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卜之遥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ong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像一种不存在的幻觉踪迹,需要相信它的人,倾尽全力,全神贯注,追随和寻觅它。有些人的一生,有属于自己的幻觉,也会这样度过。
  岩井俊二的电影,一直有着类似于白开水的平淡基调,把人拍成动物,他一直拥有着这样的独特能力。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到《燕尾蝶》,《花与爱丽丝》依然是一部拥有华丽名字、剧情简单又不简单的电影。
  十五岁的时候,和电影里主角一样的年纪,第一次看了这部影片,后来对它的喜欢一直绵延数年。没有刺激的剧情走向,没有惊艳的演员班底。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全片充满了一种诡异的气氛,票房平平,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提起的地方。我很少向别人解释自己为什么喜欢《花与爱丽丝》。但如果有人问及最喜欢什么影片,一定是它。
  电影的结构很巧妙,没有平铺直叙的单调,剧情不算太精彩,但排列组合十分巧妙,别出心裁的叙述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苍井优和铃木杏演技扎实,一个是“蓝丝带”影后,还有一个是亚洲人气新星,在片中出演的高中女生特點鲜明。
  街道两旁疏朗的树枝没有任何剩余的叶子,这是日本冬日最常见的景象,纵横的枝干线条分割了深蓝的天空。没有一只鸟飞过,人也很稀少。两个穿着制服的少女快步行走,牵着手飞奔过绿灯闪烁不定的路口。一个路口,又一个路口。风在身边产生滑翔的速度感,刮在脸上,凛冽刺痛,仿佛一朵饱满得要绽开的花。
  漫长的镜头,仿佛世间在此刻能够以更缓慢的速度流淌在另一个维度,电影没有滥用柔光以塑造某种矫揉造作的氛围。影像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保存记忆,而《花与爱丽丝》,出色地为我们诠释了影像所拥有的更迷人的力量,它能够创造比幻觉还要真实的记忆,不管让你沉浸在哪一种氛围里,它都能使你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中。
  这就是光影的魅力啊。
  电影末尾,爱丽丝用一次性纸杯绑在脚上跳的那一段芭蕾,无论在什么年纪都无法忘记。少女整齐扎着的马尾,明亮的日光,浅白的底色,隔着屏幕都能清晰感受到暖融融的气息。那时候爱丽丝已经失去了很多。和宫本萌芽的情感因为花的谎言无法继续,而自己辛苦想要维护的那段岌岌可危的友情也在看不见的地方一步步堕入更深的底渊,可爱丽丝还是她一开始的样子,她喜欢身体舒展的感觉,喜欢阳光触及到皮肤微微的温热,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产生想要放弃芭蕾的念头,也没有想过放弃自己。
  不断进行,不断过去。信誓旦旦的喜欢被轻松遗忘在脑后。
  青春所剩无几,谁乐意两手空空。
  我们不会两手空空。
其他文献
美国当代桂冠诗人比利·柯林斯说,写诗的人不必觉得诗人必须沉吟哀悼纽约世贸大厦的灾难:诗歌的精神从来就跟邪恶对立;一首写蘑菇的诗、写遛狗的诗,也许反而可以贴切回应“911”带来的惨云愁雾。话虽这么说,《美国今日报》邀请诗人选一首旧作抚慰国殇的时候,他还是选了《死亡》(The Dead)。  那首诗写逝者在天堂上乘坐一叶玻璃扁舟划向永恒,远远俯视人间的动静:看着我们在穿鞋子、做三明治;看见我们躺在草地
期刊
秋意渐深,偶尔好友宾朋小聚,坐在轩敞堂皇的餐厅里的时候,心里总期待着一种格局更小、氛围更温馨的地儿,菜不较丰俭,酒莫论贵贱,未必需要推杯换盏、吆五喝六,只要好友之间能够借了一些些的酒力,天南海北地神聊,其实就是称心快意的事情了。每每这样的时候,浮现在心底的诗句,常常就是白居易的《問刘十九》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刚刚酿得的新酒,在红泥做的小火炉上微微地烫
期刊
梁文道(以下简称梁):董先生,你之前在电话里说不可能介绍你最喜欢的书,这是为什么?  董桥(以下简称董):因为老了,  我就觉得没有一本书是最好的。在我们老人家心里面看,好书无非就是里面有一些段落好,它不可能全本都好。书好的都是某一个段落好,某一个章节好,或者是某一个结论好,它不可能完美。包括现在所有的经典,英国的、美国的,当你全部再重看的时候,就会发现瑕疵。我发现,每一本书跟漂亮的女人一样,我看
