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

来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j108580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江汉大学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大学体育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美国的大学体育特殊教育在全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体能力创新的培养,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中操作细节的关怀,而我们的大学体育特殊教育在人性化的关怀下,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则显得不是太突出。因此,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认为在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大学教育部门要在教育公平上加强政策性关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突出师生沟通、师生互动;学校、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环境,让特殊大学生学生的身心、身体得到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美;高校;大学体育;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章编号:1009-783X(2010)04-0045-03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关注残疾人弱势群体,日益引起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2000年世界教育论坛提出:“教育是基本人权,是世界各国内部和国际问维持可持续发展、和平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是21世纪世界快速全球化的年代人们有效参与社会与经济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必须考虑到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包括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人士”。联合国《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中规定:“各国应采取措施确保残疾人享有进行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同等机会,应鼓励体育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各国应支持残疾人参加全国的或国际的体育活动。”确保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建立“健康、平等和融合”的全球价值观念,关键是各国政府是否能够采取相应措施。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教育民主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形势下,跨人了大学校门,但起点的平等并不代表过程的平等。拿到大学入学通知的特殊学生,是否受到适合其身心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呢?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真正的关注。而体育教育对身体练习的要求使得他们的特殊性较之其他学科更为迫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状却正相反。身体的部分功能短时或长期残缺甚至丧失,再加上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得不到充分的照顾,特殊体育教育多处于“游离于学校场域”的状态,即使有些条件较好的大学开设保健体育课,也多数流于形式。“希冀进场,即被排除场外;虽在场内,却不被场内接纳;表面在场,实际并不在场;物理场的在场,意义场的不在场”。这是为数众多的特殊需要学生大学体育教育的真实写照。
  
  1 研究方法
  
  1.1 专家访谈法
  2008年7月2号,在武汉理工大学与来访的美国宾夕法尼亚滑石大学体育系Jeffrey L Smith教授、刘文浩教授以及南康涅狄克洲立大学杨进进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其间就美国大学体育中的特殊教育单独与研究美国大学普通体育课程的杨进近教授进行交流。另外,与武汉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但海健(通过教育部与美国国务院选拔,受中美富布赖特项目资助前往美国密苏里大学访学)也进行了美国大学体育中的特殊体育教育进行交流。
  
  1.2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中美2国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特殊体育教育的管理模式,并通过网络,了解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大学体育课程对特殊教育的具体的管理模式。
  
  2 结果与结论分析
  
  2.1 大学体育中的特殊体育教育对象的界定
  对于特殊体育的界定,国外学者的研究较多,主要说法有:“特殊体育就是残疾人体育,即为带有伤残和患有疾病的人提供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娱乐康复的一门学科”。“所谓障碍者体育,就是通过特别培训的教师,使用特别的教材和教法,使障碍者在保健体育方面获得最大收益”。美国学者张加贝对特殊体育学下的定义比较全面,这门学科相对于常规体育学具有5个属性。它们是服务于体育运动能力显著地低于同年龄正常人平均水平的特殊群体,个案化,多课堂,适应性和综合性。狭义特殊体育的外延是,为那些体育运动能力显著地低于同年龄中、小学生平均水平的在校残疾学生提供体育服务。广义特殊体育学外延是,为那些体育运动能力显著低于同年龄人平均水平的任何群体的人提供体育服务。上述的观念虽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根本上来说,其侧重于生理条件的局限,亦即生理残疾者;但是,需要特殊体育教育的,并不单纯是生理状况有明显缺陷的人群,站在当代人文价值观念的立场上,在某一阶段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同样需要特殊关照,何况,生理条件的缺陷在社会交往中,常常引发心理病态。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中美学者在对象的界定上,比较一致的,也就是生理和心理存在障碍者。
  
  2.2 特殊教育的管理机构
  通过与杨进进教授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美国各个大学里面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special education management office)来对特殊教育进行管理。这个机构对特殊教育的对象建立档案,负责管理他们从进校到毕业时的一切事务。那么在大学学习期间,Special ducation management office管理者会将专家为这些生理、心理障碍者做的身体、心理的综合评定的报告交给他们,指导他们怎样通过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娱乐康复及心理训练来改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我国高校目前针对特殊教育的对象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他们。特殊教育的对象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之中。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国高校并非不重视这类群体,而是更多地站在一个高度上让他们感受自己与普通大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就是这个高度,那么针对他们的教育体系就忽略了。这也许就是我们存在的弊端。人性化没有得到更大的体现。
  
