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文化碰撞下多彩的音乐记忆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隆回县花瑶族群居住在巍巍雪峰山下,属于梅山文化核心圈。这个区域居住着汉族、苗族、侗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正因为如此多的民族文花的碰撞与交流,才成就了梅山文化的丰厚与绚烂。花瑶在与多个民族交流中,他们的文化也展现出神秘丰富的多样性特征,其重要的族群文化呜哇山歌是至今仍然保存着这种多样性特征的古老音乐记忆。
  【关键词】梅山文化;花瑶;呜哇山歌;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梅山文化与花瑶呜哇山歌
  梅山文化是指长江流域中游及以南,自古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文明文化形态,实质上在这广袤的长江流域中,核心的梅山文化圈在湖南新化、安化、隆回等湘中南等地。梅山文化信奉“梅山教”,这种古老的文化似巫似道,尚武崇文,杂猱在人类渔猎、农耕并原始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中。由于雪峰山地势险峻,梅山文化圈内交通闭塞,因此文化至今保存相对完好。
  梅山文化区域内即湖南的中南部,古称梅山,古代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是苗、瑶二族,宋代以后,大量汉族移民而入梅山,就成为以汉族为主的多个民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杂居地。据统计,梅山地区总共有20多个民族,汉族占90%以上。这个区域内,尽管各个族群的宗教信仰有着有着诸多差异,但是“梅山祖师神”是梅山区域一个典型的文化现象。花瑶族群文化中至今上山敬神,日常生活崇神等巫道傩色彩,印证了在梅山文化历史语境中,瑶族与汉族以及其他各少数民族之间密切的文化关系。梅山如此多的民族杂居,正式梅山文化神秘多彩的源码,神秘多彩的梅山文化是花瑶呜哇山歌多样性审美特征的源泉。
  二、花瑶山歌审美多样性表征
  花瑶呜哇山歌属于高腔山歌,由劳动号子发展演變而成,最初是花瑶人民们在山上、狩猎、伐木、砍柴、挑担及采草药的等等田间劳动时,为了寻求同伴或者驱赶野兽亦或消除劳作疲劳,二发出的呐喊和呼唤。呜哇山歌至今还流传着几千首,24个人韵脚,因为这种原生态的呐喊常常带有“呜呜哇哇。”的衬词,故名为“呜哇山歌”。呜哇山歌或诉幽怨,或急或缓、或高或低,曲调高亢古朴,蕴含着无尽的梅山文化的古风古韵。呜哇山歌是在多彩的梅山文化碰撞下的艺术结晶,显现出多样的审美特征。
  (一)巫神秘美——呜哇山歌传承着“巫文化”的神秘美
  在梅山文化碰撞之下,花瑶呜哇山歌显现出神秘的巫文化色彩。一方面,呜哇山歌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反应瑶族来源和迁徙(花瑶巫术咒语高腔调,瑶语称“霸卖热?”傩巫鬼神等。例如“一动鼓来一动金,震动三神土地神,呜哇……土地公公宽心坐,宽心稳坐震乾坤,呜哇……”,“打动锣鼓惊动神,震动山上土地神,莫听东边锣鼓响,莫听那边各种神,话难听,保佑一方享太平。呜哇……”
  花瑶呜哇山歌有些反映神鬼之类的具有较强的程式化特点,表现出较强的娱神特点、这类呜哇山歌,祭神仪式的进行与程序牵引着整个山歌的行进,使得仪式与艺术何为一体、难分难解。(1)安神仪式。花瑶山民信奉梅山教,凡是进林狩猎首先要安神,否则会惊动山里的神灵鬼怪坏了山民的阳春,所以歌师在开罗唱歌之前必须安神;(2)唱歌。安神之后,歌师就站在劳作队伍前面,边敲锣边唱。每天上山挖地、锄地劳作之前,歌师都要面对山野开嗓呐喊,以唱就是好几个小时不停歇、不换人,所以花瑶族歌师的演唱技巧堪称一绝。一首经典的呜哇山歌《一百只蜜蜂飞过街》:“一百只蜜蜂飞过街,就有九十九只冒回来,打发一只蜜蜂回去报个信……吃吃粑粑一翅膀呜哇呜哇噻,十八歌,少年乖,……呜哇呜哇……”山民一边劳动一边和唱呜哇呜哇。整个上午劳作时,只能演唱乖字韵的,因为其他韵脚在花瑶社会被视为开玩笑的,不适合在这正式的场合演唱;(3)送神。临近傍晚,一天的劳作结束,歌师歇喉收锣吟唱《送神歌》以鸣谢各方神灵。
