地读出Betty未来多桀的命运。剧末Betty也身患重症,和那一段算命的插曲遥相呼应。这种“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叙事让我想起《金瓶梅》和《红楼梦》。美国60年代的纽约,吉卜赛女郎走街串巷在咖啡馆里揽客的运营模式却让我想起在国内见过的算命大师们。
  回国旅游,我发现算命大师是中国不可或缺的风景。
  去青城山那天下着小雨,旅游淡季,没有多少人。天师洞是个道观,道观里有个道士,头发梳成一个髻,对面坐着个精瘦的小伙子,认真地听道士算命。道士说:“你胸口上是不是有颗痣?”小伙子说没有,道士说肯定有,“你解开衣服我看看”。小伙子有点犹豫,道士轻舒猿臂过来帮他捞起衣服,说,“又不是姑娘家,有啥子不好意思的嘛”。小伙子从了,道士说你看你这儿不是有颗痣?然后还问: “今年你们家是不是有人做过手术,你妈妈?你姑妈?你奶奶?”我心想这小伙子家的女性长辈真倒霉,这牛鼻子空口白牙咒人家。
  大概是人少,道士算命非常敬业,小伙子也听得很认真,频频点头。雨滴滴答答地从洞口滴下来,像是穿越回武侠小说里,看得人莫名平静,也许算命也是一种心理治疗。
  去武汉玩,在归元寺旁边的素菜馆吃饭。说是素菜,却比五花肉还油腻。我起身去帮孩子买点心,听到隔壁饭桌几个大妈在讲因果。原本以为是算命讨生活的江湖术士,结账时发现其中一位侃侃而谈者款款起身来收钱,服务员小妹管她叫“老板”。
  好奇心大起,去洗手间时抓紧时间问人家是不是饭店还附带算命的服务。老板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中年妇人,满面红光,剩下的一只眼睛精光四射。用颇标准的普通话说自己不是算命的,因为几个老主顾知道她是修行的人,所以来问问因果。我让她帮我看看面相,她打量了一下我,问过我的出生年月,说:“你是个很朴实的人,常用真心待人,以为别人也用真心待自己,因此常常吃亏。”并补充一句说: “其实你骨子里又是個很清高的人。”
  听得我大为受用,细想其实没多少逻辑,不由得佩服她绕着弯弯拍人马屁的工夫。谁都难免顾影自怜,偶尔甚至欣赏自己充当受害者的那部分——全世界都对不住自己,不够精明,受人欺负,总是吃亏。故此她那几句话放之天下皆准,没有人听不进去的,有谁会介意别人帮自己说公道话?难怪张爱玲说,不论多刁钻刻薄的妇人,算命的人只要一句“你就吃亏在做人太直”都可以打发。
  我怀疑自己长了一张容易招惹算命先生的脸。第一次算命,我还没上小学,可是已经记事了。我还记得算命先生是妈妈特地到镇上找的,我依偎着妈妈,坐在外婆家的八仙桌前,把手伸给算命先生看。算命先生是个中年妇女,佝偻着背。算命的人说话的时候永远带着十足把握。她跟我妈说“这个幺妹中年会很辛苦,不过晚年命还可以。”到现在我的中年已经都快翻篇了,有时候觉得很辛苦,有时候觉得很清闲,也不知道她是算准了还是没算准。让我疑惑的是我外公虽然是旧社会过来的,却从来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迷信,最不信“一命二运三风水”这一套。我父母是长在红旗下的一代,都受过点教育,他们的宗教是数理化。我妈怎么会这么郑重地找人帮我算命呢。还就帮我一个人算。
  大学的时候同朋友去玄武湖玩,有个大姐围着我们走来走去,眼光在我脸上扫过来扫过去,一副忍无可忍的样子,终于冲着我走过来说:“我帮你算个命吧。”我说我没钱,她说不要……多少钱。后来她算了没有,算了些什么,我全不记得了。就只记得我很诧异:她为什么单单冲我来呢?
  据说命运是天机,泄露天机有遭天谴的风险。所以很多算命先生都号称是以自己的阳寿为代价,替别人点破命运的玄机,教人家避凶化吉。可是被算命的人呢?窃听了自己命运的机密,有什么奖励?会付出什么代价?