期刊
“我爱我的家人,他们也爱我!”在一个清晨,我检查妹妹的作业,没想到会看到这句话。  透过文字我仿佛看见了妹妹那张稚嫩的脸,这也让我想到最近读的那本《简·爱》。  每个人都有被爱的权利  女主角简·爱从小便饱受别人欺凌,承受着他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就如同灰姑娘一般。只可惜,她的王子过了很久才找到水晶鞋,邀她上了南瓜车。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灰姑娘,也会有一个王子深爱着她。  
期刊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1898年—1936年)是20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诗人。  洛爾迦继承了“深歌”(一种流传在诗人故乡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吉普赛民间歌谣)的传统,赋予古老民谣以现代气象,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诗体:节奏优美哀婉,民间色彩浓郁,形式多样,易于吟唱,对世界诗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前期的洛尔迦是歌谣的能手,诗作具有明显的深歌情结,基调悲凉沉重;后期则为超现实主义的奇才,带给我们另
期刊
“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1982年,纽约,圣约翰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我听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发言,他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而且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散会后,黄教授将余先生作品集与黄教授评论集赠送给我。我一路上
期刊
我自己对白话文有什么样的想法?我写诗,写散文,写评论文章,翻译,用的当是主流通用的白话文,不过“的了吗也”用得不多。我现在写完诗之后就看看每一行用了几个“的”,如果这首诗三十行,一数只有十五个“的”,我觉得还可以,一数二十个“的”,我觉得太多。为什么“的”不好呢?“的”在我们白话文的节奏里只能算半拍,“好的”不会是“好的——”,不应占一拍,可出现率却高得不得了,所以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作《论的的不休》
期刊
2014年我的学生不高考,我几乎就置身事外。但我的学生黄贝安在微博上对我说:“今年高考作文是‘胶片与数码时代’,感觉好像还不错的样子,老师下周到班上要不要讲一讲啊。”末了还发了个嘴馋的表情。  我笑了。  2014年的高考本来与我无关,但这样一来,就与我有关了。  我的学生关心的事,就与我有了关系,我就必须表示关心。  周一上午上课,跟学生一起看当年的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期刊
在鲜绿的清晨,  我愿意做一顆心。  一颗心。  在成熟的夜晚,  我愿意做一只黄莺。  一只黄莺。  灵魂啊,  披上橙子的颜色。  灵魂啊,  披上爱情的颜色。  在活泼的清晨,  我愿意做我。  一颗心。  在沉寂的夜晚,  我愿意做我的声音。  一只黄莺。  灵魂啊,  披上橙子的颜色吧!  灵魂啊,  披上爱情的颜色吧!
期刊
在作文训练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写作都能做到文从字顺,能清晰准确地记叙一件事,可作文到此也就结束了。例如《寻找快乐》写自己很无聊,就去公园、游乐场、饭馆等地方,作文详细地记录每一个细节,在玩乐中体验到了快乐。评讲时一半的孩子一脸不解,做到了题目要求,为什么分数却上不去。我就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去推荐心中的好文章,从孩子们给出的文章中,我发现了有的文章只是精彩记叙,有的文章立意深蕴其中,孩子们觉得好,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