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娜悲剧命运的两重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q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娜不满贵族社会的虚伪及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勇敢地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真正的爱情,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但是安娜悲剧命运的形成也是极其复杂的,既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同时也与安娜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分不开。
  关键词:精神抗争安娜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她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具有摄人心魄的高贵气质。托翁的卷首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便暗喻安娜这一文学形象的特征,留给后世读者永恒的惊叹和沉思。安娜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纯粹的悲剧人物,而一切悲剧皆源于错误,这种错误也可能是客观因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主观意愿造成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就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从车站与渥伦斯基一见倾心的邂逅相逢,到彼得堡沙龙里心悦神仪的幽会;从不畏世俗压力的大胆同居,到充满爱恋与欣赏的欧洲旅行;直至卧轨自尽的最终结局,安娜以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一生划了并不圆满的句号。那么,导致安娜悲剧的原因何在呢?
  她的悲剧如果只是单纯的当时社会制度使然,那么,她的形象绝不会如此的魅力四射,耐人寻味。所以从安娜的本身来追寻悲剧的根源,也许会更有超时代价值。
  仔细分析安娜的精神世界,她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关于去看戏的立场上,表现了性格的极大叛逆性。敢于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追求合理,敢于以自己的行为来说明自己抉择的无可质疑。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看,安娜在离婚立场上的忧郁和徘徊,不能使婚姻呈现合法化、程序化,在无序中一直持续着。可对于渥伦斯基来说,无疑是一颗长期萦绕在心头不快的阴云。
  作为一个贵族,在婚姻上始终不能得到本阶层的认可和体认,这也是很致命的一个缺陷。从一开始,这种悲情的种子已经埋伏了,只是处于萌芽的状态,还不至于成为毁灭性的力量。从男女两性的角度来看,对于安娜这样纯情的女性来说,什么都可以承受,就是不能容忍冷落和被无视。爱,就是她全部的世界!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冒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重重的阻碍,以一个女性的坚毅与执著,以一个大胆的叛逆者的身份,在像整个社会伦理作一种反叛,一切藩篱都可以冲破,一切迷障都可以逾越。她能把儿子谢廖沙都丢下,可见其勇气和魄力!
  而对于渥伦斯基来说,一开始还勉强可以。可随着生活的继续,求新求鲜几乎是人性的软弱。尤其对于渥伦斯基那样政治性、社会性要求比较多的人来说,长期停留于呆板凝滞而没有亮色的家庭生活中,一旦爱中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日久生厌几乎是水到渠成之事。这样,随着渥伦斯基无法忍受被束缚在婚姻的枷锁之上和要参与多种社会生活的同时,矛盾的尖锐性将逐渐暴露出来。熊熊的烈火既能燃烧也能毁灭,能散发出温暖和光亮,同时也能造就灰烬和残骸。安娜这种烈火式的性格,在现实碰壁后走向悲剧几乎是一种性格的必然!
