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两会报道观察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xy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年3月召开的两会都是各媒体大展身手的重要场合。对于两会报道的新思路、新形式也层出不穷。综观2011年两会,无论是报道观念还是表达方式、表达形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他们”的两会到“咱们”的两会、从“严肃”的两会到“时尚”的两会,以及运用网络日报和微博的形式报道两会,无不显示出媒体紧跟时代锐意进取的理念。
  关键词:两会报道观察 嬗变
  观念的嬗变:从“他们”的两会到“咱们”的两会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召开。如何使两会报道达到一个更好的传播效果,如何使报道的内容、形式更加贴近受众,媒体一直在思索、探寻。
  2011年两会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媒体认识到年轻一代受众对于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性,不仅采用年轻人更易接受的报道方式,更加重视发出与倾听年轻一代的声音,而且在报道观念上,也将两会报道定位为“咱们”的两会。
  2011年两会期间,央视网两会专题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咱们的两会”。这个板块的导语写道:“2011年两会3月召开,作为一名年轻人,‘80后’或‘90后’的你可能还没有想过将如何参政议政,而事实上,当代年轻人关注的每一个热点正在成为全社会最关注的话题。年轻的你我是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我们承载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两会议题事关国家发展、国民福祉、社会进步,更加事关你我的生活。3月,关注咱们的两会,一起发出与倾听年轻人的声音!”从这段导语中不难看出,这是专为年轻的“80后”和“90后”创办的板块。
  两会期间,“咱们的两会”共播出13期,涉及13个主题。每一期节目主题选择颇具匠心,既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讨论的中心议题、全社会正在关注的焦点,更是年轻人关注的热点。节目内容设置合理全面,不仅包括“两会直通车”、“新闻·声音”、“观点争锋”,还包括一个针对网友展开的小调查。“两会直通车”板块播出的是两会上关于该主题的新闻,包括与主题相关的最新动态、代表委员关于该主题的最新活动;“新闻·声音”板块是有关该主题的评论看法;“观点争锋”播出的是名人、网友对于这期节目主题的想法、意见;“小调查”每期2~3个问题,针对每期的主题征集广大网友的意见。
  “咱们的两会”选择了三张新面孔作为主播团,分别是只有23岁、22岁、25岁的中国传媒大学在校本科生华欣雨、张悦、尹华正。播出时,三位主持人的语速明显快于一般的电视节目,在语言的使用上新鲜活泼、尖锐直接,充满当下流行的口头语,非常符合年轻人的收看口味。
  表达方式的嬗变:从“严肃”的两会到“时尚”的两会
  人民网两会专题栏目“G族看两会”,通过手机征集民意,网友可通过短信发送愿望,给总理留言,栏目包含了“G族代表共话两会”、“手机网G语总理专线”、“《两会e刊》”、“两会G视点”等板块。2011年两会期间,该栏目一改其严肃的报道特点,在报道中使用了流行的网络语言,风格活泼,注重彰显品牌个性。它将受众定位于年轻的“80后”、“90后”一代,通过手机倾听年轻一代的声音,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属于他们的平台。其报道更加贴近年轻人的诉求,容易与年轻人产生共鸣,获得好的报道效果。
  首页背景色由红色改成蓝色。2011年人民网“G族看两会”改变了2010年严肃的页面风格,页面背景颜色由常用的红色改成了年轻的蓝色,“G族看两会”的网友多是年轻人,改成蓝色更加符合这部分网友的特点。
  首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2010年的人民网“G族看两会”,页面简单,各个板块在首页上只占很少的地方,板块内容较少。2011年扩充了各个板块在“G族看两会”首页上的内容,尤其是手机报和手机电视内容的扩充,再配上象征年轻的天蓝色,整个页面丰富多彩。
  使用网络流行语。网络语“神马都是浮云”位列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榜首,其意思是什么都不重要。人民网在2011年两会专题中的“G族看两会”中,将该流行语稍加改动为“G族看两会,神马NOT浮云”后使用,并将该流行语放在首页最上显眼的位置。意思为“什么都不重要”的“神马都是浮云”,被人民网改成了“神马NOT浮云”,意思是什么都很重要,用在两会期间,突出了两会的重要性,这种网络流行语符合该板块受众的特点,它的使用让两会戴上了时尚的光环,赢得了年轻人对该板块的热衷。
  2010年网络十大流行语排名第九的“凡客体”本是广告商为某服装品牌设计的创意文案,意在彰显品牌个性。人民网两会专题栏目“G族看两会”中就借用了“凡客体”来设置导语:“我爱观察,我也爱思辨。我要建言,我还要献策。我关心时事新政,我也关心民生焦点。我表述手机民意,期待与代表无间交流。我就是手机民意代表。我期待,2011年全国两会!”这种“凡客体”的使用,彰显了人民网两会专题“G族看两会”的品牌个性,以时尚的话语体系为切入点,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
  表达形式的嬗变:网络日报+微博两会
  网络日报。网络日报即在网络上的报纸。它借鉴了报纸的办报风格,给习惯报纸阅读风格的网友提供了方便,但它又不仅仅是纸质报纸的电子版,其信息量要远远大于纸质报纸,它可以在每个板块之后加上“更多”这样一个链接来扩充版面内容。
