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心衰病人实施早期心理护理探索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造成静脉系统淤血及动脉血液灌注不足而出现的综合症,诱发因素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其心力衰竭症状,往往由一些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所诱发,我科多年来承担着老干部的救治及护理工作,针对老年心衰病人,我们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发现给予心理护理早期干预的病人比未实施早期干预的病人在救治过程中更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让患者有安全感,更能够调控心态,减轻恐惧,减轻心理压力,有效提高救治率,我们将针对老年患者心衰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早期干预体会谈几点看法:
  1入院时的心理分析
  1.1 担忧型
  发病初期的老人由于对疾病的认识只能通过身边所闻所看客观上对心衰认识,周边的认识往往造成他们担忧,总是把自己圈在疾病的困扰当中,通过收集资料,打听别人,去求证,认为疾病由于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给自己背负了沉重的包袱,增加了心脏负担,对待这样的病人从入院时护理人员就要细心听取病人主诉,告知临床救治成功的实例,让其树立信心,很好的参与及配合医护的救治。
  1.2 疲倦型
  有一部分老人由于疾病困扰多年,虽然通过多次利用医疗救治手段让其渡过危险期,病情平稳,但由于自身的承受能力及家庭因素会造成老人对抗疾病失去信心,从而随遇而安,自身消极,对医护人员的劝导也没作用,所以针对这部分病人,我们护理人员尤其他们要实施分散疗法,同时提高治疗成功率,尽量减少穿刺的失败率,减轻病人痛苦。
  2住院中加强沟通
  2.1 建立沟通机制,做好心理评估。
  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各种思想顾虑,操作要镇静,忙而不乱,紧张有序,让患者有一种安全感,与病人建立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科多年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从对老人的亲切称呼做起老领导,或阿姨、爷爷、奶奶,所以很正常,但在病区内对这样的称呼,让他们会感到无比亲切,绝大部分老人都会将护士们当作自己的晚辈,拉近护士与老人们的距离,他们就会把一些心理所想有感而发,倾诉出自己心中的担忧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2.2 让患者了解疾病,认识疾病
  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生理、病理的情况而避开对病人正面交涉疾病,而是单从患者减轻的症状来了解病人,仅仅是不够的,让病人参与疾病病理、生理的转变过程往往也是减轻心衰病人心理负担的一种方法,我科多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让其了解自身疾病检查结果的转变的病人心理负担反而减轻,反之一贯的不了解,猜疑无形中更增加了心理的压力,护理人员让他们充分了解疾病及应对措施。
  3对患者要做好引导式教育
  3.1 有效掌握药物使用方法,避免用药不当
  心衰病人往往会通过药物来纠正心衰,但常常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副作用都会很大,但有些心衰患者不这样去认为,而是不能对号入座,认为周围有朋友吃了有效药都好起来了,所以我也要去尝试一样的心理,所以就会选择改变医生的用药指南,这样一来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以加重心衰,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正面的指导。
  3.2 关爱他们从周围的人做起
  由于是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退,记忆也会下降,对反复强调的问题也会记不住,这就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的思想不厌其烦的为他们讲解,同时要让他们的陪伴,家属等参与重视对病人的关心,让他树立接受疾病的自信心,往往亲属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综上所述,老年心衰患者心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就我科多年从事老年护理工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凡对老年心衰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不反对疾病的好转,康复乃至急救都有举足轻重的帮助,可有效提高救活率,提高生活质量,让老年心衰患者正确面对疾病,认识疾病,掌握疾病,以延长老人们的寿命。
  参考文献
  [1] 亚丽华.心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2009,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方法分析已确诊为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如心电图、超声、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6例患者均明确诱因,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表现相似,针对病因及对症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应激性心肌病的诱因多样,主要表现为心肌损伤及一过性心功能下降,应对因对症同时治疗。  关键词:心肌病应激性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随机发放压力源量表对我院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护理工作对象特殊性、繁重而快节奏的工作属性及岗位风险大、人际冲突给护士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有关。结论儿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许多压力源,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的舆论引导,合理排班,定期轮换,减轻工作中的疲劳感,建立护理人员支持系统,提高护理人员的
期刊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在我国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脑卒中不但发生率高,致残率也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留有失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15例脐带脱垂病例。结果1例入院时胎心已消失,10例剖宫产,4例阴道分娩。结论脐带脱垂如处理及时,方法得当,可改善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脐带脱垂新生儿预后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0-0075-01       显性脐带脱垂是指胎膜破裂,脐带经宫颈进入阴道,甚至经阴道脱出,是严重威胁
期刊
[摘要]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冠心病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护理,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利用心理学的方法预防和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与行为,是增进病人的心身健康最佳护理过程。因此,做好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我院冠心病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2年《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治指南》将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进行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点,q24小时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5%葡萄糖液250ml静点,q24小时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钩活术——中医特异针疗法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门诊就诊的奇偶顺列分钩活术治疗组和小针刀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男女比例、诊断标准、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程度、接受治疗前的有关治疗及其兼证、接受治疗后的辅助治疗方面无特异性差异,有可比性。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生活优良率经统计学处理,P9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90°
期刊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病人常见并发症,防不胜防的褥疮已成为困扰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顽症。因此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老年褥疮患者的救治显得十分必要。作者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针对褥疮顽症提出了一些护理方法及体会。  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9月近2年的时间里共收老年卧床患者98人,其中褥疮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56~95岁,均为院外发生,褥疮面积为1.5cm×6cm~2cm×
期刊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尤其在如今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复杂的大环境下,做好心理护理,掌
期刊
[摘要]心绞痛是冠心病的重要临床类型之一,是一种身心疾病,在中老年发病率较高。不同类型冠心病发病时,常伴有心绞痛的发生,在心绞痛发作时,患者时常忧虑不安,恐惧惊慌,猜疑病情,这种应激性心理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都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关系到近期预后。因此,对这类病人进行临床心理学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护理学心绞痛心理状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