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白蛋白可以增强抵抗力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危重疾病的治疗中,白蛋白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并有“救命药”之称。但是,不少患者对白蛋白的作用存在认识误区,稍有不适,便要求输注白蛋白。事实上,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改善血流动力 解毒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在血浆中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维持血管和组织之间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不能自由出入血管壁,所以对胶体渗透压、血容量及水平衡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会导致液体丢失及血管内压降低。因此,静脉内输入白蛋白可从组织间液中吸水,提高血管内压,从而恢复正常血液动力。
  2.结合运输和解毒白蛋白另一个重要生理功能是结合并参与多种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和代谢产物的解毒。白蛋白含19个高纯负电荷,且分子结构有77%的螺旋份额,对多种无机和有机小分子具有高度可逆性结合能力,可产生强大的运输作用,如胆红素、脂肪酸、多种激素、金属离子和药物等。如果血浆中白蛋白的浓度严重降低,可能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胆汁淤积等,从而导致毒性反应。
  在临床上,白蛋白主要用于:①大面积烧伤24小时后;②急性创伤性休克;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④血液透析辅助治疗、血液置换治疗;⑤肾透析;⑥严重低蛋白血症伴腹水;⑦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⑧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颅内高压;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白蛋白不是提高免疫力的“营养品”
  白蛋白不能改善营养状况首先,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水解为氨基酸才可被机体组织细胞利用,合成所需的蛋白质。白蛋白分解产物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的重要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故营养价值较低。其次,从代谢角度来看,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白蛋白半衰期为20~22天,由于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的氨基酸,故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第三,输注白蛋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氮供应不足所致的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不足的问题。所以,白蛋白不能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营养角度看,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热能和氮的摄人不足所致。因此,要改善患者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应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与能量,如平衡型的氨基酸制剂,而不是白蛋白。
  白蛋白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与白蛋白分属不同种类的蛋白,球蛋白与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息息相关,而白蛋白并不参与机体抗体的形成,没有免疫功能。所以说,白蛋白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相反,白蛋白含有的一些成分,如微量α-1酸性糖蛋白,反而可以降低机体免疫力。此外,给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还可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有加重循环负荷、增高血钠等不良反应。因此,大家应改变“白蛋白可提高机体抵抗力”这一观点。
  什么是白蛋白?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场所,其合成速度与内环境的胶体渗透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等有关。血浆中白蛋白正常含量是35~40克/升。
  谣言 秋末冬初,输点“活血化瘀药”,可以“稀释血液”“疏通血管”,预防脑卒中。
  真相 输液“预防脑卒中”不仅没有得到科学、严谨、大规模的临床验证实,而且所输注的大多为“活血化瘀”药,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其他文献
前不久,京沪两地相继发生“号贩子倒卖专家门诊号”事件。“打击号贩子”“大医院挂号难”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引发又一次话题热议:面对“号贩子”,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看病有没有省时省力的方法?《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根据专家多年经验与心得,整理了一些看病“窍门”,望能为您的困扰解忧。  困扰:看一次病,搭上一整天  解忧:熟悉“高峰”规律,缩短“留院”时间  有统计显示,约2/3的患者在上午看病,另外1
目前,糖尿病依然是一种终身疾病。严格地说,现有药物对糖尿病的作用均不是“治愈”,而只是“控制”,都不能彻底解决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代谢紊乱等问题,患者仍面临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还存在不少疑问和认识误区,本文总结常见的几种疑问加以解答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老年“糖友”更好地控制糖尿病。  老年“糖友”常见的6大疑问  上海交通大学医
体重降了,肝功能好了,“痘痘”也消失了  最近的一次专家门诊,我的“老病人’小周姑娘来看我。她笑眯眯地拿出两个心形的粉红色小盒子捧到我面前说:“高医生,我结婚了,请你吃喜糖。这位是我先生。”看着这对幸福的新人,我也特别高兴。我发现,小周姑娘眼睛里透出的那份自信,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两年前,小周姑娘因为脸上长满“痘痘”,又发现肝功能异常来就诊。那时,身高1.62米的她,体重达到82千克,面部、额头
说到调脂药,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他汀类药物,它在调节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是药三分毒”,他汀类药物的“肌肉”副作用不容忽视,包括肌痛(肌肉疼痛或无力,不伴肌酸激酶升高)、肌炎(有肌肉症状,并伴肌酸激酶升高)和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有严重肌肉疼痛、肌肉坏死和肌红蛋白尿,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和死亡,肌酸激酶升高至少达正常值上限10倍,常达40倍。  4类人“肌肉”副作
疑问:  报纸上介绍一种从英国进口的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口服胰岛素”,号称效果完全有保证,可以代替注射用胰岛素。是否可信呢?  释疑:  山东省济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建华:  胰岛素在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了降糖药物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不过,目前胰岛素只能注射。而注射不仅会引起疼痛,还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所以,众多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对于“口服胰岛素”盼望
生活实例  老张是一名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效果一直不错。近日,他来到医生诊室,询问医生:“我天天吃麝香保心丸,吃多了,感觉舌头有点发麻。仔细看了看说明书,发现麝香保心丸组方中含有蟾酥。听说蟾酥有毒,我是不是中毒了呢?”  麝香保心丸含蟾酥,吃了会中毒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李慧洋李 剑  麝香保心丸是防治冠心病的常用药物,说明书上记录其常规用量为:每日三次,每次两粒。国家药品不良反
我国每9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通过新生儿筛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出生缺陷儿的生命质量。新生儿筛查的具体做法是:在宝宝出生后72小时采取足跟微量血,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疾病,从而在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进行干预,让缺陷宝宝尽可能达到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智力和体格。  上海:最早常规筛查,现有“4 1”  上海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我国最早开展的地区,每年有20万左右新生儿在产院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发,因脑出血、脑梗死导致肢体偏瘫的患者越来越多,且发病年龄越来越早,30多岁发生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不在少数。此外,还有不少因交通事故导致脑外伤而发生偏瘫的患者,也以中青年人居多。偏瘫以后,不仅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也是沉重的负担。  “拯救”偏瘫肢体:并非只有“功能锻炼”一条路  在偏瘫早期,患者的肌力、肌张力下降,甚至完全瘫痪
D——饮食和药物  一句话解读: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膳食平衡、粗细搭配、少食多餐,药物治疗要安全、有效、简单。  D,一是饮食(diet),二是药物(drug)。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离开饮食控制,单纯使用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在内)往往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新发病的中青年肥胖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脂肪肝,有的还有高尿酸血症。对于这部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数约为1.1亿,居世界首位。作为与膳食营养关系最为密切的慢性病之一,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控制一直广受关注。而在糖尿病治疗中,营养治疗(即饮食控制)是最基本和重要的措施,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水平决定了病情的发展。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调节好自己的饮食呢?《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遵循以下八个要点,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科学控制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