  (二)情美——呜哇山歌诉说着“浪漫”的情感美
  尽管呜哇山歌源于劳动号子,但是其中不乏描写甜蜜爱情的,这些山歌诉说着一种含蓄又直白、委婉又火辣的情感美。呜哇山歌或平铺直叙表达自己炽热的爱情或含蓄委婉的运用比兴、比排、比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体现出一种即豪放又婉约浪漫美。平铺直叙,大胆表达爱意的有:“好唱好听是山歌,唱支山歌宽妹心。呜哇....哪只山歌不搭姐,哪只山歌不陶情,话来听,山歌无假戏无真。呜哇……。”“昨夜恋姐墨墨黑,手拿柴干亮木接。……”;比兴、排比的手法在花瑶呜哇山歌中极为常见,“深山老林路幽幽,郎有妻子妹有夫。呜哇……妹是蛤蟆地上跑,郎是天鹅白云游,十八哥啊……,一世婚姻不二收,呜哇……。”这是呜哇山歌典型的运用手法比喻。比兴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言之物,“田埂长草田埂青,连到好妹十上心。……呜哇”这里先言“田埂、草”再言及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正是花瑶呜哇山歌这丰富的表现手法,诉说着花瑶男女的浪漫情怀。
  (三)性美——呜哇山歌彰显着“坚韧”的精神美
  花瑶呜哇山歌蕴含着一种“坚韧”的民族精神。梅山后裔有一个别称即“梅山蛮”,“蛮”字就映射出当地居民的民族性格“倔强与坚韧”,这里一方面民风古朴醇厚、一方面居民野气十足、民性强悍。正因为这种“蛮”的精神文化,才孕育出湖湘大地众多杰出的人才。贺绿汀、魏源、沈从文、黄永玉、谭盾等等享誉中外的名人出生在这个充满“蛮”性的梅山文化圈,也正因为梅山文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蛮”性,才让他们的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花瑶音乐作为梅山区域保存较为完好的文本,好多呜哇山歌都折射出花瑶族群民族性格的坚韧与顽强,。“一声响雷地皮震,举起刀枪冲上阵,呜哇....不怕流血不怕死,杀死官军才安宁,呜哇......”这其中就表现了花瑶民族在抵抗官兵镇压时不屈精神,正是这种梅山后裔的“蛮”性,才让花瑶族群绵延至今。
  (四)曲美——呜哇山歌谱写着“独特”的乐美
  花瑶呜哇山歌的独特音乐美表现在歌曲的结构、节奏与旋律中。花瑶山歌歌词结构短小,整体方整有序,对称之中又有变化。歌曲一般前面几句都是规整的,但是到了山歌结束时总是常加一句:“十八妹(哥)来……”打破原来方整的歌曲结构,以求得一种变化,让歌曲具有一定的不规整性,体现出均衡与变化同意的和谐美。“我打起来,唱起来,唱的青山翠鸟飞起来,呜哇……唱的青山树木颠倒长,唱的河里石头浮起来,少年乖,唱得妹的丸心把公乖起来。呜哇……”
  花瑶呜哇山歌的节奏运用极其丰富,在表现歌曲内涵和山歌的旋律延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诞生之初作为一种劳作后的呐喊,带有很强的即兴性和随意性,正式这种随意性,让呜哇山歌遇山唱山、遇人唱人,为其旋律的变化带来很大的空间。短短的一小段音乐中,出现大量的节奏型在花瑶呜哇山歌中极为常见,花瑶呜哇山歌的旋律优美、音域在高音区流动,显得色彩鲜明靓丽。
  由于呜哇山歌产生的地理环境,山歌音乐悠长,曲调自由,山歌的音从小字二组经过一个自由延长滑向小字一组的c,形成华丽的音调形态,接下来的短短四个小结就用了四个自由延长的记号,充分显现了旋律的变化性。
  三、花瑶呜哇山歌审美多样性的价值
  隆回县花瑶呜哇山歌是梅山文化圈至今保存的音乐文化记忆,她多彩的审美特征是梅山文化区域内各民族文化碰撞的烙印,映射了无尽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呜哇山歌印痕着梅山文化的古风古韵、彰显着梅山人百折不挠的“蛮”性,诉说着花瑶人民的浪漫情怀,纯真而古朴,神秘而独特,是梅山文化碰撞下多彩的音乐记忆。
  参考文献
  [1]聂国红.刘怀保·音乐瑰宝——隆回花瑶“呜哇”山歌初探[J].中国音乐,2017.