  2011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发展论坛特别策划了“两会网络日报”,从3月3日开始开办第一期两会网络日报“网友祝贺全国政协会议开幕”,3月14日“愿两会精神‘落地有声,执行到位’”是最后一期,共出版12期。该网络日报不仅同普通报纸一样,有报头、期号、编辑、头条、主办单位、发行日期等纸质报纸的必备要素,也采用和报纸一样的新闻编辑手段,如对重要新闻进行导读推荐等。
  由于网络日报版面有限,每个板块的新闻都是精选而来,从内容上强调网友意见的表达,突出与网友之间的互动。
  央视网在2011年两会期间也创办了“两会日报”,从3月3日开始到3月14日结束,共刊出12天。日报将精选出的每日最重要的新闻,以今日看点的形式呈现。央视网的“两会日报”分为三个板块:CNTV两会策划晚间版、CNTV两会策划午间版、CNTV两会策划早间版。早间版是对前一日重要新闻的回放。午间版和晚间版报道的是当日的新闻,以时间划分,晚间版的新闻发生的时间要晚于午间版的新闻。这三个板块的新闻,又有头条和非头条之分。三个时段的头条新闻均为链接的视频。“两会日报”以天为单位,将两会期间一天之内发生的重要新闻集结在一起,可以让网友一眼就能知道今天最重要的新闻是什么,今天两会发生了什么,方便网友阅读和寻找重要信息,在最后综观两会信息的时候,也更条理分明,尤其对于那些工作繁忙的人,可以第一时间找到重要的关键的信息,避免在网络海量的信息中迷失。
  微博两会。和去年一样,2011年两会期间,各大媒体均重视利用微博报道两会。人民网和央视网在自己的网站上开通了人民微博和CNTV微博,报道两会花絮、记者的采访经历、感受等。新华网在新浪微博开通“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两会最新动态、两会花絮等。但与之前不同的是,2011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数量居增开通微博(见表一),使得两会期间的互动出现了一种新方式:代表委员可以通过微博与网友直接互动,网友的意见不再需要借助媒体这个平台来传达。
  2011年两会期间,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开通微博的代表委员人数分别为388个和97个,他们通过微博在第一时间发布两会期间的琐事、花絮、晒出自己的提案,表达对重大话题的看法,征集网友意见,回答网友提问等。而网友可以成为自己关注的代表委员的粉丝,即时看到他们更新的微博,可以对代表委员的微博进行回复、评论,在腾讯微博上,网友更可以直接在代表委员的微博页面上点击“对话”按钮向代表委员发问。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为例。张春贤是中国首个开通网络微博的省部级官员,开通当天,其粉丝就突破1.2万,评论2000多条。张春贤在腾讯上开通了两个微博,一个是个人微博“张春贤”,一个是专门听取民生建议的“民生建议回复”,两个微博都拥有很高的人气。
  互动微博+网站专题
  2011年新浪微博的两会专题将传统门户网站的专题报道形式与微博这种社交网站结合起来,成为今年微博报两会的一个亮点。
  互动微博+网站专题的报道方式既突出了微博的互动功能,又用专题报道的方式将信息(微博)分类汇总,使得信息多而不散、庞而不杂。既能解决社交网站信息多、乱、杂的问题,又能解决之前两会专题互动少的问题。这种报道方式不论对于实现受众的媒介接近权,还是对于拓展公共领域都有很大的好处。
  新浪的具体做法是:新浪微博继续创办两会专题——微观两会。专题包括五个栏目,分别为“微博问策”、“两会近距离”、“代表委员微博”、“两会微访谈”、“两会微愿景”。3月14日新浪微博又创办专题“代表委员提案议案”,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提出的提案议案整理到一起,以关键词的形式分成“个税、收入分配/房价、保障房、房产税/教育、教改/打拐、乞讨儿童/农村、农民、农民工”等不同类别进行集纳整理。与2010年两会专题只是将热点话题、代表委员媒体记者的微博汇总相比,2011年的两会专题将传统网站的专题报道形式与微博结合起来,除了信息的分类、汇总之外,重点突出了代表委员、媒体记者和网友间的互动,交互式传播明显。(本文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学科与研究生教育——新闻学专业教师成长软环境建设”项目资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41;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资助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PHR201008255)
  (王擎为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系副教授;董小倩为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系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资讯的快速传播,访谈类电视栏目日益丰富和多样化,观众的收视需求及同类节目急剧增多。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处于主导地位,是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媒体传播者。主持人的语言技巧决定着访谈的内容、质量,决定着如何引导嘉宾,决定着如何把节目流畅有序地进行下去。本文以《鲁豫有约》为例,解析不同的情境下主持人的语言技巧如何把握,研究主持人的语言技巧在访谈类节目中的重要性以及作为访谈类节目
期刊
2011年4月15日,《大河报》以5个版的篇幅强势推出科技人物报道《中国矮败小麦之父》。随后,河南日报在头版进行转载,河南电视台根据《大河报》的报道做了一期专题。  写人物,以这样的规模去做,尤其是被《河南日报》转载,在《大河报》还是首次。而这样的人物写作,也具有开创意义。稿子刊发后,好评如潮,许多读者致电本报,称是难得的一篇好文章。这说明,《大河报》这样的人物报道形式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肯定。
期刊
