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感通观与后现代政治哲学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易》感通观念具有多重意蕴:感通提供了宇宙自生自成的生生之动力;没有感通,中国古人就无法认识这个世界;道德之起点要追溯到感通观念;感通观念为裁成辅相、各从其类的政治秩序提供了理论支撑;感通万物也是重要的修身工夫。如果将西方后现代哲学作为一个批评维度,可以看到《周易》感通观试图为世界附魅、非理性、非本质主义和非建构主义的特点。尤其是,《周易》感通观念相信某种具体的普遍性,这就既不会陷入某种理性独断论,也不会陷入某种极端个人主义或相对主义。而在这两者之间的摇摆与挣扎,恰恰是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因此,借助《周易》感通观念建构感通政治哲学,似乎可在一个不同的思维场域形成对后现代政治哲学的补充和借鉴。
其他文献
今年5月30日至6月2日,中国航海学会集装箱运输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在天津港集装箱公司召开。国家有关部、委、司、局领导,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有关专家、教授及全
宋儒"玩味"的读经法中包含了一种深刻的诠释学思想。贡华南通过辨析"义""味",提出了解义、解味两种不同的诠释法,并以此区分魏晋和宋儒解经法的特点。他进一步指出,解味说的关键在于把握文本的"价值意味",而不是文本的"客观义理"。这一解读误解了言象意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没有看到魏晋的解经实践超出了对文本客观义理的把握。更关键的是,将所解之"味"确定为"价值意味",偏离了其义味之辨的初衷,没有彰显味觉之"味"的身体性维度。重新审视宋儒读经法可以发现,解味的实质是"切身体察",里面包含了一种让身体参与到文本理解中的
为进一步落实中英双方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议定内容,有效推进中英双方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等在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在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大力支持下
几年来,我省各国营、地方国营工矿企业,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不过,这种提高的状况,距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的问题还有很大距离。事实上,我们各工矿
韦伯对中国进行过系统研究,在近代西方思想家中殊为难得。其中国研究是在文明比较视野中的理念型探索,根本特点是坚持文化论和制度论的统一,这种视角成为了各大文明比较研究的典范。韦伯从制度论角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传统主义特征,但他认为,文化论角度的儒家和道家才是制约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韦伯的论证构成了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理解系统,但并非无懈可击。今天,从文化论与制度论统一的视角来回顾、反思韦伯的中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金属热处理的概念与分类,通过对金属热处理在我国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得出了金属热处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采用新的淬火介质和淬火方法、采用多参数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