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本开展角色游戏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的生活缩影,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表现出来,而幼儿也正是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相互的经验学习和分享,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最终使自己的经验获得提升。为了提升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感、愉悦感、成就感,我们在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以幼儿为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主题讨论活动,让孩子参与规划游戏主题、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游戏材料、开展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将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整理和提升,获得启示、灵感,再回到游戏中继续思考探索,使游戏水平不断提高,游戏内容不断丰富,从而促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为本
  一、游戏主题规划中的“以幼儿为本”
  游戏主题的来源广泛,只要是对于幼儿发展有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游戏的主题。
  (一)幼儿的兴趣需要
  在和幼儿相处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幼儿会在某一时期对某种事物或现象非常感兴趣,他们会利用一切时间进行谈论。与其让幼儿偷偷摸摸地讨论,还不如抓住幼儿的兴趣开展相关活动,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开学时,钱金唏爸爸妈妈的一个朋友来看望他们,因为爸爸妈妈不会做饭,所以基本上都是叫的外卖。钱金唏觉得这种就餐方式非常好,又方便又好吃,于是他每天都和好朋友聊关于外卖的话题。随着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作者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不出所料,很多幼儿都提到了“外卖”这个内容,于是就产生了“怎样开展外卖主题游戏”这个主题讨论,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需要准备外卖员的黄色马甲”;有的说“要给外卖员配备一部手机”;有的说“超市和餐厅可以送外卖”……然后,再一步步地准备游戏需要的材料、场地、服装。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并完成了“外卖小哥”接单、取餐、送餐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培养了与人沟通的语言行为习惯,发展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根据幼儿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幼儿园也会开展相关的游戏主题活动。例如开学初,针对小班幼儿哭闹的现象,幼儿园会在大班开展“我是哥哥姐姐”的游戏主题活动,满足大班幼儿作为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和爱护的愿望,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又如,大班下学期,幼儿园也会针对幼儿即将面对的小学生活,开展“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游戏活动,通过参观小学等经验的积累,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老师、小学生等角色,模拟小学生上课活动等,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了解上小学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为将来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二、游戏环境创设中的“以幼儿为本”
  游戏环境涉及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游戏区设置等物质条件的提供,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些物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联系,这些原本以教师为主创设的游戏环境,也可以让大班的幼儿一起来进行环境创设,幼儿在自己创设的游戏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体验到游戏带来的陕乐。因此,在游戏环境创设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是支持和引导幼儿发展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所需要的材料,并给予适当的建议,让幼儿创设的环境的呈现方式更合理、更美观。
  三、游戏材料投放中的“以幼儿为本”
  受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材料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媒介和支撑作用。
  在“丰收的季节”主题活动中,拾落叶、收集秋天、认识种子,孩子们积极学习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识,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秋天丰收的景象和自己对秋天的发现。我们幼儿园里的树特别多,秋天的落叶也非常多,每次园内散步,作者都会发现有很多孩子捡起地上的落叶,并且对边上的同伴说:“看,我这片树叶真好看,它是……”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捡落叶,何不顺水推舟让他们来玩一玩树叶?于是,在一次散步时,作者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捡两片比较特别的树叶。孩子们听了特别兴奋,在散步时捡树叶也捡得特别认真,挑挑拣拣好久才最终选定两片树叶。带回教室后,孩子们将树叶堆放在了一个小篮子里。关于树叶在游戏中的运用,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可以开设一个树叶商店,客人可以购买喜欢的树叶;有的说,树叶商店这个主意不错,树叶还可以拼贴组合起来变成漂亮的作品,可以请几个工人进行树叶贴画,漂亮的树叶贴画一定会有人买的;有的说,树叶还可以塑封一下变成标本,展览出来;有的说,树叶可以拓印,也可以用来排队。
  孩子们各抒己见,教师们采纳了大多数幼儿的意见,开设了一个新的游戏区:“树叶商店”。在这里,孩子们选择喜欢的材料对树叶进行拼贴、装饰、排队,制作好的作品展示在醒目位置,吸引了娃娃家和其他游戏区的小客人来参观购买。在游戏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将教师为主转变为幼儿为本,孩子们能够将单一的材料变换多种形式进行游戏,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能够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想法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索并付诸实践,给予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和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地成长。
  四、游戏活动开展中的“以幼儿为本”
