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乡土的幸福与疼痛(创作谈)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生活和工作在基层,在豫南的乡村与小城之问穿梭,为了安身立命,谋取生活的口粮。在较为清贫的生活背景下,免小了为柴米油盐费神,为世俗凡物劳心。以至,习惯了奔波,习惯了沉默和思考,习惯了用文字诉说和歌唱,在内心的高地坚守着一份单纯的喜爱,那就是对缪斯的钟情,以诗的形式来传达对人世的爱与认知,对生活的诉求、隐忍和期盼。
  一直坚信,乡土是我们的根。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牵系着情感的丝弦,在无数的日日夜夜,拨动着潜藏在灵魂深处的伤怀与感动。我愿意为之倾注汹涌的泪水,绽放激情的花朵,愿意做一个形影相随的忠诚守望者,守望她的所有幸福以及疼痛。诗歌,便成了我直面乡土的真情叙说和情感宣泄的最直接的方式。
  习诗二十余载,我相信,写诗的人终究是幸福的人。这种幸福可能来源于自然和自南随性,也可能来源于灵魂深处的痛苦、压抑、愤怒与不安。但当我们选择了诗,选择了以灵魂与乡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我们的生活注定要被山水诗意环绕,我们的心灵注定要选择对大地与天空的守望和飞翔,我們的生命注定以乡土为幕布,借清风明目,借泉流洗心,用第三只眼去观照五彩缤纷的世界,仰望蓝天、阳光与白云,俯视苦难、泪水与疼痛,发出属于白己的声音。也许我们的声音很小,会淹没于滚滚红尘,但所幸的是我们能够善待每一份人生的际遇,以自己忠实于内心的音调,认真地表达出热爱和憎恨,喜怒与哀乐,表达出操守与态度,立场和方向。
  当物质世界的喧嚣和利欲正日益消解着诗歌的崇高,当代诗人面临着的是前无所有的尴尬和困顿。每一个诗人应该清醒的是对诗歌本真回归和当代使命的担当。我们竭尽全力去做的应该是以诗歌的名义对社会生活进行诗意介入,证明诗歌之于时代的在场言说。在当今各种思潮涌动、观念多元化显现的时代,乡土的深厚、内敛,自然、朴真,理应成为一种精神的回归,成为一种小可或缺的价值取向。诗歌对于乡土的紧密联系和倾力介入,就是对乡土精神的深入传承和重新认读。
  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诗歌走人平民化的时代。诗歌降下了威仪和神秘,走人寻常市井巷陌。我想,这对于诗歌本身而言,是一个好现象。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小能白居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小食人问烟火。诗歌本身起源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之中,是口口相传的,是民问的,是人世的。乡土诗歌,正是以贴近民问,贴近群众,贴近社会底层的姿态,和行进中的乡村血脉相连,呈现出乡村时代和时代乡村的现实图景,散发出民问的气息,生命的气息,自然的气息,交织出寄寓精神原乡的情理经纬。在当代诗歌汹涌潮起,尤其是网络诗歌空前繁荣的形势下,我们的诗人应该学会自省和他省,保持自身的清醒,在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小忘叙写一批叩问乡土、直抵内心的现实力作,让诗歌为乡土代言,正名和立命,以期在泥沙俱下的诗歌海洋里找到现代乡土诗歌粼粼闪光的珠贝。
  当前,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乡村在日月嬗变,她原有的面目也在一天天地退隐和迷失。那些草根的农民,在城市挥汗打拼,他们力图融入城市、扎根城市,正在改变着或已经改变了自己原本的身份。他们逐渐丢掉了故乡。当他们离开乡村,却又小得小面对空巢的老人、留守的子女以及撂荒的土地,这些,早已让他们内心的天平深度倾斜。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就这样在乡村与城市之问挣扎、徘徊,寝食难安。光鲜有之,隐痛有之,美好和痛苦成为一双孪生兄弟。我们看到了为之欣喜的一部分,又小可避免地看到了让人揪心的另一部分。
  时常,一个人回到乡问,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回望蓝天白云,回望林木掩映、炊烟袅娜的村庄,回望金黄的麦地、碧绿的稻田,回望舞动的竹林、蜿蜒的河流,似有一场细雨轻轻洒落心空,压抑释放了,困顿解脱了,尘埃荡涤了,生命的枝头不由得抽出湿润而清新的叶芽来。无论岁月如何变幻,有一份源于乡土的亲近和热爱总是无法割舍,它已经融入到血脉之中,在我们身体和情感的深处奔涌不息。
  乡土原本离我们很近。
  岁月不居,世界日新。我们应该永远把乡土当作跪乳的母亲。那里的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心的家园。也许,立足人世的一切,都必将与乡土发生某种关联,丝丝缠绕,永无止境。而乡土,无疑承当了一个提供滋养的巨大胎体。
  守望乡土、感恩乡土、回馈乡土,本应是我们的初心所在。