  2.3 特殊教育中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虽然没有强行开设大学体育课程,但是整个校园的体育锻炼的氛围却非常浓厚。这与美国的国情有一定的关联,即这些体育设施都是用纳税人的钱修建的,那么我们就有权利去获得自己既得的利益,更何况获得身体健康的利益是高于任何利益的。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也有专门的体育教育机构,这个机构将大学体育课程大纲,如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原理,各个运动项目级别的标准,锻炼的教学具体方法、手段、运动量的适宜,运动后的恢复等(包括专门的特殊教育大学体育课程大纲),以各种形式(如宣传册、网络等)向学生做出说明,也就是美国大学生所说的知情权。学生再通过一定的方式(电话预约、电子邮箱等)自由选择自己的教练,由体育教师或者教练来指导自己参与体育锻炼。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理、心理障碍者在获得Special ducationmanagement office的评估报告之后,会向Special ducation man-agement office提出自己要进行康复训练的要求。随后参与者 通过指定或者自己选择的方式选择教练。他们聘请教练的费用则由Special ducation management office提供,但是,不强调他一定要通过这些手段来获得。在这里充分尊重他的自由。
  江汉大学对生理、身心残障者修习大学体育课程在大学体育课程大纲中有一定的体现,但是没有专门为他们修订大学体育课程大纲。其原因主要是教育部相关的文件中对生理、身心残障者明文规定大学体育课程参加保健课程的修习,由于这类学生的数量受到限制,无法编成教学班级,只不过在近几年高考招生中,生理、身心残障者才开始逐渐增加。以往的个别对象采取的是不强制他们,可以随普通大学生一起修习大学体育课程,获得相应的必修学分。虽然可以免修大学体育课程,但是学校仍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上让他们适时地参与体育活动,促进自身的素质提高。
  2个学校对待生理、身心残障者参与体育教学的态度上可以说都是采取的自愿原则。美国高校的做法也许更加人性化。因为学生是在具体的引导之下作出自己的选择,而我们的高校则是在学生作出选择之前,给予他的具体指导是比较模糊的。
  
  2.4 特殊教育中大学体育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比较研究
  在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生理、身心残障者修习大学体育课程的康复课程中,教练员、体育教师会在每次课开始之前,单独和个人进行交流。先把教学教案(针对学生的教案)让他们阅读,教案中要体现这节课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去做,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意外,怎么去预防;出现意外,怎么处理。学生在认同这份教案之后,专门的练习再开始。我们的生理、身心残障者大学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是随普通大学生一起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目的、有限度地对生理、身心残障者提出教学要求,并做一些教学指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以防止他们出现意外伤害为主要原则,尽量避免他们的运动量过大而造成伤害。
  在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同样一节课,美国的体育教师面对着的就是10个或者只有1个生理、身心残障者,他的教学更具专门性。而在江汉大学,2008年以前,我们的体育教师一个教学班有30多个普通大学生再加上个别生理、身心残障者,他必须要兼顾两者的整体教学效果,而教学的主体是普通大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因此,侧重点是在普通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之中。在这里我们不能说我们的体育教师工作能力有何问题,只能说我们从上到下的政策对生理、身心残障者的关怀程度到底有多大。
  从2009年9月开始,江汉大学2008、2009年2个年级共有特殊大学生189人,其中完全不能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学生有25人,另外164人可以适当参与体育教学活动。针对这些学生大学体育课部与学校教务处专门成立特殊教育教研室。
  对于完全不能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学生,学校采取大学体育课程自愿免修或者考试免测的措施,让他们自愿安排自己的体育教学学习。对于可以适当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学生,采取自愿与强制的原则,通过大学体育课程选课系统让他们自愿选择安排好的特殊教学班级,并且对于这类学生享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有免予执行权利;反之,他们选择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班级,那么一切的教学活动及要求、考核标准参照普通大学生的标准执行。特殊教学班级的教学内容以保健、身体恢复等内容为主,例如,健身走、保健气功、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瑜伽、健身操、普拉提等体育项目。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并运用简单的医学知识控制教学的强度。经过2009年9月到12月的教学实践来看,特殊大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形式还是比较认可的。
  
  3 建议
  
  3.1 教育部门对于特殊大学生的教育公平性要充分体现出来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理、身心残障者走进大学校园。通过中美2所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特殊教育的比较研究,希望所有进入大学校园生理、身心残障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指导,接受特殊体育教育不再是一件难堪的事,人们可以从个别差异出发来看待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育机会均等从起点均等走向过程的均等。
  
  3.2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对于特殊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要突出保健体育的特色
  从某些学校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上来看,在特殊体育教育培养的过程中,项目的设置以传统的保健、养生气功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一些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柔力球、瑜伽、普拉提、健身操等)也设置在特殊体育教育课程之中。通过增加的时尚体育项目,让特殊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从心理的角度上不排斥体育教学。
  教学的形式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谈话、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的普遍性要向个体性转变。
    3.3 具体操作上要人性化
  从课程安排、教学资源配备、课余体育活动的援助等全方位支持学生。课程层次上可建立弹性的配置方式,例如:适应体育班、普通班级中的差异性教学;教学方式上提倡协同教学,实现教师之间、学科之间、课内外、校内外的协同;学生层面上强调同伴之间的合作,以及普通学生的课外体育志愿者行动的实施。
  目前社会处于高度的信息化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手段与特殊大学生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推进和提高改善教学的软环境。
  