  孩子们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属于孩子的,所以角色游戏很自然地融入了主题活动,成为幼儿主题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班幼儿发展较陕,即将踏入小学的他们,需要重点培养做事的计划性、责任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做好幼小衔接的各项准备。在大班的最后一个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中,“以幼儿为本”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小学,进入小学课堂,参加小学升旗仪式,对小学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在游戏中,便有孩子提出:“以前我们开了幼儿园,现在我们也来开一个小学吧。”大家对这个提议非常赞同。于是,作者抓住这一契机,提出:“既然开小学了,那么我们可以想得更周到一点,譬如给小学起一个名字,小学里有哪些老师?小学生要上什么课?”孩子们对“给小学取名”这个内容非常感兴趣,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以及投票,最终给学校命名“佩奇小学”;活动的后续部分,孩子们讨论出了几个他们关心的小学生活的内容:
  1.小学生要上什么课?2.学习用品有哪些?3.课间活动玩什么?……孩子们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经过一番调查,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生活也逐渐明朗起来,他们把自己的调查过程用拍照、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把它们安置在“小学”游戏区的墙面上。
  经过了第一轮游戏经验的准备,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角色游戏“小学”即将开展,但是孩子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1.幼儿园的课桌和小学的不一样。2.没有课本和课程表。3.不同的老师上课怎么进行轮换……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孩子们于是又一次进行了头脑风暴式的激烈讨论。他们决定开始第二轮的游戏计划和材料准备,根据能力和兴趣选择分组,有的布置“教室”环境,准备课桌椅;有的用画画的方式制作课程表、书本;有的甚至开始招聘老师……在一系列的准备就绪之后,“佩奇小学”开学了,看着孩子们坐在自己布置的“教室”里,拿着书本,跟着小老师认真地组织上课,教师们由衷地感到这才是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在这一游戏中,从名称的确定一计劃准备—游戏开展,孩子们经历了经验准备—材料准备—环境准备的整个游戏过程。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有意识、有策略地调整,起到了很好的支架作用。通过集体讨论方案,小组制订计划,分工准备材料,“佩奇小学”这一角色游戏很自然地融入整个主题活动中,成为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为线索,以角色游戏为依托,以角色为动力,将教师、幼儿和材料、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主体性、游戏性、教育性的统一。
其他文献
摘要: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持续的创新是时代现有的最大特征。目前社会发展的主题当中包含了文化的多元性,而我国的教育也逐渐地趋于深层面的改革,多元化对于早期教育来说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重要背景之一。本文的研究和讨论主要针对学前教育的多元教育来进行。同时还给出了三个方面的意见:第一,对于能够迎合幼儿特征的多元化课程模式进行确立;第二,针对能够迎合幼儿心理的多元化环境教育进行营造;第三,设置的教学内容也要具
【摘 要】幼儿教学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的方式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由于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绘本教学的方法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基于幼儿教学的现状,立足于幼儿发展实际,对绘本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进行简单探析,以期为幼儿教学发展助
“我是最美丽的,你看看我头上红色的王冠就知道!”“我是最美的,我在人类眼里象征着百年好合,这还不够吗?” “我是最美的” “我是最美的”……百花正在争论谁更美时,有一棵花却沉默不语。  “哎—”昙花叹了口气。瞧着自己那令人过目就忘的身体:绿油油的枝叶虽长得高大,却布满了灰尘,巨大的叶子虽然也不错,却是那样沉闷,绿色象征生机但没有了那一抹绚丽多彩的颜色,显得无比呆板。  “为什么我没有花呢?”昙花伤
小院新凉,  晚来顿觉罗衫薄。  不成孤酌,  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  别绪应萧索。  西风恶,  夕陽吹角,  一阵槐花落。
【摘 要】学生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对于某些知识,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掌握;理解能力稍微差点的学生,即使教师进行反复的讲解,他们有时仍然是一知半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建立有效的概念模型,让学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把知识形成的过程完整地在脑海中勾勒出来,这样就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数学知识;问题能力;联系生活;数学理趣  中
有人说:青春是短暂的,稍纵即逝;也有人说:青春是永恒的,它是一种跨越年龄界限的精神。  夕阳照射的微光里有鲜花的气味在发光,阳台角落里有夏蝉的残骸。夏蝉讴歌过一季便会死去,可青春却让我们在无法遇见时重现,宛如我们从来不曾告别青春。  那年,我们谁也不认识谁。  那年,我们从不同学校奔向这里。  那年,我们一起上演了一出青春剧。  终于相信时光。  谁的青春不迷茫,少年的叛逆也是青春的一抹色彩。  
由于要去上晚自习,路上又没有路灯,我每天晚上都要带上手电筒骑车回家。  一个晚上,天下着雨,我依旧打着手电筒回家。大概是电池不够了吧,灯光很微弱,我慢慢地骑着自行车,走在小路上。通向家的路要穿过一个阴森森的茶树林,通常我都是飞似的穿过去。  可是那天的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滑、越来越泥泞。我刚走到茶树林前,手电筒突然熄灭了。为了安全,我只得下来推着车走。  夜,漆黑的夜,雨在下,风在刮,弄得树叶“沙
我的奶奶头发花白,脸像个皱巴巴的苹果。她又矮又瘦,身体也不太好,老咳嗽,但她对我却特别好。  我七岁的时候,奶奶用她那竹竿一样的手拉着我去赶集。我们在马路上等车,黄奶奶送给奶奶一个苹果,奶奶舍不得吃,把苹果给了我。我接过苹果,像饿狼一样大口大口地吃。奶奶看着我,脸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她笑着说:“小孩子嘛,就应该多吃水果。”  车来了,奶奶牵着我的手上了车。奶奶一路上护着我。  到了集市,奶奶见我喜
脚蹬“安踏”,头戴遮阳帽,背起行囊,带着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骑一辆“老凤凰”,向乡村出发。转过曲曲折折的路道,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终于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呼吸着自由而清新的空气,拥抱着绿色的大地。  初三的时间走得太过匆忙,总喜欢这样停下自己的脚步,读点书,收获好心情。  “老凤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缓缓前行,路旁参差不齐的树木苍翠欲滴,以自己的方式生长着,阳光投下的绿荫铺满了整个小路。树上偶尔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精心挑选幼儿感兴趣的教学资源。民间音乐作为重要的艺术体系,符合幼儿教学的实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内容,有利于幼儿接受传统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真正推动学前音乐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审美;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