  对于算命这件事,我的态度跟善男信女烧香差不多。我不介意别人替我算命,只要价格公道,要是免费的那就更好了。大概对这些从别人口里说出来的自己的命运,不管算命先生的语气多有把握,也不管多么动听,我还是将信将疑吧。疑的成分比信的成分多太多,算命成了人畜无害的消遣。如果算准了,相当于还没进电影院就被剧透了关键情节,最大的惩罚估计是剩下的人生索然无味,恨不得提前退场;如果不准,喂,都说过价格公道了,还要怎样啊。
其他文献
最近迷上了朗诵,也学着主持人的音韵读了一首乾隆的复字诗:“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春日临窗写春字,春闺女子绣春罗。”  “像发春。”康娇点评。  恨得咬牙,但确实感到那个“春”字没有读好,于是再读一遍。  “这回不像发春了。”哈哈,终于得到康娇的肯定。  “那像什么?”  “像叫春。”  康娇一回家,就把脚往上一抬:“老公,漂亮吗?”  又是鞋子。“你又乱花钱了吧,家里都那么多了……”  
期刊
可可今年26岁,不尴不尬的年纪,老家同学工作相亲结婚怀孕生娃一条龙作业完毕,过起了标配的人生。自己自读书起便在一线城市,从开始的格格不入,不知所措,到如今的早九晚五,还是不知所措。  男朋友一个接一个地谈,更新的虽然不勤但是衔接紧密。为什么呢?从大学毕业之后可可就想早日嫁人生子,住进不再侵占一半工资的出租房,遇到知冷热的人,一起供个小房子,踏踏实实窝在一起。  可惜事与愿违,要么可可的温柔贤淑抵不
期刊
从2011年确诊患有肺气肿至今,父亲与肺病相处,已经5年多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相伴的时间应该不止于此。病根可能早已种下,只是严重到住院并诊断,花费了漫长的时间而已。  追溯一下,父亲得肺病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事。从1982年起,他大部分的时间就是跟圆盘电锯相处。他那片小小的木材来料加工地,整日机器嘶鸣,锯末纷飞,粗粗细细的粉尘常年在空中飘荡。没有活儿的间隙,他又要修整锯条,将锯条锯齿朝上围成一
期刊
清人袁牧在《随园食单》中写道——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锅,煨煮宜砂罐。  作为一只吃货,需有味觉敏锐的口感。而作为一个在意“食而知其味”这件事的厨娘,有一只两只用得顺手的砂罐或是砂锅,则是必须的工作道具。  在说到我手边这只现任砂锅之前,还是想先说说它的前任,早年不得已殉职的那一只砂锅。  当初在旧金山湾区某个小型华人超市卖锅碗瓢盆的货架上初见前任砂锅时
期刊
有句话叫“君子远庖厨”,好些懒得下厨的男人爱拿这句话当托词,其实这话原意并不是下了厨房就失了男子气概。就像曹操,风云一世,临死前叨叨着分香卖履,婆婆妈妈地死去也不影响他被后人定性为“枭雄”,铁汉柔情反而让人动容。我周围一干女性同胞认为男人时不时下下厨,不仅不失男子气概,而且让人觉得接地气、有人情味。再说厨房里的事不管是谁都该略通一二,这是一种生存技能,明显能提高生活质量。  厨房里的男人,除去男厨
期刊
4  这时传来金枪鱼罐头的消息。我想象某一天使用那些罐头,这使我觉得非常愉快。当然,使用罐头得非常注意。我决不想让鲁道尔夫和我误食。如果我决定使用金枪鱼罐头,我要如何做呢?当然,我决不会真干的,我只是假设而已。在侦探小说中,用食品毒死人经常会出错,该死的人没有被毒死,不相干的人反而被毒死了。啊,这事情真是荒唐。我又不是杀人犯。  如果不是由于客厅窗帘,我可能永远也只是想想而已。窗帘已经用了20年了
期刊
有几年我迷恋收集古董瓷器,每逢周末就到英雄山大集上瞎转悠,也试着买点老古董。此前读了不少有关的书籍,自认为对历代瓷器特征、款识,不能说烂熟于胸,也基本能够把握;但真正面对实物,最初依然感到茫然。你想想,人家仿,仿的就是这些特征;仿得不像那是本事不够,认不出来那是自己眼力不够。  上世纪90年代,大集上还真有真东西,不像现在,几乎全是新仿的;那时候是真假参半,不过真假参半也挺麻烦,考较的就是眼力。济
期刊
话说老伴七十大寿那天早上,正是寒冬时节。  我一贯早起,拿出头天买来的一束扶郎花,姹紫嫣红甚有活力,插好;再拿出生日礼物:红色跑步鞋、红色的新年手账,当然还有每年一封手写的信。  把这些都放在最醒目的餐桌上面,候着。一般他会睡到自然醒,用膳。那天也是,起来出了卧室就看见了。不动声色习以为常,看完了信,说:谢谢老婆,小同学心真细。  然后,撤台,开饭,开始新一天。  70岁的生日仪式结束了,虽简单虽
期刊
儿子24个月的时候,女儿出生了,原本我妈打算过来帮我,但是因为签证不顺,所以我又需要请月嫂。  韩国对外国产妇免费提供一个月的月嫂支援,我去街道申请了,因为需要照顾两个孩子,所以这次请的月嫂是入住型的,24小时服务。  晚上老公自己住另一个房间,我、月嫂和孩子们住一个房间,入住月嫂多了很多服务项目,需要陪我儿子玩,晚上要起床负责给女儿换尿布、喂奶粉。  这位月嫂同样年纪比较大,长了一副凶像,双眼皮
期刊
对大多数人而言,职业装似乎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职业装很容易就被打上万劫不复的标签:呆板啊,老气啊,一成不变啊……职业装真就这么刻板无趣吗?当然不是。  真正的高管们需要依托的更多还是西装、西裤,黑白灰,能在这其中解救她们的,才是真朋友。我愿意推荐美剧《傲骨贤妻》给她们。女精英们穿西装外套、修身连衣裙、羊绒长大衣……却依然不妨碍此剧成为时尚经典。那些不假思索就给职业装打上“七宗罪”的姑娘,且慢下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