  3.4 学校、社会协调起来共同关心
  最后希望学校将特殊体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的支持性教育,实现校内外体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建立培训分级管理制,在加强教师的学科专业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和可持续的方式下增加特殊教育、心理和医学的一般训练,培养出各种专家型的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从运动员人力资本价值的构成分析入手,分析运动员人力资本内生价值和外生价值的成因,确认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在讨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中可分离论和不可分离论的局限后,根据投资背景提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包括运动员人力资本私有产权和非运动员人力资本私有产权的二元化界定论。  关键词:投资;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二元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
期刊
摘要:赛前短期训练已成为当今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参加田径运动会比赛的一种主要训练形式,第8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甲组七项全能冠军赖新明的赛前短期恢复训练计划是个成功的范例。短期训练阶段的正确划分是保证运动员赛前恢复训练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划分准备期、比赛期的训练阶段和训练小周期,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恢复和比赛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训练体现小周期结构微型化、训练节奏赛制化、训练内容针对
期刊
摘要:在认知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操作思维的理论内涵进行了重新的诠释与解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分析。以新研发的BTL-SW-V1.2操作思维测试软件为研究工具,选取具有典型直觉现象的开放式运动项目——羽毛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之间操作思维品质的差异。研究发现,操作思维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男子组和女子组羽毛球运动员均表现出了专家优势,健将级运动员显著优于一般
期刊
摘要:为了分析刘翔上海田径黄金大奖赛110 m栏的时间特征,采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对刘翔和罗伯斯在上海田径黄金大奖赛中的时间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本次比赛中,刘翔起跑速度较之前有所加快,但没有发挥出栏间节奏好的优势,且过栏时间显著增加(P<0.001)。最后得出结论:顽强、拼搏并根据个人的特点合理分配体力,以及掌握跨栏跑节奏是影响110 m栏成绩的关键。  关键词:刘翔;罗伯斯;110m栏
期刊
摘要:2008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在主场比赛存在优势的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认为主场观众支持所引起的主场运动员(队)比赛压力的过度增加是我国运动员在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比赛时的主要不利因素。通过增加我国运动员在主场比赛时积极的比赛经验,加强对不适应在主场观众支持下比赛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及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是应对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不利因素的主要手段,可以以此来降低主场不
期刊
摘要:通过录像解析法,对我国男子110 m栏优秀运动员刘翔在第10届全运会田径110m栏决赛中的跨栏步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刘翔的攻栏意识强,上栏速度快,加速幅度大,起跨后蹬角度小,有效地控制了过栏的腾起角,身体重心上下振幅小。起跨腿膝角大,缓冲幅度小,两腿夹角大,屈膝高抬能力强,大小腿折叠紧,摆动腿的前摆速度快,腾空过栏时间短。过栏后摆动腿积极下压,近下栏,快提拉,过栏与栏间跑技术衔接比
期刊
摘要:为使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利用人为强化本体感受反馈的原理探讨一种新的加速运动技能获得的方法。实验参加者在计算机屏幕前用鼠标追踪屏幕上一个移动的光点,移动光点按预定的程序作曲线运动。另一子程序按100次/s的频率自动扫描移动光点与追踪鼠标点之间的距离,每轮追踪结束后自动计算出该轮扫描误差的标准差。移动光点与追踪鼠标点之间的距离越小,追踪误差越小。随着练习次数及练习时间(d)的增加,追踪误差会越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所抽取的50场NBA比赛中替补队员主要的攻防能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BA替补队员的得分和抢断球能力差异对比赛结果没有显著影响,但助攻、篮板球及综合防守能力的差异对比赛结果影响显著,NBA球队中替补队员的助攻、篮板球及综合防守能力越强,比赛获胜的机率越大。并希望通过本研究给我国篮球运动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NBA;替补队员;攻防能力;比赛结果 
期刊
摘要:论证现代奥运会在初始年代(1896—1936)的主要特征,是研究奥运会历史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推演有闲阶级主导了当时的现代奥运会。这主要体现在:运作它的行为主体是有闲阶级,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和国际奥委会委员;它是有闲阶级价值理念的载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业余精神、贵族式的礼仪、男权本性。在以上基础上,阐述奥运会所涉及到的不同群体对追求“快乐”的差异,既有闲阶级从荣誉中寻求快乐
期刊
摘要: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4、15届男篮世锦赛中外优秀后卫传接球技术运用进行了定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外优秀后卫在摆脱跑位移动接球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传球方面,国外后卫传球方式多样,善于将传球与投球、突破结合,突然性、隐蔽性强;相比之下,中国后卫传球方式运用单一,横向过渡性传球较多。传球意图暴露明显,重视向内线供球,在对手紧逼下缺乏应变,被动传球多。本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