  [2]董珞.胡南虎形山瑶族探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3]聂独席.虎形山花瑶呜哇山歌初探[J].黔南民族学院学报,2007.
  [4]杨果朋,李强.雪峰山区瑶族呜哇高腔号子歌的艺术特征及赏析[J].中国音乐,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大量风格迥异、情感丰富的歌剧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歌剧《白毛女》是新中国成立后所创作的第一部歌剧作品,具有宝贵的艺术价值,其中《北风吹》选段更是极为经典。本文将从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出发,基于对选段《北风吹》的音乐分析,浅析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歌剧;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期刊
【摘要】莫扎特在音乐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无数珍贵的音乐财富,在他如繁星般的音乐作品中,《女人心》是最闪亮的一颗,是他众多歌剧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是值得后人反复学习和研究的典例,《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正是选自这部歌剧。本文旨在以本首歌曲为例,从对其创作背景的研究及歌唱技巧、情感表达的分析,探讨如何加强对咏叹调情感的把握和处理,从而更确切地表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  【关键词】《年轻姑娘应该懂得》;女高
期刊
【摘要】在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对俄合作发展的大环境下,哈尔滨音乐学院于2016年3月正式获批成立,哈尔滨音乐学院以中俄合作办学为特色在高等音乐教育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中俄合作办学体现得最为突出的哈音管弦系的中俄合作办学情况、中俄教师配备、日常教学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对策等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表明,中俄合作办学有着师资条件优越、开拓学生视野等若干有利条件,同时在合作深度上尚需加
期刊
【摘要】在广东省音乐联考大纲中,调式调性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也是考生最怕面对的题型,本文分析了历年来高考的重点、难点和必考点,探究了考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笔者通过多年对音乐高考生基本乐理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技巧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历年来高考真题,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提升获取高分的方法与对策,旨在帮助考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快速提高基本乐理水平,为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输送合格的新生。  
期刊
【摘要】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堂欣赏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多以介绍创作背景、听辨主题旋律、哼唱主题旋律等传统方法就草草了之。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和方式缺少思考和实践。多元化教学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欣赏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多感官感受音乐,提高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欣赏教学;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23.3
期刊
【摘要】对于一个国家的强盛来说,教育事业永远是百年大计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实现了新发展,尤其是为能够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对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提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的新要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映照下,传统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自然也就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同于中小学其他学科的教育,民族音乐的教育更多时候是对文化的一个传承以及弘扬。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提升
期刊
【摘要】中学音乐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乐感审美为终极目标。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实质上是对原有教学体系的补充完善,对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教学应以此为契机,进行从内容乃至形式的优化升级。内容上应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对典型题材产生深刻印象。教学实施中应将音乐实践与乐理知识紧密结合,构建活泼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身心融入音乐之中。利用测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地对
期刊
【摘要】1973年,英国民族音乐学家、人类学家约翰·布莱金的著作《人的音乐性》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欧洲中心主义有关非欧洲音乐的偏见,给对非欧洲音乐的歧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该书自首版以来,迄今已被翻译成11种语言,然而直到2007年,此书才经中国音乐学人马英珺老师翻译出版。本文对此书的大致内容进行概述,并就笔者阅读此书的一些感想与启示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音乐性;音乐与人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期刊
黑龍江省音乐家协会“武汉加油”抗疫主题公益歌曲(2)
期刊
作者简介:顾小英(1967- ),女,汉族,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本科,二級演员,工作单位/职务:忻州师范学院舞蹈系/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戏曲表演、戏曲舞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