艏艉型线对参数横摇薄弱性的影响分析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际海事组织(IMO)已初步完成了参数横摇薄弱性衡准的制定工作.为研究艏艉型线对参数横摇薄弱性的影响,选取实际航行中发生过参数横摇的C11集装箱船作为母型船,应用调整B样条曲面控制点的方法,通过改变母型船艏部外飘程度和艉框轮廓线升高高度,生成2个系列共8艘新船型,并对系列船型应用前期开发的参数横摇薄弱性校核程序进行参数横摇薄弱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船艏外飘程度增加或艉框轮廓线升高高度降低,将导致船舶在波浪中初稳性高变化幅值逐渐减小,船舶不容易发生参数横摇.
其他文献
为解决混合流水车间排产优化中企业较为关注的最大加工时间最小问题及设备负载均衡问题,引入综合评价指标函数,并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数学模型.改进了基本遗传-粒子群算法,充分利用了粒子群算法搜索速度快的优点及遗传算法搜索范围广的优点,且在算法寻优过程中引入随遗传与迁移代数自适应调整参数的策略,相较于原算法,改进后的算法有更强的跳出局部最优、保持活力的能力.基于汽车生产线数据对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及改进遗传-粒子群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综合评价指标函数与所需收敛代数上均优于普通遗传算法与粒子群
文中建立了水下航行器垂直面内机动水动力系数辨识模型,分别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SRUKF)算法,对模型中突出影响操纵性能的水动力导数进行了辨识.仿真结果表明:当首尾升降舵都采用幅值为10°正弦规律操舵,将水下航行器的状态参数作为测量输入,两种算法都有很高的辨识精度,与水动力导数试验测定值进行比较,SRUKF和EKF的最大辨识误差仅2.98%和0.91%.此外,由于水下航行器垂直面运动模型线性度较高,无论是辨识精度还是收敛速度,EKF算法的性能都优于SRUKF,更适用于线性水动
基于扭曲型材构件的几何特征,将腹板曲面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B样条曲面对型材腹板曲面进行建模,从理论上证明了扭曲型材构件腹板曲面的任意横剖线都是直线,且扭曲型材腹板曲面具有直纹面的特征,可以采用直纹面方程进行建模.算例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文中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弯拉强度试验、干缩试验及温缩试验,研究双向土工格栅设置于水稳碎石中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双向土工格栅加筋作用可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弯拉强度,降低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同时,水泥稳定碎石抗弯拉强度试验中小梁试件加筋前后裂缝扩展变化规律表明:双向土工格栅加筋作用能有效改变试件内部的应力分布状态.双向土工格栅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中能有效提高其抗裂性和抗变形能力,预防路面裂缝产生.
装配式T梁常用的纵向连接形式有竖直接缝、斜接缝、L形或阶梯形接缝以及齿块形接缝,文中主要研究斜接缝、L形接缝、齿块形接缝等三种接缝形式的构造变化对其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不同连接形式的桥梁进行有限元建模,通过改变接缝的主要构造参数,分析结构关键部位的应力和挠度,研究结构纵向连接主要参数变化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得到各种连接形式的优缺点和较优结构.
为了研究以贫水泥混凝土作为基层的刚性路面结构响应,铺筑了以贫水泥混凝土做基层的路面结构大型模型,在面层和基层层底安装了应变传感器,利用大型MTS模拟车辆荷载并对路面模型施加该荷载,检测面层层底和基层层底拉应变数据.应变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荷载作用在路面板长边边缘中部时,路面结构响应最大;在未设置底基层情况下,基层层底拉应变大于面层层底拉应变;在进行以贫水泥混凝土作为基层的路面设计时,基层层底应设置模量较高的过渡层,避免出现模量较低的垫层材料或者底基层材料.
针对四种典型工况,开展了轮印载荷作用下甲板板架结构动力响应数值仿真研究,讨论了不同工况下相同轮印载荷大小下甲板板架结构弹塑性响应,对比了每种工况下甲板板架结构的应力、应变以及塑性变形情况.结果表明:轮印关于纵向骨材对称纵向布置时,轮印载荷作用下甲板结构塑性变形值最大,此种工况最为危险.此外,针对轮印对称纵向布置工况的最危险情形,运用弹塑性设计方法,基于许可永久变形设计准则,得到了特定轮印尺寸和板架尺寸下甲板板厚设计曲线,并且给出了实际板厚设计案例.
煤矸石成分复杂,用于路面基层中存在压碎值偏高、施工易压碎、基层混合料强度偏低等问题.文中采用选择性破碎分选工艺制备煤矸石集料,研究了配合比、稳定类型对煤矸石集料路面基层材料的抗击碎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选择性破碎分选工艺能显著降低煤矸石集料压碎值及热值指标,制备出高品质的煤矸石集料.虽然与天然碎石相比,煤矸石集料制备的路面基层材料强度偏低,不过10%粉煤灰掺入后,在基层混合料中起到了缓冲作用,使得煤矸石基层混合料击实后的级配变化率降低41.8%,显著改善煤矸石集料路面基层材料的抗击碎性;同时
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类型和配合比是决定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掌握不同沥青混合料组成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和疲劳寿命的影响,以广东省仁新高速公路试验段三种路面铺筑方案为例,运用UTM-130多功能沥青混合料测试系统进行三种类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试验,以此试验获得不同沥青混合料组成下动态模量的变化规律,进而将不同温度和频率下获得的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运用至所建立的ANSYS有限元模型之中,通过分析得到了不同沥青混合料组成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和疲劳寿命.结果表明:不同的沥青混合料组成会同时对沥
通航隧洞由于其特殊的半封闭结构,当通风条件不良时船舶尾气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大量积聚,可能危害船员生命安全,引发水上交通事故.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关于通航隧洞内船舶尾气体积分数的排放标准,工程中一般多引用公路隧道的设计标准,其适用性有待考证.通过选取内河某一典型通航隧洞为研究对象,建立船舶尾气排放的三维计算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通航隧洞在不同通风条件和不同通航水位下,船舶尾气中CO气体和NO2气体的排放和扩散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各气体体积分数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自然通风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