  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把乡土烙印于心,融人诗行,在诗中完成对乡土的体悟与反思,以精神力量完成对乡村生存状态的观照和认知,幸福着她的幸福,疼痛着她的疼痛。用一份诗意阐释乡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传达朴素的热爱、执着的敬畏,美好的祈愿、恳切的担忧。让诗绐自己找到一条走进乡土、反观乡土的道路,让诗拉紧那根从故土放飞的风筝线,线的一头系着远方,一头系着山水田园、森林小溪,系着潮湿的鸟语、温暖的花香。
  小可否认,我们身上都有着祖传的农民的基因,那么,不妨选择从乡土出发,去探寻血脉的源头,去探寻崭新的世界。
其他文献
罗逢春  罗逢春,彝族,1986年生于贵州赫章,鲁迅文学院西南青年作家班第二期学员,民刊《走火》发起人之一,拖拉机诗歌沙龙成员。诗歌见于《山花》《青年文学》《民族文学》《诗选刊》《江南诗》《星星》等刊物,入选多个选本。  月亮的集小成  在古老的恋人那里  是一间新房子  照亮它,只能用甜咸的泪滴  在异乡人眼里  是一间老房子  让他抬头,让他低头  在孩子那里  盛来幻想中丰盛的晚餐  也藏着
无花而实。你说的  我不信!  不信没有含进嘴里的糖就会化掉  这其中丢失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构想  我相信人世间  有一种低调的美  巧妙的开放,华丽的凋落  果实,不是初心也不是目的  甜蜜风干在精致的盘中  每一颗都挤满未说岀的心事  每一口都是嵌牙的酸痛  云淡了,目光还在  风轻了,记忆还在  你留下石头  雕刻时光  我早已把自己楔入人间  多少风雨都洗不尽掌心的  古币,越经历指纹的摩擦
穿越鳞次栉比的间隙,山逃离了  打开夜的闸门,海回到梦里流泪  如果没有这个逼仄的隐喻  我早已忘却来处  亲人都在野外。接受过现代文明洗礼的我  徜徉在钢筋混凝土的花园里  开会,醉酒,发呆,一直坠入  五光十色的深渊。只是偶尔挣扎  涂鸦几行文字,试图与虚空对话  梦中醒来,书架上那枝东篱之菊艳若  夭夭桃花,睡意被彻底撩走,  无端地想起那年冷雨紛纷  爷爷坟上几粒早起的嫩芽  仿佛在传递有
十拍子(一)  六月雪,我不觉冷。太阳是不幸的  徒然照耀着北方,我幻想全世界都退去  省略了你  隔着另一条腿,隔着家乡  我若是凛冽,不赠你猩红色斗篷  以为奇迹,切除预设的段落。不动声色  来撞击,你我四分五裂。趁我有力气,躲入死角  你的发簪脱落。梦是野蛮的  痴人张开纸糊的翅膀,我看住火  重复这动作,围拢火。你求助水,实无他法  祈求冰。我不愿被灼伤,你的皮肤很干净  火用来取暖。南方
在你的墓前,我发现我在缩小,缩小  我会成为你身边的一颗小石子  一株小草,还是一片悲伤的落叶?  也许我会缩成一粒小小的甲虫  跳进你的小说,缩成一团  弗朗兹·卡夫卡,我瘦小的兄弟  你进不去的城堡  我也同样敲不开它的大门  孤独是我们唯一的粮食  你夹在胳肢窝的那把黑伞  一辈子都来不及撑开——也无须撑开  整个天空都在塌陷  几滴雨算得了什么?  墓园宁静得  听得见一滴血在什么地方流动
物资的匮乏  挡不住修渠的雄心  精神的富足  激发了劈山的宏愿  钢钎为笔  峭壁作纸  书写了时代画卷  风光无限  白云为被  岩石作床  圓了林县人民千年梦  天地可鉴  十万大军,风餐露宿  寒来暑往,奋斗十年  八十一位英雄,克难除险  永远在太行山上长眠  每一朵浪花  都飞扬着自力更生的故事  每一组岩石  都镂刻着艰苦创业的苦难  每一条渡槽  都回顾着团结协作的场景  每一个涵
正好有这张黑胶   喜欢这么说   好像我有很多张黑胶唱片似的   雨天听它   透過沙发、竹帘   就是俄罗斯的雨夜   我安于并不触碰   而一切近在咫尺   战争题材   后来,她   一定要写那个场景   当时,他沉醉于战争题材   和她讲他的电影,滔滔不绝   爱,生在了硝烟里   还有武器   请拿去我的命吧!   她笑着   那时,在心里,她真这样想
驻村之路  每一次交叉都像一个指向不明的坐标  但实际上我清楚自己的方向和去处  由西北往东南,逐渐过渡  G4、S339、S108、乡道002、宣卡线  最后是“村村通”  把我很形象的送进了一个叫胡湾的村部  ——一个总是沸腾着的漩涡  一趟总长一百公里且略显复杂的去程或归途  经过无数的路口、岔道,上坡和下坡  在路与路的交汇处都打有一个结  像一根无限延伸的绳索  它一定记录下了我的每一趟
临时空白  他一夜无梦,但并非失眠。黑暗中  茶杯沿的奶渍像一道玉痕一样闪闪发光。  “光和黑暗总是同等沉重。”他想  但所有的淡色都如此臃肿,比如  雨幕中“雪绒”的脸  (雪绒是一只已经老得不再适合如此轻快名字的猫)  风中的蒲公英(最好是龙卷风)  这些浅薄的家伙们总是在灵魂中力争着一席之地。  行动卓有成效,使他记起  很多年前骑着一辆“永久”去观赏扎染的丝巾:  黑皮肤的姑娘递给他一杯同
阿基米德点  你是几?我被蒙在鼓里的性别,暂且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  我在里面做的梦发生在同一天  或者更准确地说,都发生在同一个年代,但与它只保持  一些必要的联系,而非一定的距离  另一半则比它的价值还连续,短暂,所以会被牺牲很多次  但每一次都不会太多,比如说,两天,一晚,一顿饭,和无数次,够了吗?  我觉得,既然我们都到这里了,不如回去吧  我打开了一扇最神奇的门。是什么,在一棵树被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