摘要: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态备受关注,本文廓清了植入式广告的概念,系统分析了植入式广告兴起的原因,阐述了植入式广告与艺术的矛盾,进而指出影视艺术作品中商业与艺术达到统一、实现共赢的方式。  关键词:电影 电视剧 植入式广告 共赢  在1951年,国外《非洲皇后号》电影中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植入式广告,但国内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历史只有20多年,大规模应用还
期刊
“传播力”目前还是个见仁见智的概念,但总的来说,较之前学界对强调媒体传播目的、传播效果的注意力、影响力而言,它更贴近新闻媒体存在的社会学的、经济学的意义与价值,它注重完整的传播过程,强调每个传播环节的有效性,从有效的选题、有效的信息组合、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方法到有效的受众接收、有效的认识影响力或行为影响力产生,各个环节接力而成的才是完整的媒体传播力,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带来媒体传播力的折损。概括
期刊
摘要:传播能力是衡量媒体影响力水平的尺度。本文对广西媒体对东盟信息传播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提出了传播能力的评估要素,对近年广西媒体对东盟的信息传播能力现状运用传播平台、传播团队、传播内容、受众资源等具体指标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广西媒体 东盟传播 传播能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国家长远经济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政府的大型公关行为。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是中国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中,传媒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产业化、大融合、大资本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背景下,传媒集团和传媒资本的规模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而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营运作。本文以迪士尼集团公司的资本运营为案例,分析境外传媒资本运营的特征,从中得到适合国内传媒市场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传媒资本运营 迪士尼 途径 特征 启示  传媒资本运营主要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整合各方资源,扩张传媒资本的规
期刊
2011年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在新浪上开设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旨在以微博为平台借助网友的力量,帮助很多丢失孩子的父母找回被拐的儿童。据于教授介绍,事情源于1月17日,一位福建泉州的母亲写信向他求助,希望他能够帮助其寻找被拐走的儿子杨伟鑫。孩子今年6岁,2009年被人拐骗后弄残成了街头乞丐,2010年曾有人发现后拍照,但由于信息沟通不顺畅,家人至今没有孩子的
期刊
摘要:中国奢侈品消费生态与潜力是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综合奢侈消费存在着在经济学、社会学方面的正面效应和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相悖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社会守望者、监测者、信息提供者身份的电视媒介,应以客观理性的立场构建健康和谐的媒介文化,正确引导奢侈品消费,力推我国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目标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 大众媒介 观念建构 和谐社会  引言  谈到奢侈品,人们往往最先想到世界
期刊
摘要:“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作为新闻事业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舆论引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新闻宣传的效果与人心向背,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新时期、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更要讲求新方式、新办法。本文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从比较引导、疏散引导与舆论领袖引导等方面探讨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新闻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讲求舆论引导的艺术。  关键词:舆论引导 比较 疏散
期刊
新闻策划,是一个课题,还是一个问题。    必须承认,新闻策划如今已经成为媒体重要的“常规武器”,大家都用它,天天能见面。经由完美而成功的策划,庞大新闻信息完美整合,发起一连串标的明确的地毯式深度冲击,对于媒体而言,这是一场水银泻地般的新闻酣战,围绕一条具有价值的新闻做大、做强,制造出强烈刺激眼球的轰动效应;对于受众而言,这是一顿满汉全席般的新闻盛宴,一条引人关注的新闻被媒体做深、做透,能够面面俱
期刊