  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当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之时,安娜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传统伦理思想的制约和资产阶级情调的诱惑。她一方面囿于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一方面又想要过真正的情感生活,这就决定了安娜挣扎在道德和感情之间,徘徊在外部舆论和内心渴望的矛盾之中。因此,安娜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怎样使自己的个人欲求同社会现行的道德律令相协调?康德提出的这个二律背反问题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西方的文学大师们也都在孜孜不倦的探讨着这个问题。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性与爱、灵与肉、善与恶、激情与理智的冲突成为困扰人类的难题。安娜在追求其个人的爱情中,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这种强烈的个人色彩在安娜身上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形象身上,体现出古希腊文化的个人主义意蕴。
  作者托尔斯泰对这个形象显然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这种看法落实在对安娜结局的处理上,作者对安娜悲剧的刻画,在更深一个层面上揭示出其社会意义。一个真性情的人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热情,对人生抱着满腔的希望和追求,在用大胆率真的勇气和坚定毅力穿越重重雾霭争取自己的幸福,她对生活的要求只有爱和被爱。可生活注定对她开了一个不可理喻的玩笑。从与卡列宁无爱的婚姻,到与渥伦斯基短暂的幸福相处,再到与渥伦斯基产生敌意以至于再到无爱的可怕轮回,好像划了一个圆圈。
  托尔斯泰对生命的终极探求在其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体现得更为明确。他拷问生命的目的,无奈于时空的无限和生命的渺小,剖析生命的矛盾,寻找心灵的归宿。他向我们展示了新一代俄罗斯妇女身上所具有的伟大人格魅力,充满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安娜对自己的行为其本身应承担多大的责任?一个女性在挣脱枯槁生活去追求鲜活的新生活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社会在对于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自由的个案中,到底能给予多大的支持和宽容?用米亚赫基公爵夫人的话说:“她所做的是所有的人,都偷偷摸摸做的,而她却不愿意欺骗……”安娜对真实自我的认同和追求,这种精神上的执著和对心灵呵护的性格所呈现出的叛逆性,在一开始实际上就走的是一条精神的不归路。
  可以说陈腐的制度无疑也是绞杀安娜的一个刽子手。而拘泥在此潜规则下周围人们的行为方式,无疑也在充当着弑血者的角色。安娜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表现了她性格的正直、坦率、勇敢和精神的崇高,展示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人物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我们看到安娜追求人性、张扬人性的解放,但是落后的时代必然产生悲剧,安娜是时代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 李晓辉:《安娜悲剧性格的社会原因》,《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作者简介:崔为,女,1965—,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工作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有不少女杰,调台鼎鼐,与男子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烹饪文化. In ancient China, there are quite a few female creations and T’ai-t’ao Ding-t’ao. Togeth
我是78岁的老人,患结肠癌已有13年,仍健康地活跃在癌症康复和摄影战线上。13年前,我曾在一年多时间内开过三次刀,化疗四个疗程,病危通知下了两次,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是靠输营养
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表现主义文学大师。他与他的作品被世人称为文学的无解方程。本文以卡夫卡畸变的性格、断裂的婚姻、偏激的遗嘱、
2011年上半年中国的游戏圈可谓轰轰烈烈,号称次时代的《墨辰变》,巨人大作《征途2》,网易的《倩女幽魂》等等,转眼半年过去,下半年中国游戏圈又有哪些游戏让我们期待呢?最终
摘要 作为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后现代主义相遇后碰撞出了文学思潮与理论的新火花。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主导的、各种文学思想争鸣的时代,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将在各自发展的同时,频繁交流,相互影响、渗透,超越各自的理论框架与体系,构建出一种和谐发展、互惠互利、相得益彰的思维模式,进而引导时下的文学思想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本文阐述了家境贫困对美丽的苔丝所产生的巨大压力,是她走进悲惨命运的第一步。论述了封建的社会道德观是苔丝苦难生活的必然;解析了苔丝与阿历克迥然不同的人格和人生观以及
冰箱内有臭味是使用冰箱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市场上虽售有冰箱除臭剂,但使用一段时间后,脱臭效果即大打折扣;在阴雨连绵的季节里,使用效果尤其不够理想.这里介绍一种简便易行
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1922—)是“新小说派”的领袖。他的小说《窥视者》(Le voyeur)出版于1955年,引起了文坛上的一场激烈的论争。虽然他的创作受到了传统
根据Ovum欧文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光纤组件市场于2011年第二季缩减了两个百分点,是两年来第一次出现衰退。独立电信分析师在最新的市场份额快讯中发现,全球光纤组件市场
1.常按摩皮肤。具体方法是:尽量选择香料少的洗脸香皂,把泡沫涂在脸上,以中指与小指按着由下往上,然后由内向外的顺序轻轻地按摩,按摩后,一定用清水洗一次。2.多吃些美容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