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治疗心力衰竭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两组,早期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的7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早期只是单纯采用呋塞米治疗的79例患者,设为比对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分析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显效41例,有效2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61%;比对组79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3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69.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患者的体液潴留得到有效改善,利尿效果提高,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關键词】 心力衰竭;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早期应用;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51-01
心力衰竭经常伴着肝、肾、肺等器官功能不全出现,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若得到不及时的有效处理,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中,多以肺淤血、体液潴留、外周血肿等症状出现,多数患者临床中感觉呼吸困难、乏力或运动耐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当前,在临床中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多采用呋塞米等利尿剂进行治疗,由于对肾功能的影响,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效率也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58例,早期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临床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早期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的7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最小的患者40例,最大的患者81岁,平均年龄为(59.57±5.42)岁;采用单纯呋塞米治疗的79例患者,设为比对组,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44岁,最大的患者80岁,平均年龄为(58.75±6.25)岁;原发性疾病分别为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其中127例患者心功能Ⅲ级,所占比例为80.38%,31例患者心功能Ⅳ级,占19.62%。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相关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颈静脉怒张、乏力、水肿等表现,体征表现有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排除严重休克、妊娠、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以后,均给予吸氧、利尿剂、ACEI、洋地黄等常规治疗,比对组的79例患者,给予呋塞米20-40mg融入葡萄糖250ml,进行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组的79例患者,在接受比对组的相同治疗同时,静脉滴注时在葡萄糖、呋塞米混合液里加入20mg多巴胺,每天1次。
1.3 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采用NYHA法分析心功能,患者心功能改善Ⅱ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I级,为有效;患者心功能在治疗后没有得到改善,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8.0统计学软件;t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的79例患者中,显效率为51.90%,有效率为36.71%,总有效率达88.61%;比对组的79例患者中,显效率为21.52%,有效率为48.10%,总有效率为69.6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吠塞米属于利尿剂的一种, 对尿钠的排泄及游离水的清除具有高效作用, 且对肾脏影响较小, 故在心衰初期常作为临床首选药物。但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 降低肾脏血流, 电解质出现紊乱, 使药物转运不畅, 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对体液储留的改善效果, 直至利尿剂抵抗。而多巴胺具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 可以有效加强心肌的收缩能力,提高心排出量, 增加对肾脏的血流灌注, 积极的对肾功能损伤起到防治作用。因此在早期未出现肾功能降低时加用小剂量的多巴胺, 能够与吠塞米形成互补协同作用, 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并提高心排出量, 加强利尿作用, 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多巴胺是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推荐的用于利尿剂抵抗后改善利尿剂效果的药物,其药理作用是可增强利尿剂的利尿效果,增强心排出量与心肌收缩力,具有正性肌力的作用,同时多巴胺还可增加肾血流,预防肾功能受损。
本研究中,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88.61%,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呋塞米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见,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患者的体液潴留得到有效改善,利尿效果提高,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新粮, 陈正凯.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吠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I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76-77.
[2] 戈丽峰. 氢氯噻嗪、呋塞米、多巴胺治疗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2):12-13.
[3] 刘建,贾静涛. 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5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83-84.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35:1076 - 1095.
【關键词】 心力衰竭;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早期应用;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51-01
心力衰竭经常伴着肝、肾、肺等器官功能不全出现,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若得到不及时的有效处理,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中,多以肺淤血、体液潴留、外周血肿等症状出现,多数患者临床中感觉呼吸困难、乏力或运动耐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当前,在临床中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多采用呋塞米等利尿剂进行治疗,由于对肾功能的影响,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效率也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58例,早期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临床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早期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的7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最小的患者40例,最大的患者81岁,平均年龄为(59.57±5.42)岁;采用单纯呋塞米治疗的79例患者,设为比对组,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44岁,最大的患者80岁,平均年龄为(58.75±6.25)岁;原发性疾病分别为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其中127例患者心功能Ⅲ级,所占比例为80.38%,31例患者心功能Ⅳ级,占19.62%。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相关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颈静脉怒张、乏力、水肿等表现,体征表现有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排除严重休克、妊娠、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以后,均给予吸氧、利尿剂、ACEI、洋地黄等常规治疗,比对组的79例患者,给予呋塞米20-40mg融入葡萄糖250ml,进行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组的79例患者,在接受比对组的相同治疗同时,静脉滴注时在葡萄糖、呋塞米混合液里加入20mg多巴胺,每天1次。
1.3 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采用NYHA法分析心功能,患者心功能改善Ⅱ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I级,为有效;患者心功能在治疗后没有得到改善,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8.0统计学软件;t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的79例患者中,显效率为51.90%,有效率为36.71%,总有效率达88.61%;比对组的79例患者中,显效率为21.52%,有效率为48.10%,总有效率为69.6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吠塞米属于利尿剂的一种, 对尿钠的排泄及游离水的清除具有高效作用, 且对肾脏影响较小, 故在心衰初期常作为临床首选药物。但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 降低肾脏血流, 电解质出现紊乱, 使药物转运不畅, 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对体液储留的改善效果, 直至利尿剂抵抗。而多巴胺具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 可以有效加强心肌的收缩能力,提高心排出量, 增加对肾脏的血流灌注, 积极的对肾功能损伤起到防治作用。因此在早期未出现肾功能降低时加用小剂量的多巴胺, 能够与吠塞米形成互补协同作用, 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并提高心排出量, 加强利尿作用, 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多巴胺是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推荐的用于利尿剂抵抗后改善利尿剂效果的药物,其药理作用是可增强利尿剂的利尿效果,增强心排出量与心肌收缩力,具有正性肌力的作用,同时多巴胺还可增加肾血流,预防肾功能受损。
本研究中,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88.61%,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呋塞米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见,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患者的体液潴留得到有效改善,利尿效果提高,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新粮, 陈正凯.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吠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I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76-77.
[2] 戈丽峰. 氢氯噻嗪、呋塞米、多巴胺治疗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2):12-13.
[3] 刘建,贾静涛. 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5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83-84.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35:1076 - 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